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双重靶定抗体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30045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0 1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双重靶定抗体,其具有融合至抗体的重链或轻链的N-端的水溶性配体;编码该双重靶定抗体的DNA;包含该DNA的重组表达载体;由该重组表达载体转化的宿主细胞;通过培养该宿主细胞制造该双重靶定抗体的方法以及包含该双重靶定抗体的药物组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与抗体的重链或轻链的N-端融合的水溶性配体的新型双重靶定抗体、编码该双重靶定抗体的DNA、包含该DNA的重组表达载体、由该重组表达载体转化的宿主细胞、通过培养该宿主细胞制造该双重靶定抗体的方法以及包含该双重靶定抗体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介绍
血管发生是指通过内皮细胞的生长、分化和转移,从既存的血管形成新的血管的机制。众所周知,血管发生在创伤治愈以及女性的生理周期等正常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Risau, Nature, 386: 671,1997),非正常的过度血管发生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以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干癣、类风湿关节炎、慢性炎症等疾病的发作中起关键作用(Carmeliet and Jain, Nature, 407: 249,2000)。1971年,J. Folkman博士提出假设,称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发生,因此聚焦于抗血管发生的治疗策略可能会得到新的实体癌症的治疗剂。此后,许多研究者对与血管发生机制的抑制相关的过度研究兴趣渐增Perrara and Kerbel, Nature, 435: 967, 2005)。血管发生的进展方式由血管发生诱发因子和血管发生抑制因子之间的综合平衡所决定,并通过多步骤的复杂且相继的过程发生。所述过程是指,首先,多种血管发生诱发因子(包括从有肿瘤或创伤的组织中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在既存的血管内皮细胞外围的对应受体相结合以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从而提高血管内皮细胞的渗透性。进而, 通过分泌蛋白酶(例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来分解血管内皮细胞周围的基膜和细胞外基质,因而血管内皮细胞从既存的毛细血管离开并向分泌血管发生诱发因子的组织移动/增殖。移动/增殖的血管内皮细胞在血管内形成管状结构,随着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性支持的周细胞流入管状结构,最终形成稳定且成熟的血管。此时,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生成素1 (Ang 1)通过与其受体Tie-2结合,在周细胞的流入和血管的稳定中起重要作用(Suri et al. , Cell, 87:1171,1996)。同时,抑制Ang 1和Tie_2的相互作用的血管生成素2 (Ang 2),相较于Ang 1表现出与Tie_2相似的亲和性,因此Ang 2可竞争性地抑制由 Ang 1 诱导的磷酸化过程(Maisonpierre et al.,Science, 277:55,1997)。然而, 已有报道指出,视乎细胞的形状以及实验方法,Ang 2可用于诱导Tie-2的磷酸化(Kim et al., Oncogene, 19:4549, 2000)。并且,已有报道指出,在血管发生的初期阶段,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的相互作用,血管变得不稳定,血管内皮细胞变得对VEGF等刺激敏感(Klagsbrun and Moses, Chem. Biol., 6:R217, 1999; Veikkola and Alitalo, Semin Cancer Biol. , 9:211,1999; Carmeliet and Jain, Nature, 407:249,2000)。特别地, Angl 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相对广泛(Maisonpierre et al.,Science, 277:55,1997),而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很少(Hayes et al.,Br. J. Cancer, 83:1154,2000)。在另一方面, 从Ang2在血管发生潜力高的癌组织以及胎盘、子宫、卵巢等血管重造活跃的正常组织中过度表达的事实(Kong et al. , Cancer Res. , 61:6248,2001; Ahmad et al. , Cancer,92:1138, 2001),可以推测当Ang2的含量比Angl高时,肿瘤中血管发生开始。因此,可推测Ang2在Tie-2信号传导机制中作为激动剂。总之,由于血管生成素和Tie_2的信号传导机制尚未明确,所以还需要继续研究信号传导机制。然而,Angl和Ang2被认为在血管发生中起重要且不同的作用。血管生成素包括由约50个氨基酸组成的N-端结构域(N-结构域)、由215个氨基酸组成的曲卷螺旋结构域(C-结构域)和由约215个氨基酸组成的纤维蛋白原样结构域(F-结构域)。其中,N-结构域和C-结构域与血管生成素的聚合相关,F-结构域与受体 Tie-2 的结合相关(Davis et al.,Nat. Strut. Biol.,10:38,2003)。诱导 Tie_2 信号所需的磷酸化作用,与其他酪氨酸激酶受体一样,通过受体的二聚化来达到。为达到此目的,需要将血管生成素多聚化(Procopio et al.,J. Biol. Chem.,274:30196, 1999; Schlessinger, Cell, 103:211,2000),因此建议可将这些配体用作利用血管发生抑制的新药研发的靶标。特别地,Davis等主张,对于Tie-2的磷酸化作用,血管生成素的最小模块是四聚体,这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测量得到的,并且当该模块由二聚体组成时,可用作拮抗剂(Davis et al. , Nat. Strut. Biol.,10:38,2003)。在另一研究中报道,Angl 二聚变体不能有效地进行Tie-2的信号传导(Cho et al.,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1:5547, 2004)。换言之,虽然并没有Angl作为拮抗剂的报道,但通过改变分子的低聚模式而对Tie-2信号传导的抑制表明,抑制血管生成素多聚化的策略可以用于阻碍Tie-2信号传导机制。根据已报道的血管生成素和Tie-2的结合结构,可以看出在血管生成素中有 Tie-2结合部位,并且Angl和Tie_2的结合结构与Ang2和Tie_2的结合结构相似(Barton W. A. et al. , Nat. Struct. Biol.,13:524,2006)。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研究人员已尝试通过构造一个双重靶定抗体来有效抑制血管发生,在该双重靶定抗体中,血管生成素(特别是本专利技术的Ang2)的Tie-2结合部位被融合至既存的抗体。同时,作为抑制血管发生的另一个目标,本专利技术还着眼于VEGF/VEGFR信号传导机制。已知VEGF在血管生成过程的多个步骤中有重要作用,其在肿瘤区域的缺氧部位广泛分泌。1989年,Genentech公司的N. !^errara博士等人通过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以及cDNA 克隆鉴定了 VEGF (Leung et al. , Science, 246:1306, 1989)。VEGF,亦称作 VEGF-A,已知有4个同种型(VEGF121、VEGF165、VEGF189和VEGF206 )。其中,报道指出VEGF165在除胎盘外的全部人类组织中大量存在(Tisher et al.,J. Biol. Chem. , 266:11947, 1991)。 已知VEGF以极高的亲和性与其受体VEGFR-I和VEGFR-2结合,但也通过VEGFR-2转换信号, 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等与血管发生相关的机制。因此,VEGF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珍山李元燮金圣祐沈相烈
申请(专利权)人:药物抗体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