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14182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变速器,包括用于一挡和二挡之间换挡的第一拨叉轴,以及用于五挡与倒挡之间换挡的第二拨叉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于第一拨叉轴和第二拨叉轴之间的挡位互锁机构,该挡位互锁机构使得一挡、二挡与五挡、倒挡之间互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互锁机构简单、可靠,有效防止倒挡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能导致的二挡同步器失效的现象,使汽车行驶更安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工程
内的带有挡位互锁机构的变速器,尤其是一种带有一挡、二挡与五挡、倒挡互锁机构的汽车变速器
技术介绍
挡位互锁机构的主要领域是在机械式方面的,这类机构广泛应用于各型汽车上。 由于现有机械式变速器结构普遍存在以下无法改进的设计缺陷,一挡、二挡与五挡、倒挡相互影响,自锁机构又不能彻底解决该问题,致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挂倒挡行驶时,可能引发一挡同步器齿套向二挡方向窜动,导致二挡同步器非正常工作,引起同步锥面异常磨损, 造成二挡同步器早期失效,进而发生正常行车挂二挡时,出现二挡因同步能力不足甚至无同步而打齿的潜在故障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一挡、二挡与五挡、倒挡互锁机构的变速器,能够在布置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实现精确互锁功能,有效防止倒挡工作一段时间后, 可能导致的二挡同步器失效的现象。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变速器,包括用于一挡和二挡之间换挡的第一拨叉轴,以及用于五挡与倒挡之间换挡的第二拨叉轴,它包括设于第一拨叉轴和第二拨叉轴之间的挡位互锁机构,该挡位互锁机构使得一挡、二挡与五挡、倒挡之间互锁。进一步的,所述挡位互锁机构包括互锁销轴、互锁销座、第一互锁槽和第二互锁槽,所述互锁销轴插装在互锁销座的孔内,所述互锁销座固定连接在变速器壳体上,所述第一互锁槽设置在第一拨叉轴上,所述第二互锁槽设置在第二拨叉轴上,且第二互锁槽与第一互锁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互锁销轴的两端可分别嵌入第一互锁销槽和第二互锁销槽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互锁槽和所述第二互锁槽的形状与所述互锁销轴两端的形状相匹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拨叉轴上设有第一拨块和第一拨叉,以及与第一拨叉连接的第一同步换挡机构,第一拨叉轴轴向运动控制第一同步换挡机构运动,从而实现一挡与二挡之间的换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拨块和第一拨叉分别通过弹性销套连接于第一拨叉轴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拨叉轴上设有第二拨块、五挡拨叉和倒挡拔销机构,所述五挡拨叉上连接有同步换挡机构,所述倒挡拔销机构上连接有倒挡惰轮,第二拨叉轴轴向运动控制五挡同步换挡机构和倒挡惰轮运动,从而实现五挡与倒挡之间的转换。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拨块、五挡拨叉和倒挡拔销机构分别通过弹性销套连接于第二拨叉轴上。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拨块和第二拨块平行布置于变速器内的中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互锁机构简单、可靠,有效防止倒挡或五挡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能导致用于一挡与二挡之间换挡的第一同步换挡机构失效的现象,使汽车行驶更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挡、二挡与五挡、倒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互锁机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带有挡位互锁机构变速器,包括用于一挡和二挡之间换挡的第一拨叉轴,以及用于五挡与倒挡之间换挡的第二拨叉轴,第一拨叉轴2上设有第一拨块1和第一拨叉3,以及与第一拨叉3连接的第一同步换挡机构10 ;第二拨叉轴5上设有第二拨块4、五挡拨叉6和倒挡拔销机构7,所述五挡拨叉6上连接有同步换挡机构11,所述倒挡拔销机构7上连接有倒挡惰轮12,第二拨叉轴5的轴向运动控制五挡同步换挡机构11 和倒挡惰轮12,从而实现五挡与倒挡之间的转换,它还包括挡位互锁机构,所述挡位互锁机构包括互锁销轴8和互锁销座9,所述互锁销轴8插装在互锁销座9的孔内,所述互锁销座 9固定连接在变速器壳体上,所述第一拨叉轴2上设有第一互锁槽13,所述第二拨叉轴5上与第一互锁槽14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互锁槽14,所述互锁销轴8的两端可分别嵌入第一互锁销槽14和第二互锁销槽14内。第一拨块1和第一拨叉3分别通过弹性销套连接于第一拨叉轴2上,通过第一拨叉轴2的轴向运动控制第一同步换挡机构10,从而实现一挡和二挡之间的换挡;第二拨块4 和五挡拨叉6、倒挡拔销机构7分别通过弹性销套连接于第二拨叉轴5上,五挡拨叉6与五挡同步换挡机构11连接,倒挡拔销机构7与倒挡惰轮12连接,通过第二拨叉轴5的轴向运动控制五挡同步换挡机构11和倒挡惰轮12,从而实现五挡和换倒之间的换挡。所述的第一拨块1、第二拨块4平行布置于变速器内的中部,分别通过弹性销与第一拨叉轴2、第二拨叉轴5相联接。所述的第一拨叉3和五挡拨叉6、倒挡拔销机构7分别通过弹性销与第一拨叉轴 2、第二拨叉轴5相联接,直接控制第一同步换挡机构10、五挡同步换挡机构11和倒挡惰轮 12。如图2所示,所述的互锁销轴8滑动安装于互锁销座9孔内。所述的互锁销座9通过两颗螺栓固定于变速器壳体上。所述的第一拨叉轴2和第二拨叉轴5之间通过滑动于互锁销座9中的互锁销轴8 来限制各自的轴向运动。当变速器完成选挡过程后开始进行换挡过程,换挡拨头拨动第一拨块1或第二拨块4沿操纵者期望的挡位方向运动,具体的运动方向是方向相反的两个挡位中的任何一个。例如完成第一选挡后,操作者可以使换挡拨头选择一个方向拨动,完成一挡或者二挡的换挡过程。同理,完成五挡或者倒挡的换挡过程。一挡、二挡与五挡、倒挡互锁过程包含于一挡和二挡,或五挡和倒挡的换挡过程之中。当变速器挂入五挡或倒挡时,第二拨叉轴5推动互锁销轴8在互锁销座9孔内沿轴向方向向第一拨叉轴2方向运动,最终卡死在第一拨叉轴2的第一互锁槽13内,此时,第一拨叉轴2完全不能运动,在此情况下,第一拨叉3则会完全限制第一同步换挡机构10的运动,从而消除五挡或倒挡对一挡或二挡的影响的设计缺陷,可彻底解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挂倒挡行驶时,可能引发的第一同步器齿套向二挡方向窜动,导致第一同步换挡机构中的二挡同步器非正常工作,引起同步锥面异常磨损,造成二挡同步器早期失效,进而发生正常行车挂二挡时,出现二挡因同步能力不足甚至无同步而打齿的潜在故障隐患。当变速器挂入一挡或二挡时,第一拨叉轴2推动互锁销轴8在互锁销座9孔内沿轴向方向向第二拨叉轴5方向运动,最终卡死在第二拨叉轴5的第二互锁槽14内,此时,第二拨叉轴5完全不能运动,在此情况下,五挡拨叉6和倒挡拔销机构7分别会完全限制五挡同步换挡机构11和倒挡惰轮12的运动,从而消除一挡或二挡对五挡或倒挡的影响的设计缺陷。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变速器,包括用于一挡和二挡之间换挡的第一拨叉轴,以及用于五挡与倒挡之间换挡的第二拨叉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于第一拨叉轴和第二拨叉轴之间的挡位互锁机构,该挡位互锁机构使得一挡、二挡与五挡、倒挡之间互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互锁机构包括互锁销轴、 互锁销座、第一互锁槽和第二互锁槽,所述互锁销轴插装在互锁销座的孔内,所述互锁销座固定连接在变速器壳体上,所述第一互锁槽设置在第一拨叉轴上,所述第二互锁槽设置在第二拨叉轴上,且第二互锁槽与第一互锁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互锁销轴的两端可分别嵌入第一互锁销槽和第二互锁销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互锁槽和所述第二互锁槽的形状与所述互锁销轴两端的形状相匹配。4.根据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变速器,包括用于一挡和二挡之间换挡的第一拨叉轴,以及用于五挡与倒挡之间换挡的第二拨叉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于第一拨叉轴和第二拨叉轴之间的挡位互锁机构,该挡位互锁机构使得一挡、二挡与五挡、倒挡之间互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游葛林江蒙乐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上汽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