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藻糖化糖胺聚糖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79433 阅读:4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抗凝血活性的岩藻糖化糖胺聚糖羧酸酯(Carboxylic?ester?of?Fucosylated?Glycosaminoglycans,CEFG)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制备方法、含有CEFG或其盐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它们在制备抗凝血药物中的用途。所述的CEFG的组成单糖包括D-葡萄糖醛酸或其酯(D-GlcU)、D-2-脱氧-2-乙酰氨基半乳糖硫酸酯(D-GalNAcS)、L-岩藻糖硫酸酯(L-FucS),以摩尔比计,D-GlcU∶D-GalNAc∶L-Fuc∶-OSO3-的比例范围为1∶(1±0.3)∶(1±0.3)∶(3.5±0.5)。其中,D-GlcU的酯化程度不低于20%;所述CEFG重均分子量为3000~20000Da。所述糖基化硫酸软骨素酯化衍生物具有强效的抗凝血活性,可用于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抗凝活性的岩藻糖化糖胺聚糖羧酸酯(Carboxylic ester of the Fucosylated Glycosaminoglycans, CEFG)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该 CEFG 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介绍
心脑血管疾病是最主要的人类致死性病因,每年夺走1200万人的生命,接近世界总死亡人数的1/4。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包括抗凝药物在内的抗血栓药物是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和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在国内国际医药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包括香豆素类(口服VitK依赖的蛋白酶抑制剂)以及肝素类(凝血酶及因子X 抑制剂)的主要抗凝血药物的临床应用已经长达60余年,这些药物具有相对明确的药效以及药理学作用机制,但也存在明显的临床应用缺陷肝素类药物主要作用靶点是因子IIa 和Xa(f. IIa, f. Xa),其位于凝血瀑布的共同途径,此类药物的应用缺陷包括靶点相关的严重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症、骨骼及脂质代谢影响等;香豆素类抗凝药物的缺陷包括其抑制系列凝血因子合成所致的严重出血倾向、起效慢、个体差异大等。因此,临床上对于具有优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藻糖化糖胺聚糖羧酸酯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所述岩藻糖化糖胺聚糖羧酸酯的单糖组成包括D-葡萄糖醛酸或其酯、D-2-脱氧-2-乙酰氨基半乳糖硫酸酯、L-岩藻糖硫酸酯;以摩尔比计,三种组成单糖及其与所含-OSO3-基,即D-葡萄糖醛酸或其酯∶D-2-脱氧-2-乙酰氨基半乳糖硫酸酯∶L-岩藻糖硫酸酯∶-OSO3-的比例范围为1∶(1±0.3)∶(1±0.3)∶(3.5±0.5);其中,括D-葡萄糖醛酸的酯化程度不低于20%;所述岩藻糖化糖胺聚糖羧酸酯的重均分子量范围为3000~20000Da;所述岩藻糖化糖胺聚糖羧酸酯的多分散指数介于1.0至1.8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华吴明一高娜文丹丹连武李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