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轧粗轧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77412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5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热轧粗轧机技术领域的提高轧辊使用效率及减少粗轧支持辊损耗的热轧粗轧机结构,所述的热轧粗轧机结构包括多根支持辊(1),多根轧辊(2),每两根轧辊(2)平行布置,组成一组轧辊组(3),每个轧辊(2)各与一个支持辊(1)贴合,支持辊(1)的辊面(10)设置为曲线结构,辊面(10)的曲线结构设置为呈向支持辊轴线(4)凹进的负凸度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热轧粗轧机结构,能够为热轧粗轧机的稳定持续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支持辊最大辊间接触应力要小于现有技术中的支持辊,且支持辊间接触长度要长,无压力尖峰,因此不仅能够提高轧辊使用效率,减少粗轧支持辊损耗,有效延长轧辊工作的轧制吨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轧粗轧机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提高轧辊使用效率及减少粗轧支持辊损耗的热轧粗轧机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热轧粗轧机支持辊采用单边宽度250臟,总深度2. 5mm的倒角方式,但现有的结构在线使用时出现过严重的剥落事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后虽改为2mm*350mm的倒角,并在上机使用中未出现严重的辊耗事故,但支持辊仍 有小面积的剥落现象,支持辊的剥落,导致轧辊在线使用时的产量被限制在15万吨,远未达到设计的20 25万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轧辊使用效率,减少粗轧支持辊损耗,有效延长轧辊工作的轧制吨数的热轧粗轧机结构。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热轧粗轧机结构,包括多根支持辊,多根轧辊,每两根轧辊平行布置,组成一组轧辊组,每个轧辊各与一个支持辊贴合,所述的支持辊包括支持辊辊颈和支持辊辊面,支持辊的辊面设置为曲线结构,支持辊辊面的曲线结构设置为呈向支持辊轴线凹进的负凸度结构。所述的支持辊采用变接触支持辊,支持辊的辊面曲线由一个6次多项式表达y = a0+a1x+a2x2+a3x3+a4x4+a5x5+a6x6多项式中,X为支持辊轴线坐标,X e ;y为辊面曲线的坐标半径值;a。 a6为辊面曲线系数;L为支持辊的辊身长度。所述的热轧粗轧机结构还包括支持辊侧面I和支持辊侧面II,所述的辊面和支持辊侧面I的接合处设置倒角结构I,所述的辊面和支持辊侧面II的接合处设置倒角结构II。所述的多项式中,8。、&1、&2、&3、&4、&5、&6的取值范围分别为a。= (2. I 3. O) X 1(Γ9,a! = (2. O 3. O) X 1(Γ3,a2 = (-5. I -6· 5) X 1(Γ6,a3 = (6· 6 7· 8) X 1(Γ9,a4 = (-4. I -6· O) X 1(Γ12,a5 = (I. I 2· 5) Χ1(Γ15,a6 = (-1. I -4. 9) X 1(Γ19。所述的倒角结构I和倒角结构II均通过磨削方式加工而成。所述的倒角结构I和倒角结构II均为45°角的结构。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热轧粗轧机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为热轧粗轧机的稳定持续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支持辊最大辊间接触应力要小于现有技术中的支持辊,且支持辊间接触长度要长,无压力尖峰,因此不仅能够提高轧辊使用效率,减少粗轧支持辊损耗,有效延长轧辊工作的轧制吨数。 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热轧粗轧机结构的支持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热轧粗轧机结构的轧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所述的热轧粗轧机结构的支持辊与现有技术中的支持辊的辊间接触压力对比图;图中标记为1、支持辊;2、轧辊;3、轧辊组;4、支持辊轴线;5、支持辊侧面I ;6、支持辊侧面II ;7、倒角结构I ;8、倒角结构II ;9、支持辊辊颈;10、支持辊辊面;11、轧辊辊面;12、轧辊辊颈。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附图I-附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热轧粗轧机结构,包括多根支持辊1,多根轧辊2,每两根轧辊2平行布置,组成一组轧辊组(图上未显示),每个轧辊2各与一个支持辊I贴合,所述的支持辊I包括支持辊辊颈9和支持辊辊面10,支持辊I的支持辊辊面10设置为曲线结构,支持辊辊面10的曲线结构设置为呈向支持辊轴线4凹进的负凸度结构。所述的支持辊I采用变接触支持辊,支持辊I的辊面曲线由一个6次多项式表达y = a0+a1x+a2x2+a3x3+a4x4+a5x5+a6x6多项式中,X为支持辊轴线坐标,X e ;y为辊面曲线的坐标半径值;a。 a6为辊面曲线系数;L为支持辊的辊身长度。所述的热轧粗轧机结构还包括支持辊侧面15和支持辊侧面116,所述的辊面10和支持辊侧面15的接合处设置倒角结构17,所述的辊面10和支持辊侧面116的接合处设置倒角结构Π8。所述的多项式中,a。、&1、a2、a3、a4、a5、a6的取值范围分别为a。= (2· I 3· O) X 1(Γ9,a! = (2· O 3· O) X 1(Γ3,a2 = (-5. I _6· 5) X 1(Γ6,a3 = (6· 6 7· 8) X 1(Γ9,a4 = (-4. I _6· O) X 1(Γ12,a5 = (I. I 2· 5) X 1(Γ15,a6 = (-1. I -4. 9) X 1(Γ19。所述的倒角结构17和倒角结构118均通过磨削方式加工而成。所述的倒角结构17和倒角结构118均为45°角的 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热轧粗轧机结构,支持辊I辊面10的辊面曲线设置为负凸度,以保证板坯稳定的出口凸度,另外可增强轧制的稳定性;支持辊采取变接触支持辊,采用变接触支持辊,一方面可以增加辊缝的刚度,减少轧制力波动对带钢板形的影响。另外变接触支持辊形较好的辊形自保持性,这也提高了轧机板形控制的稳定性。图2为图I所述的热轧粗轧机结构的支持辊与现有技术中的支持辊的辊间接触压力对比图;由图2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的支持辊的辊形最大辊间接触应力为701MPa,而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的变接触支持辊辊形最大辊间接触应力为567MPa,且变接触支持辊的辊间接触长度要长,无压力尖峰,粗轧机轧辊磨损减少,换辊周期延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热轧粗轧机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为热轧粗轧机的稳定持续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支持辊最大辊间接触应力要小于现有技术中的支持辊,且支持辊间接触长度要长,无压力尖峰,因此不仅能够提高轧辊使用效率,减少粗轧支持辊损耗,有效延长轧辊工作的轧制吨数。支持辊辊面曲线设置为负凸度,在保证板坯稳定的出口凸度的同时增强了轧制的稳定性;采用变接触支持辊,可以增加辊缝的刚度,减少轧制力波动对带钢板形的影响,另夕卜,变接触支持辊形具有较好的辊形自保持性,也提高了轧机板形控制的稳定性。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ー种热轧粗轧机结构,包括多根支持辊(I),多根轧辊(2),每两根轧辊(2)平行布置,组成ー组轧辊组(3),每个轧辊(2)各与ー个支持辊(I)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持辊(I)包括支持辊辊颈(9)和支持辊辊面(10),支持辊(I)的支持辊辊面(10)设置为曲线结构,支持辊辊面(10)的曲线结构设置为呈向支持辊轴线(4)凹进的负凸度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轧粗轧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持辊(I)采用变接触支持辊,支持辊(I)的辊面曲线由ー个6次多项式表达y = a0+a1x+aox"+a^x3+a4x4+a5xlj+a6x6多项式中,X为支持辊轴线坐标,X e ;y为辊面曲线的坐标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峰朱涛王立涛陈胜利董梅
申请(专利权)人: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