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364874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7 00:22
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系统,其具备:进行车室内空气的温度调节的空调装置,其具有压缩第一制冷剂(40)的压缩机(1)以及进行第一制冷剂(40)和外部气体的热交换的第一热交换器(2);以及设备冷却装置,其使第二制冷剂(41B)在用于电动驱动车辆的设备(53、54、55)和第二热交换器(7B)之间循环,并将从设备(53、54、55)吸收的热量在第二热交换器(7B)释放到车室内空气中,其中,所述车辆用空调系统具备抑制从设备(53、54、55)向周围环境散热的散热抑制构造(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在混合动力汽车中,公知一种将搭载在车辆上的电动机或变换器等发热体发出的热用于空调的系统(参考专利文献1)。在进行车室内的制热时,使由发热体加热了的冷却水流入车室内空调用热交换器,作为辅助的制热用热交换器起作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JP特许第似85292号公报但是,目前,电动机或变换器等发热体被金属的筐体覆盖,是一种对外部气体散热的结构。因此,存在着发热体的热白白地被释放掉,没有有效用于车室内制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车辆用空调系统具备进行车室内空气的温度调节的空调装置,其具有压缩第一制冷剂的压缩机以及进行第一制冷剂和外部气体的热交换的第一热交换器;以及设备冷却装置,其使第二制冷剂在用于电动驱动车辆的设备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循环,并将从设备吸收的热量在第二热交换器释放到车室内空气中,其中,所述车辆用空调系统具备抑制从设备向周围环境散热的散热抑制构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的车辆用空调系统中,优选作为散热抑制构造,所述车辆用空调系统具备覆盖设备的隔热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在第一方式的车辆用空调系统中,优选作为散热抑制构造,所述车辆用空调系统具备遮挡部件,该遮挡部件设置于第一热交换器和设备之间,遮挡设备使其不受通过了第一热交换器的外部气体的影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在第三方式的车辆用空调系统中,优选遮挡部件是收纳第一热交换器的管道,管道具备第一通路,其用于将通过了第一热交换器的外部气体导向设备;第二通路,其用于将通过了第一热交换器的外部气体排出向车辆外部;以及配风部, 其将通过了第一热交换器的外部气体切换向第一通路或第二通路从而进行配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在第一方式的车辆用空调系统中,优选用于电动驱动车辆的设备由多个设备构成,作为散热抑制构造,具备如下配置结构相对于第二制冷剂的流动,将越是发热量大的设备越设置在更下游一侧,且将发热量最大的设备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器的附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式,在第一 第五的任一种方式的车辆用空调系统中,优选车辆用空调系统具备在第一制冷剂和第二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第三热交换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从设备向周围环境散热,可有效地将从设备吸收的热量放出到车室内空气中。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空调系统的概略结构的图;图2是说明制冷运转时的动作的图;图3是说明除霜运转时的动作的图;图4是表示散热抑制构造的第一例的图;图5是表示散热抑制构造的第二例的图;图6是表示散热抑制构造的第三例的图;图7是表示散热抑制构造的第四例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说明将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空调系统适用于电动汽车的一实施方式。而且,本专利技术不限于电动汽车,也可以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电动铁道车辆或电动建设车辆等电动车辆。另外,在该一实施方式中以由变换器驱动的交流电动机为例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交流电动机,例如也可以适用于可控硅-电动机组装置等由换流器驱动的直流电动机或者由断路器电源驱动的脉冲电动机等所有种类的旋转电机(电动机·发动机)。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空调系统的概略结构的图。图1所示的车辆用空调系统具备供制冷剂40流动的制冷循环回路90 ;由空调用冷却介质41A连接室内热交换器7A 和制冷循环回路90的空调用回路91A ;以及由设备冷却介质41B连接室内热交换器7B和发热体9和制冷循环回路90的设备冷却回路91B。在制冷循环回路90上呈环状连接有对制冷剂40进行压缩的压缩机1 ;进行制冷剂40和外部气体之间的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2 ;液体配管12 ;以及与空调用回路91A内的空调用冷却介质41A进行热交换的空调用热交换器4A。在压缩机1的吸入配管11和喷出配管10之间设有四方阀20。通过切换四方阀20,可将吸入配管11及喷出配管10中的任一方连接于室外热交换器2,将另一方连接于空调用热交换器4A。图1表示制热运转时, 四方阀20将喷出配管10连接于空调用热交换器4A,将吸入配管11连接于室外热交换器 2。冷却用热交换器4B在制冷循环回路90的制冷剂40和设备冷却介质41B之间进行热交换。冷却用热交换器4B—端连接于液体配管12,另一端经三方阀21以能够切换的方式连接于压缩机1的喷出配管10以及吸入配管11的任一方。在液体配管12上设有接收器对。在液体配管12上的接收器M和室外热交换器2之间、在空调用热交换器4A和接收器M之间、以及在冷却用热交换器4B和接收器M之间设有作为流量控制机构起作用的膨胀阀23、22A、22B。另外,室外热交换器2具备外部气体送风用的室外风扇3。在空调用回路91A上顺次呈环状连接有与被室内风扇8吹到车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热交换器7A、使空调用冷却介质41A循环的循环泵5A、以及空调用热交换器 4A。设备冷却回路9IB顺次呈环状连接有与从室内热交换器7A流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热交换器7B ;储藏罐6 ;使设备冷却介质41B循环的循环泵5B ;冷却用热交换器 4B ;以及电动机、换流器、电池等发热体9。另外,在设备冷却回路91B上设有将室内热交换器7B的两端分支的分支回路30。在分支回路30上设有两方阀25,在通过室内热交换器7B 的主回路31上设有两方阀26。通过这些两方阀25 J6的开闭动作,可以任意构成设备冷却介质41B的流路。(制热运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制热运转时将发热体9的排热用于车室内制热。此时,在制热负荷小时,不利用制冷循环回路90而通过发热体9的排热进行制热,在仅由发热体9的排热不满足制热负荷的情况下,并用制冷循环回路90。在仅由发热体9的排热进行制热的情况下,起动循环泵5B和室内风扇8,且打开两方阀26,向室内热交换器7B导入设备冷却介质41B。设备冷却介质41B被发热体9加热, 因此通过在室内热交换器7B中向室内吹出空气散热,从而设备冷却介质41B被冷却,室内吹出空气被加热。另一方面,在仅由来自发热体9的排热不满足制热负荷的情况下,并用制冷循环回路90。此时,如实线所示那样切换四方阀20,压缩机1的喷出配管10连接于空调用热交换器4A,吸入配管11连接于室外热交换器2。即,形成将空调用热交换器41A作为冷凝器、 将室外热交换器2作为蒸发器的循环。由压缩机1压缩了的制冷剂40在空调用热交换器4A向空调用冷却介质41A散热, 从而冷凝液化。之后,在膨胀阀23被减压后,在室外热交换器2通过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而蒸发、汽化,并回到压缩机1。而且,膨胀阀22A全开,膨胀阀22B全闭,不利用冷却用热交换器4B。通过起动循环泵5A,在空调用热交换器4A得到制冷剂40的冷凝热而升温的空调用冷却介质41A流入室内热交换器7A,在室内热交换器7A向室内吹出空气散热。在室内热交换器7A被加热了的空气在配置于空气流下游侧的室内热交换器7B中从被发热体9加热的设备冷却介质41B得到热量,进一步升温,之后被吹出向室内空间。如此,室内吹出空气在被制冷循环回路90加热后,由发热体9的排热进一步被加热。因此,能够保持使来自室内热交换器7A的吹出空气温度低于来自室内热交换器7B的室内吹出空气温度。即,通过将来自发热体9的排热用于制热,从而可以构成耗能少的空调直ο(除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谷祯夫尾坂忠史泽田逸郎今西裕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