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载铁路轨道普通型轨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31075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0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重载铁路轨道普通型轨撑,包括底部平面、竖直面、和在所述底部平面的两侧分别与竖直面间设置的两个侧立面,所述底部平面一端向上设有一凸台并向外延伸形成一延伸面,凸台与钢轨轨底相匹配,延伸面与钢轨轨底上表面相匹配;延伸面与竖直面相连接,底部平面的另一端设置向上翘起的凹槽,凹槽的上表面与弹条端部相匹配,且在凹槽的背面设置有凹槽挡片,将尼龙挡板座放置在两个凹槽挡片之间;底部平面上开有长条通孔,便于螺栓的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起到对钢轨的固定、支撑作用,又可提高钢轨的抗倾覆性能,减小钢轨磨耗速度,提高了钢轨横向刚度和行车安全性,能够使轨距和线型保持良好,减少了日常养护工作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重载铁路钢轨用辅助部件,具体为重载铁路轨道强化装置。
技术介绍
重载铁路运输在北美(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南非、巴西等幅员较大、散装货物运量大、流向集中的国家已有很大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重载铁路运输经过3个阶段2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大秦煤炭运输专线为代表的,多条干线综合采用不同重量级别、不同组织形式重载列车运输的局面,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重载列车和运量的显著加大,加速了轨道结构的伤损和线路状态的恶化。现状表明,对于当前运量既有重载铁路轨道结构体系的安全储备不足,在列车动力的作用下,轨道几何形位变化快、钢轨外倾现象十分严重甚至发生脱轨、维修养护周期缩短,反映到现场则是养护工作量大、维修费用投入高,对高速重载行车构成了主要的制约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提高重载铁路轨道结构安全储备,解决现有重载铁路钢轨外倾现象十分严重,易造成轨枕切槽、轨距扩大、轨向不良、轨下橡胶垫板压溃破损、尼龙挡板座破损、货车脱轨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一种重载铁路轨道普通型轨撑。本技术保护的所述重载铁路轨道普通型轨撑,包括底部平面、竖直面、和在所述底部平面的两侧分别与竖直面间设置的两个侧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平面一端向上设有一凸台并向外延伸形成一延伸面,所述凸台的高度与钢轨轨底高度相匹配,该延伸面与钢轨轨底上表面相匹配;所述延伸面与所述竖直面相连接,所述竖直面与钢轨轨腰相匹配,所述竖直面高度的取值范围在90mm 120mm之间,所述两个侧立面厚度的取值范围在8mm 15mm之间,且所述两个侧立面内壁之间宽度的取值范围在140mm 200mm之间; 述底部平面的另一端设置向上翘起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上表面与弹条端部相匹配,且在该凹槽的背面设置有凹槽挡片,将尼龙挡板座卡固在两个凹槽挡片之间;所述底部平面上开有长条通孔,螺栓贯穿设置在通孔内。其次,所述竖直面与钢轨轨腰安装时不完全密贴,保持1 3mm的缝隙;并且,所述轨撑具有两个型号,分别对应于轨距挡板的10号和6号,所述两个型号的轨撑宽度相差4mm ;与所述轨撑配套使用的尼龙挡板座分为普通型和调高型两种规格, 所述两个型号的轨撑各自均能与所述两种规格的尼龙挡板座组合,达到一定的轨距调整量和轨道调高量,其中所述轨距调整量的范围为-12 +8mm,所述轨道调高量最高能达到 7mm ;同时,所述侧立面与所述凹槽的连接处做成圆弧倒角的形式,所述圆弧倒角的半径不小于5mm ;该凹槽的半径大于该弹条的半径,该凹槽半径的取值范围在12mm 18mm之间。本技术所述的普通型轨撑不仅可起到对钢轨的固定、支撑作用,又可提高钢轨的抗倾覆性能,减小钢轨磨耗速度,具有三重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加强了轨道结构,提高了钢轨横向刚度和行车安全性,有效抑制了轨道结构变形,能够使轨距和线型保持良好,减少了日常养护工作量。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普通型轨撑使用状态剖面图;图2本技术的普通型轨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出一种重载铁路轨道强化装置,优选设计为适用于大秦铁路的 75kg/m钢轨用普通型轨撑,该普通型轨撑加强了钢轨在小半径曲线和长大坡道路段的横向刚度,提高了钢轨的抗倾覆性能和横向抗力,减小钢轨磨耗速度;以下结合附图对该普通型轨撑的具体结构进一步描述如下该普通型轨撑1的结构包括底部平面10、竖直面11、和在所述底部平面10的两侧分别与竖直面11间设置的两个侧立面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平面10 —端向上设有一凸台13并向外延伸形成一延伸面14,所述凸台13的高度与钢轨轨底9的高度相匹配,该延伸面14与钢轨轨底9的上表面相匹配;所述延伸面14与所述竖直面11相连接,所述竖直面11与钢轨轨腰8相匹配,在所述竖直面11与钢轨轨腰8的接触面;所述底部平面10的另一端设置向上翘起的凹槽16,所述凹槽16的上表面与弹条4的端部相匹配,且在该凹槽 16的背面设置有两个凹槽挡片15,用于将尼龙挡板座6卡固在两个凹槽挡片15之间;所述底部平面10上开有长条通孔17,螺栓5贯穿设置在所述通孔17内。其中,7^g/m钢轨高度为192mm,轨头高度为55. 3mm,为了能够使轨撑与钢轨匹配,该轨撑1的竖直面11的高度不能超过136mm。考虑到列车通过时钢轨2受到指向钢轨外侧的横向力而发生外倾,轨头与轨撑最高边缘要保留出一定的距离,保证钢轨轨头受力外倾时,轨头不会碰到轨撑的上边缘,从而保证了线路的平顺性,根据钢轨受力外倾时轨腰的应力分布规律,该轨撑1的竖直面11适宜的高度为90mm 120mm之间;同时,该轨撑1 的宽度受轨枕3的宽度和弹条4双肢宽度的限制,弹条扣压在轨撑的延伸面和轨撑端部的长条凹槽内,该轨撑1的两个侧立面12内壁之间的宽度要保证弹条4能够放入其中,并使弹条4与两个侧立面12之间的间隙不要过大,防止弹条4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发生大幅度的偏移现象,所述两个侧立面12内壁之间的宽度范围适宜在140mm 200mm之间;所述两个侧立面12的厚度要能保证该轨撑1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将竖直面11承受的横向力通过两个侧立面12传递至前端的凹槽16,并通过凹槽下的尼龙挡板座6将力最终传递给轨枕 3,因此所述两个侧立面12的厚度适宜在8mm 15mm之间;所述两个侧立面12与凹槽16 的连接处需要做成圆弧倒角18的形式,以避免钢轨2受力外倾将横向力传递给该轨撑1时在连接处产生应力集中进而在此处发生裂纹,从而影响该轨撑1的强度,其中,圆弧倒角18 的半径不宜小于5mm ;同时为了使得凹槽16的半径尺寸与弹条4半径相互匹配,保证弹条4 的前端能够放入凹槽16内,凹槽16的半径应大于弹条4的半径,其中凹槽16的半径适宜在12mm 18mm之间。该普通型轨撑1设置在钢轨2和轨枕3之间,通过弹条4和螺栓5将所述轨撑1固定,进一步还设置有在轨枕3与该轨撑1前端之间的尼龙挡板座6,钢轨2的底部与轨枕 3之间还设有橡胶垫板7,采用上述设置方式能够使得具有上述结构的轨撑1与钢轨2和轨枕3之间能够良好地匹配,同时也进一步减小了钢轨轨头的横向位移;所述底部平面10上开有的长条通孔17使得螺栓5贯穿设置在其内,弹条4通过螺栓5和螺母与轨撑1卡固; 沿底部平面10前端边缘增设与尼龙挡板座6紧密接触的凹槽16,弹条4的扣压点位于凸台 13的上表面以及长条凹槽16内,凹槽16的背面设置有两个凹槽挡片15,用于将尼龙挡板座6固定在两个凹槽挡片15之间,防止在列车通过时所述尼龙挡板座6受力外闯。上述轨撑扣件安装后与既有II型弹条扣件相比,没有列车通过时,钢轨2不发生外倾,钢轨2受力状态与轨距挡板一致;当列车通过时,左右两股钢轨2均向外外倾,弹性挤开量增大,钢轨轨腰8与轨撑1接触,轨撑1上部承受横向力。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轨撑1 没有改变扣件的受力规律,只是减小了钢轨2的应力,提高了钢轨2的安全储备。对上述轨撑结构进行分析表明,该轨撑1能显著提高钢轨抗扭性能和横向极限抗力,使用该轨撑1后轨道结构抗扭性能提高40%左右,最大横向力提高到15t左右。该轨撑1的使用能够减小钢轨应力、内侧轨距挡板应力、橡胶垫板压应力和钢轨轨头横向位移,不仅能够适应重载铁路轨道结构,而且轨撑1具有足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宣言张建峰魏国清马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