高速动车组用空调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89760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7 0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速动车组用空调机组,包括分体的室外机及室内机,所述室外机与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路连接,所述室外机安装于车下,所述室内机安装于车厢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分体式设计,室外机吊挂于车下,室内机安装于车内车厢的一端,完全满足更高速度等级动车组的特殊结构的要求。而且,由于室内机设置在车内,室外机吊挂于车下,可以降低整车的重心,满足车辆低重心,高速的更高要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轨道车辆上使用的空调机组,特别涉及一种在更高速度等级的高速动车组上使用的空调机组,属于轨道车辆空调制造
技术背景 在高速动车组中,一般每节车厢配备有 两台空调机组,每台空调机组采用单元式结构,空调机组整机设置在车体底部,在车体底部还设置有换气装置。空调机组通过送风风道和回风风道与车内的送风口和回风口连接。更高速度等级的高速动车组,无论是速度还是设计结构,都与以往车型有较大区另O,现有动车组的空调机组无法满足更高速度等级动车组的使用要求,因此只有针对更高速度等级的高速动车组的实际情况设计研制适宜的空气调节系统,才能保证空调机组正常工作及提高制冷和制热效率,使车厢内的空气参数和空气品质达到要求,为旅客提供舒适的旅行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满足更高速度等级的高速动车组特殊结构要求的空调机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速动车组用空调机组,包括分体的室外机及室内机,所述室外机与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路连接,所述室外机安装于车下,所述室内机安装于车厢的一端。进一步,所述室内机至少包括箱形壳体、蒸发器、电加热器及室内风机,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上至少开有送风口及回风口,所述室内风机设置于送风侧,所述电加热器设置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室内风机之间。进一步,在所述室内机的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吸音材料。进一步,所述室内机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车厢内的地板底架之间设置减振结构。进一步,在所述室内机壳体的上表面和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可开闭或拆卸的上盖板和侧盖板。 进一步,在所述室内机的回风口处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进一步,所述室内风机的压头大于450Pa。进一步,在所述室内机的送风口处连接一送风混合箱,在所述室内机的回风口处设置有回风混合箱。进一步,所述室外机至少包括箱形壳体、冷凝器、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及室外风机,所述室外机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室外机的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进一步,所述冷媒管路的两端与所述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综上内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高速动车组用空调机组,采用分体式设计,室外机吊挂于车下,室内机安装于车内车厢的一端,完全满足更高速度等级动车组的特殊结构的要求。而且,由于室内机设置在车内,室外机吊挂于车下,可以降低整车的重心,满足车辆低重心,高速的更高要求。另外,此种方式减轻了空调机组及风道的总重量,满足车辆轻量化的更高要求。附图说明图I本技术室内机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A向视图;图3是本技术室内机与送风混合箱及回风混合箱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送风混合箱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回风混合箱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室外机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剖视图。如图I至图7所不,室内机I,室外机2,室内机壳体3、蒸发器4、电加热器5,室内风机6,送风口 7,回风口 8,送风混合箱9,外壳10,进风口 11,送风风道12,出风口 13,导流板14,回风混合箱15,外壳16,回风风道17,进风口 18,出风口 19,吸音材料20,吸音孔板21,安装座22,地板底架23,减振结构24,上盖板25,侧盖板26,室外机壳体27,冷凝器28,压缩机29,气液分离器30,室外风机31,进风口 32,出风口 33,管接头34,排水孔35,连接器36,过滤装置37,车厢3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高速动车组用空调机组,应用于时速500公里以上的更高速度等级的动车组上,每节车厢38配备一台空调机组。空调机组采用分体式设计,分为室内机I和室外机2,室外机2吊挂于车体底部的底架上,室内机I安装于车内车厢38的一端,单独在车厢38的一端留出安装室内机I及相关风道的空间。室内机I与室外机2通过冷媒管路连接。空调机组采用分体式结构,可以缩短送风风道和回风风道的总长度,进而减轻风道的总重量,同时每节车厢38只安装一台空调机组,由一台空调机组向整节车厢38送风,更进一步减轻了空调机组的总重量,满足更高速度等级的动车组对车辆轻量化的更高的要求。如图I和图2所示,室内机I至少包括一个箱形壳体3、蒸发器4、电加热器5及室内风机6,在壳体3的上表面上至少开有送风口 7及回风口 8,也可以在壳体3上开有新风口,本实施例中,在室内机I的壳体3上没有开设新风口,新风是在与车内回风混合后再进入室内机I的。蒸发器4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在壳体3上设置有排水孔35,排水孔35通过排水管接入车内的排水系统。在壳体3上设置有用于与室外机2进行通讯连接的连接器36。为降低室内机I的噪音,在室内机I的壳体3的内壁上设置有吸音材料(图中未示出),吸音材料可以采用玻璃丝棉等。为保证车厢38内的送风量,室内风机6安装于送风侧,并采用送风量大的离心风机,为进一步保证车厢38内的送风量,本实施例中,室内风机6采用高压头设计,优选,压头要大于450Pa,以保证动车组在更高速度等级的运行速度下的热交换风量。室内风机6为一个电机带动两个离心风扇,在壳体3的上表面上相应开有两个送风口 7。在回风口 8处还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37,以保证车厢38内空气的洁净度,空气过滤装置37采用过滤网,为了便于清洗和更换过滤网,空气过滤网采用可以抽出的结构,可以从壳体3的侧 壁上抽出。电加热器5设置于蒸发器4与室内风机6之间,电加热器5设置在蒸发器4的后面。如图3所示,在空调机组室内机I的送风口 7处连接一送风混合箱9,室内机I两个送风口 7出来的空气首先进入送风混合箱9混合,然后再进行合理的分流,流向不同的送风风道内,以向车内送风,同时送风混合箱9还起着降低空调机组与气流噪声的作用。如图4所不,送风消音箱9包括箱形外壳10,外壳10通过螺栓与室内机I的壳体3固定连接。在外壳10的底部开有与室内机I的两个送风口 7连通的两个进风口 11,在外壳10的上表面开有与车内送风风道12连通的至少一个出风口 13,有几个送风风道12就设置几个出风口 13,在外壳10内设置有用于向不同送风风道12分流的导流板14。导流板14采用铝板,在铝板上再敷有玻璃丝棉吸音材,铝板上具有若干个吸音孔,起到较好的吸音降噪的作用。如图3所示,在空调机组室内机I的回风口 8处连接一回风混合箱15,用于将车内的回风及新风混合后再送入室内机1,同时也起着降低空调机组与气流噪声的作用。如图5所不,回风混合箱15包括一外壳16,在外壳16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回风风道17和新风风道(图中未示出)连通的两个进风口 18,在外壳16的下表面设置有室内机I的回风口 8连通的出风口 19。为了进一步降低噪音,在送风消音箱9的外壳10及回风混合箱15的外壳16的内壁上均敷一层玻璃丝棉吸音材料20,在吸音材料的外侧再设置一层吸音孔板21。为了防止外壳10和16结露,同时为了保证冷量不损失,在送风消音箱9的外壳10及回风混合箱15的外壳16的外壁上再敷一层静得尔保温材料。室内机I的壳体3底部设置有安装座22,安装座22与车厢38内的地板底架23之间设置减振结构24,减振结构24可以采用弹性或刚性的减振结构,保证车辆在高速运行时,室内机I各部件自身的振动最大程度地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动车组用空调机组,包括分体的室外机及室内机,所述室外机与室内机通 过冷媒管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安装于车下,所述室内机安装于车厢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速动车组用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至少包括箱 形壳体、蒸发器、电加热器及室内风机,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上至少开有送风口及回风口, 所述室内风机设置于送风侧,所述电加热器设置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室内风机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速动车组用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内机的壳体的 内壁上设置有吸音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速动车组用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壳体的底部 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车厢内的地板底架之间设置减振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速动车组用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内机壳体的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建军周新喜王宗昌冯越海袁博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