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自动驻车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65282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变速器制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自动驻车驱动装置。该装置包括驱动电机(3)、与驱动电机(3)动力输出端相连的减速机构、由减速机构驱动的与驻车臂(1)配合相连、对驻车臂(1)施加驻车驱动力的驻车驱动部,所述的驻车驱动部由凸轮(4)、与凸轮(4)配合的从动件(5)及连接设置在从动件(5)与驻车臂(1)之间的施力件(6)组成,所述的凸轮(4)在减速机构输出的旋转力带动下,通过从动件(5)对施力件(6)的顶推使驻车臂(1)与驻车齿轮(2)啮合。采用上述结构,在有效的防止驻车臂倾翻力矩产生的同时,使驻车功能更加可靠,且该装置占用空间小、传动效率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变速器制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自动驻车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变速器行业的不断发展,变速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后,电子驻车系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变速器中。现有的电子驻车装置,其驻车系统主要包括驻车电机、蜗轮蜗杆、驻车推杆、驻车臂、驻车臂轴销、驻车臂回位扭簧、驻车齿轮组成。在驻车时,驻车电机通过蜗轮蜗杆减速增扭后,将动力传递给驻车推杆,驻车推杆推动驻车臂旋转,使驻车臂与驻车齿轮啮合,实现驻车功能。解除驻车时,电机反向旋转,动力通过蜗轮蜗杆后使驻车推杆后退,驻车臂在驻车臂回位扭簧的作用下与驻车齿轮脱离,实现解除驻车,且该系统通过蜗轮蜗杆的自锁功能防止驻车系统的非正常回位。但该驻车系统, 采用带自锁的蜗轮蜗杆减速装置,其传递效率低,且在传递动力时,蜗杆易磨损,寿命较低; 在驻车时,驻车推杆通过锥面推动驻车臂旋转,在驻车臂上会产生轴向倾翻力矩,使驻车臂在旋转时发生卡涩,造成驻车不灵活甚者无法驻车,且在驻车时,驻车臂的驱动端离驻车臂旋转轴较远,使驻车臂长度较大,占据空间较多,在受到驻车推杆的作用力后驻车臂容易发生变形,如要保证驻车臂的强度、刚度,需要加厚驻车臂,不利于变速器的轻量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占用空间小、传动效率高的汽车自动驻车驱动装置,其在有效的防止驻车臂倾翻力矩产生的同时,使驻车功能更加可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汽车自动驻车驱动装置,其对驻车臂施加驱动力, 使驻车臂与驻车齿轮啮合实现驻车,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动力输出端相连的减速机构、由减速机构驱动的与驻车臂配合相连、对驻车臂施加驻车驱动力的驻车驱动部,所述的驻车驱动部由凸轮、与凸轮配合的从动件及连接设置在从动件与驻车臂之间的施力件组成,所述的凸轮在减速机构输出的旋转力带动下,通过从动件对施力件的顶推使驻车臂与驻车齿轮啮合。作为对上述方式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凸轮为盘形凸轮,从动件为平底形,且该从动件与驻车臂具有相同的转轴。作为对上述方式的更进一步限定,所述的凸轮具有在驻车臂与驻车齿轮啮合以实现驻车时、与从动件为平面接触的接触面。具体来讲,上述的施力件为弹性元件。上述的减速机构为齿轮结构。具体来讲,上述的减速机构由减速小齿轮与减速大齿轮组成,所述的减速小齿轮与驱动电机输出轴固连,与其啮合相连的减速大齿轮固定设置在位于从动件下方的旋转轴上,所述的凸轮与减速大齿轮同轴固定在旋转轴上实现同步旋转。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上述的减速大齿轮为扇形。此外,在旋转轴上固定设有与减速大齿轮同步旋转的转角传感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效果如下1、驻车驱动部采用凸轮与从动件相配合的传动机构,可从根本上防止驻车臂倾翻力矩的产生,使驻车功能更为可靠。2、凸轮具有在驻车臂与驻车齿轮啮合以实现驻车时、与从动件为平面接触的接触面,在驻车动作发生时,凸轮可通过该平面与从动件结合更加稳定,有效的防止驻车机构的非正常回位。3、减速机构采用齿轮传动结构,使机构的传动效率更高,且齿轮加工制造更易实现,同时,采用齿轮传动结构,可有效的缩小整体装置所占空间,使机构布置更加容易。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与扭臂配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驻车机构内部部分结构与驻车齿轮结合的位置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2的基础上增设驱动电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驻车臂;2、驻车齿轮;3、驱动电机;4、凸轮;5、从动件;6、施力件;7、转轴;8、接触面;9、减速小齿轮;10、减速大齿轮;11、旋转轴;12、转角传感器;13、扭簧。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汽车自动驻车驱动装置,其作用是对驻车臂1施加驱动力,使驻车臂1与驻车齿轮2啮合实现驻车,包括驱动电机3、与驱动电机3动力输出端相连的减速机构、由减速机构驱动的与驻车臂1配合相连、对驻车臂1施加驻车驱动力的驻车驱动部,其主要的设计理念在于驻车驱动部由凸轮4、与凸轮4配合的从动件5及连接设置在从动件5 与驻车臂1之间的施力件6组成,凸轮4在减速机构输出的旋转力带动下,通过从动件5对施力件6的顶推使驻车臂1与驻车齿轮2啮合,同时,减速机构采用齿轮减速结构设置,以增加力的传递效率的同时,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设计理念所涉及的产品的其中一种具体结构做以下详细说明,但不应理解以下说明是对本技术的限制。由图1一图3所示可知,现有的驻车发生系统,主要是通过驻车臂1与驻车齿轮2 的啮合实现驻车,驻车臂1在与驻车齿轮2啮合过程中,驻车臂1始终以固定在箱体内的转轴为轴进行转动,而本技术在图1、2、3的示意性描述中,未将箱体画出,仅表示出了箱体内的部件连接关系及位置关系,为了使本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驻车臂1的转轴在应用时,和从动件5 (如下描述)采用同一个转轴7。而通常设计时,在转轴7上同时设有使驻车臂1进行回位的扭簧13,该扭簧13为现有的常规设计,如图1所示的将扭簧13套装在转轴7上,将扭簧13的其中一个扭臂与驻车臂1接触配合,以实现对驻车臂1施加回复力,扭簧13的另一个扭臂与箱体实现固连。该结构采用现有设计即可,其形式可能会发生改变, 但本技术的整体设计思想在于对驻车臂1施加驻车驱动力的部分,即本技术所述的汽车自动驻车驱动装置。4该装置包括驱动电机3、与驱动电机3动力输出端相连的减速机构、由减速机构驱动的与驻车臂1配合相连、对驻车臂1施加驻车驱动力的驻车驱动部。其中,驱动部由凸轮 4、与凸轮4配合的从动件5及连接设置在从动件5与驻车臂1之间的施力件6组成,从动件5为平底形,且该从动件5与驻车臂1具有相同的转轴7。凸轮4采用盘形凸轮,且具有接触面8,该接触面8为设置在凸轮4上的一个平面,在凸轮4以接触面8与从动件5接触配合时,凸轮4推动从动件5以转轴7为轴旋转的角度为最大,以实现驻车臂1与驻车齿轮 2的充分啮合。在设计时,可将凸轮4设置在从动件5中部的下方,以使从动件5受力均衡。 施力件6可为弹簧类得弹性元件,其主要作用是承载从动件5转动产生的动力,以推动驻车臂1与驻车齿轮2的啮合。减速机构为齿轮结构,具体来讲,其由减速小齿轮9与减速大齿轮10组成,减速小齿轮9与驱动电机3输出轴固连,与其啮合相连的减速大齿轮10固定设置在位于从动件5 下方的旋转轴11上,凸轮4与减速大齿轮10同轴固定在旋转轴11上实现同步旋转,为减小整个装置的空间占用,减速大齿轮10为扇形;旋转轴11可转动的与驻车装置箱体可转动相连。在旋转轴11上固定设有与减速大齿轮10同步旋转的转角传感器12,其作用是在本装置运行实现驻车或解除驻车过程中,转角传感器12始终对减速大齿轮10的转角进行监控,实现驻车运行过程的精确控制。在驻车时,控制驻车电机3运转,驱动力通过减速机构传递给与驻车大齿轮10同轴旋转设置的凸轮4,凸轮4推动从动件5以转轴7为轴转动,进而推动施力件6推动驻车臂1与驻车齿轮2啮合,啮合充分时,凸轮4的接触面8与从动件5的下表面完全接触。解除驻车时,控制驻车电机3反转,通过减速机构使凸轮4回位,驻车臂1则在扭簧13的作用下与驻车齿轮脱离啮合,解除驻车。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自动驻车驱动装置,其对驻车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自动驻车驱动装置,其对驻车臂(1)施加驱动力,使驻车臂(1)与驻车齿轮(2)啮合实现驻车,包括驱动电机(3)、与驱动电机(3)动力输出端相连的减速机构、由减速机构驱动的与驻车臂(1)配合相连、对驻车臂(1)施加驻车驱动力的驻车驱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驻车驱动部由凸轮(4)、与凸轮(4)配合的从动件(5)及连接设置在从动件(5)与驻车臂(1)之间的施力件(6)组成,所述的凸轮(4)在减速机构输出的旋转力带动下,通过从动件(5)对施力件(6)的顶推使驻车臂(1)与驻车齿轮(2)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铭唐广清梁志海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