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驱动装置的发热部冷却构造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2949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由于提供了能够在发热部达到最大发热量时向发热部供给冷却用油来提高车辆驱动装置的效率的车辆驱动装置的冷却构造,所以在具有将壳体(10)内的油汲取到预滤箱52的单元(20)、将油向一侧以及另一侧的发热部(13、14)供给并且使之通过预滤箱(52)循环的油循环通道的车辆驱动装置的发热部冷却构造中,油循环通道在油液面(L)上升到第一高度(h1)时使油流下至一侧的发热部13的第一通道(61)、在油液面(L)上升到比第一高度(h1)低的第二高度(h2)时使油流下至另一侧的发热部(14)的第二通道(62),在油液面(L)较低时,与向一侧的发热部(13)的油流下量相比向另一侧的发热部(14)的油流下量变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驱动装置的发热部冷却构造,尤其涉及在其壳体内具备预滤箱和其两侧的发热部的情况下为优选的车辆驱动装置的发热部冷却构造。
技术介绍
在装备有内燃发动机以及转动机(电动机、发电机、发电电动机等的意思)的混合动力型的车辆驱动装置中,与其发动机紧固的变速机壳体内高密度地安装有转动机、变速机构、动力分割机构、差速器机构等,所以需要充分进行这些机构的润滑、冷却以及转动机的冷却。而且,在设有多个发电电动机等转动机(以下,简称为电动发电机)的车辆驱动装置中,需要在各电动发电机达到最大发热量时进行适当的冷却来抑制效率的降低,对作为发热部的电动发电机及其周边部进行冷却的冷却构造很重要。作为具有以往的这种马达冷却构造的车辆驱动装置,公知有如下装置将例如通过差速器从动锥齿轮从壳体内底部一侧提取到的润滑用以及电动机冷却用的油(例如,自动变速器箱油)导入位于壳体内的上方侧的预滤箱暂时地存积,并使之从该预滤箱缓缓按预定的润滑、冷却路径流下,由此能够有效减少运转中的大物齿轮等的负荷,并进行各动作部的润滑以及发热部的冷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而且,公知有具有冷却系统的装置,该冷却系统具有齿轮泵等油泵,并且具有在与油冷却器、散热器侧的冷却液循环路径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将冷却后的油通过电动发电机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19519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8-286247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6-312353号公报在上述这样的具有以往的马达冷却构造的车辆驱动装置中,采用行星齿轮构成的动力分割机构,所以相对于与其行星架结合的发动机输出轴,一侧以及另一侧的电动发电机相互具有共线性,一侧的电动发电机专门在低车速侧达到最大发热量,另一侧的电动发电机专门在高车速侧达到最大发热量。因此,在高车速时虽然来自末端传动齿圈等的油的提取量增加,但对于达到最大发热量侧的电动发电机能够产生不能说冷却充分的状态,在低车速时,由于提取量不足所以达到最大发热量侧的电动发电机中冷却变得不充分,如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那样,需要将油泵的油供给到预滤箱。并且,在将油泵的油向预滤箱供给的情况下,无法向冷却不充分的单侧的电动发电机供给较多的油,而将冷却用的油向冷却足够的另一单侧的电动发电机多余地供给,因此不高效。另一方面,为了向冷却不充分的单侧的电动发电机供给较多的油,还考虑到以切换向多个电动发电机供给的冷却用油的供给流路或加减该油的流量的方式,设置阀、切换机构,但不仅构成复杂导致成本提高,还有可能导致重量的增加和可靠性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够提供是简单的构成并且在发热部达到最大发热量时能够充分地将冷却用的油供给到该发热部,而能够提高车辆驱动装置的效率的车辆驱动装置的冷却构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驱动装置的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1)将存积在壳体内的油汲取到设置在上述壳体内的预滤箱的汲取单元,和将上述油向上述预滤箱的一侧的发热部以及另一侧的发热部供给并且使之通过上述预滤箱在上述壳体内循环的油循环通道,上述油循环通道具有在上述预滤箱内的上述油的液面上升到第一高度时使上述油向上述一侧的发热部流下的第一通道、在上述预滤箱内的上述油的液面上升到比上述第一高度低的第二高度时使上述油向上述另一侧的发热部流下的第二通道,在上述预滤箱内的上述油的液面较低时,与向上述一侧的发热部流下的上述油的流下量相比向上述另一侧的发热部流下的上述油的流下量变多。根据该构成,若预滤箱内的油的液面上升到第二高度,则油通过第二通道向另一侧的发热部流下,另一侧的发热部被冷却。接着,若预滤箱内的油的液面上升到第一高度, 则油通过第一通道向一侧的发热部流下,一侧的发热部被冷却。由此,预滤箱内的油的液面并没有达到第二高度那么高,且在油供给量不足时,通过第二通道向另一侧的发热部优先地供给油。因此,当另一侧的发热部在冷却用油不足时达到最大发热量的情况下,可靠地防止该发热部的冷却变得不充分。而且,无需设置切换冷却用油的供给流路或加减该油的流量的阀、切换机构,能够作成简单的构成。根据上述(1)所述的车辆驱动装置的发热部冷却构造,优选地,(2)上述第一通道具有在上述预滤箱的内壁面上开设的第一开口,并且上述第二通道具有在上述预滤箱的内壁面上开设的第二开口,上述第一开口和上述第二开口的位置在垂直方向不同。根据该构成,仅使预滤箱的内壁面上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位置不同就可以, 而成为简单的构成。根据上述( 所述的车辆驱动装置的发热部冷却构造,优选地也可以( 上述第一通道具有与上述第一开口不同地在上述预滤箱的内壁面上开设的第三开口,上述第三开口位于与上述第二开口同等的垂直方向的高度,并且开口面积变得小于上述第二开口。根据该构成,能够从预滤箱内的油的液面上升到第二高度的较低的阶段通过第一通道向一侧的发热部供给适量的油提供,能够可靠地进行与两方的发热部的发热状态相应的冷却。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车辆驱动装置的发热部冷却构造,优选地,(4)上述油循环通道具有将通过上述汲取单元汲取的上述油以不同的多个路径导入上述预滤箱的多个油导入通道,上述第二通道被形成为通过具有在上述预滤箱的内侧开设的节流孔的通道形成构件而与上述多个油导入通道中的任意一个油导入通道连通,通过该通道形成构件形成的上述第二通道的主要部分成为上述剖面积比上述节流孔大的通道。根据该构成,从预滤箱内的油的液面较低的阶段通过第二通道向另一侧的发热部优先地供给油,另一方面,在预滤箱内的油的液面变高时,在预滤箱内的油流入第二通道被节流孔限制的状态下,从预滤箱通过第一通道向一侧的发热部充分地供给油。由此,在各发热部的发热量增加时能够将冷却用的油充分地供给到其发热部。根据上述(4)所述的车辆驱动装置的发热部冷却构造,也可以(5)以上述第二通道的上述节流孔的上游侧的通道部分延伸到上述预滤箱的垂直方向上方侧、并且上述第二通道的上述节流孔的下游侧的通道部分从上述预滤箱延伸到水平方向的上述一侧的方式, 上述通道形成构件形成在上述节流孔的附近弯曲的管路。根据该构成,能够利用简单的通道形成构件,并且在各发热部的发热量增加时将冷却用的油向其发热部充分地供给,而成为简单的冷却构造。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车辆驱动装置的发热部冷却构造,也可以(6)上述油循环通道具有将通过上述汲取单元汲取的上述油以不同的多个路径导入上述预滤箱的多个油导入通道、使上述第一通道在上述预滤箱开设的一侧的开口、使上述第二通道在上述预滤箱开设的另一侧的开口,在上述预滤箱内设置有通道形成构件,该通道形成构件形成上述多个油导入通道中的任意一个油导入通道并且形成与上述一侧的开口对置的一侧的节流孔以及与上述另一侧的开口对置的另一侧的节流孔,上述通道形成构件通过将上述一侧的开口和上述另一侧的开口局部地封闭,而使上述一侧的开口和上述另一侧的开口的高度不同。根据该构成,若预滤箱内的油的液面上升到第二高度,则油从另一侧的开口通过第二通道向另一侧的发热部流下,另一侧的发热部被冷却。接着,若预滤箱内的油的液面上升到第一高度,则油从一侧的开口通过第一通道向一侧的发热部流下,一侧的发热部被冷却。由此,预滤箱内的油的液面并没有达到第二高度那么高,油供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驱动装置的发热部冷却结构,其具有:汲取单元,该汲取单元将存积在壳体内的机油汲取到在所述壳体内设置的预滤箱;和机油循环通道,该机油循环通道用于将所述机油向所述预滤箱的一侧的发热部以及另一侧的发热部供给,同时使所述机油经过所述预滤箱从而在所述壳体内循环,所述车辆驱动装置的发热部冷却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循环通道具有:第一通道,其用于在所述预滤箱内的所述机油的液面上升到第一高度时使所述机油向所述一侧的发热部流下;第二通道,其用于在所述预滤箱内的所述机油的液面上升到比所述第一高度低的第二高度时使所述机油向所述另一侧的发热部流下,在所述预滤箱内的所述机油的液面低时,向所述另一侧的发热部流下的所述机油的流下量多于向所述一侧的发热部流下的所述机油的流下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宏司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