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逄承麟专利>正文

立交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68047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于城市交通的道路立交桥,属于道路桥梁建筑技术领域。立交桥,设于东西、南北两条主干道的十字路口处,特征在于其行车道分为四层,由低向高依次为一层的非机动车道、右转弯机动车道以及对驶的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二层的另外两条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三四层为由架空立柱空间交叉布设于最高层的两个双向直车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立交桥,各方向都有专用车道,互不相交,使各方向的车流畅通无阻,布线设计简明清楚,使过往车辆驾驶方向感增强,占地面积较小,设计合理紧凑,节省了空间的同时更节省了造价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于城市交通的道路立交桥,属于道路桥梁建筑

技术介绍
随着道路建设的发展和交通的需要,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使车辆日益增多,平面交叉的道口造成车辆拥堵,一座座立交桥在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平地而起,但现有立交桥布线复杂,占地面积较大,车辆在桥上绕来绕去的容易迷失方向感,而且立交桥的拆建施工建设费力耗资,因此,设计一款占地小、造价低、方向感清楚的立交桥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现代化城市交通发展状态而提供的一种多车道、方向感清楚、占地小、造价低廉的四层立交桥。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立交桥,设于东西、南北两条主干道的十字路口处,特殊之处在于其行车道分为四层,由低向高依次为一层的非机动车道、右转弯机动车道以及对驶的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 二层的另外两条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三四层为由架空立柱空间交叉布设于高层的两个双向直车道。所述非机动车道包括设于地面层的右转弯非机动车道,共设四条,分别位于两条主干道四个夹角处的最外沿,从而由一条主干道右转弯连通至另一条相邻主干道。所述右转弯机动车道通过上坡引路和架空立柱支撑于地面一层,共设四条,位于非机动车道的内侧,其与非机动车道的不同之处在于地面一层高于地面层且与其之间具有半层的纵向高度空间,该空间能够实现非机动车道的非机动车与右转弯机动车道之间的穿行。所述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共设四条,均设于右转弯机动车道的内侧,其中两条设于地面一层,另两条设于二层,地面一层的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其两入口相向设于主干道的左右两侧,两出口经过两入口左转相向设于另一条主干道的左右两侧;二层的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其两入口相向设于主干道的左右两侧,两出口经过两入口左转相向设于另一条主干道的左右两侧;地面一层的两车道在行至与二层的两车道空间交叉时通过下坡引路自然过渡到地面层,使产生的空间相汇路段与二层之间仍保留一层的纵向高度,该高度空间能够保证车辆在该车道内畅行无阻。所述地面一层的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与右转弯机动车道并行最高处下方E处设有非机动车穿行通道。所述右转弯机动车道最高处下方处设有非机动车穿行通道。所述三、四两层的双向直车道通过架空立柱设于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的内侧,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内的车辆可在双向直车道下部由架空立柱支撑的空间内自由穿行。本专利技术立交桥,各方向都有专用车道,互不相交,使各方向的车流畅通无阻,布线设计简明清楚,使过往车辆驾驶方向感增强,占地面积较小,设计合理紧凑,节省了空间的同时更节省了造价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 :为本专利技术立交桥结构示意图;图2 本专利技术立交桥去掉上部三四层之后的结构示意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给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成进行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立交桥参考图1、2,设于东西、南北两条主干道Li、L2的十字路口处, 其行车道分为四层,由低向高依次为一层的供人行、自行车及其他非机动车辆的非机动车道F1、右转弯机动车道Jl以及对驶的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J2-1,二层的另外两条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J2-2,三四层为由架空立柱空间交叉布设于最高层的两个双向直车道J3、J4。非机动车道Fl为设于地面层的右转弯非机动车道,共设四条,分别位于两条主干道L1、L2四个夹角处的最外沿,从而由一条主干道右转弯连通至另一条相邻主干道。右转弯机动车道Jl通过上坡引路和架空立柱支撑于地面一层,共设四条,位于非机动车道Fl的内侧,其与非机动车道Fl的不同之处在于地面一层高于地面层且与其之间具有半层的纵向高度空间,该空间能够实现非机动车道Fl的非机动车与右转弯机动车道 Jl之间的穿行。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共设四条,均设于右转弯机动车道Jl的内侧,其中两条设于地面一层,另两条设于二层,地面一层的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J2-1其两入口相向设于主干道L2的左右两侧,两出口经过两入口左转相向设于另一条主干道Ll的左右两侧;二层的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J2-2其两入口相向设于主干道Ll的左右两侧,两出口经过两入口左转相向设于另一条主干道L2的左右两侧;地面一层的两车道J2-1在行至与二层的两车道 J2-2空间交叉时通过下坡引路自然过渡到地面层,使产生的两个空间相汇路段与二层之间仍保留一层的纵向高度,该高度空间能够保证车辆在该车道内畅行无阻;所述地面一层的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J2-1与右转弯机动车道Jl并行最高处下方E处设有非机动车穿行通道;右转弯机动车道Jl最高处下方El处设有非机动车穿行通道。三、四两层的双向直车道J3、J4通过架空立柱设于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的内侧, 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内的车辆可在双向直车道J3、J4下部由架空立柱支撑的空间内自由穿行。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各个方向都有专用车道,互不交叉,直行、左转弯、右转弯、非机动车、均可畅通无阻。2、非机动车道为一层,即地平面,既方便、安全、又人性化,残障人也很方便,优于过街天桥及地下通道。3、由于方向感清楚,即使外地车辆,也不易迷失方向。4、可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资源,由于一层是非机动车辆,立交桥下可开设商铺和摊点及娱乐场所,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5、占地小,在拥堵严重的大型的十字路口,充分利用原十字路口的道路和空间,不用搬迁和拆建就可以建立本立交桥。6、造价低,由于设计合理紧凑,节约土地不用拆迁并充分利用有限空间,所以造价低廉。权利要求1.立交桥,设于东西、南北两条主干道的十字路口处,特征在于其行车道分为四层,由低向高依次为一层的非机动车道、右转弯机动车道以及对驶的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二层的另外两条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三四层为由架空立柱空间交叉布设于最高层的两个双向直车道。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机动车道为设于地面层的右转弯非机动车道,共设四条,分别位于两条主干道四个夹角处的最外沿,从而由一条主干道右转弯连通至另一条相邻主干道。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转弯机动车道通过上坡引路和架空立柱支撑于地面一层,共设四条,位于非机动车道的内侧,其与非机动车道的不同之处在于地面一层高于地面层且与其之间具有半层的纵向高度空间,该空间能够实现非机动车道的非机动车与右转弯机动车道之间的穿行。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转弯机动车道最高处下方处设有非机动车穿行通道。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共设四条,均设于右转弯机动车道的内侧,其中两条设于地面一层,另两条设于二层。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立交桥,其特征在于地面一层的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其两入口相向设于主干道的左右两侧,两出口经过两入口左转相向设于另一条主干道的左右两侧;地面一层的两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在行至与二层的两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空间交叉时通过下坡引路自然过渡到地面层,使产生的空间相汇路段与二层之间仍保留一层的纵向高度,该高度空间能够保证车辆在该车道内穿过。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立交桥,其特征在于二层的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其两入口相向设于主干道的左右两侧,两出口经过两入口左转相向设于另一条主干道的左右两侧。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一层的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与右转弯机动车道并行最高处下方处设有非机动车穿行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立交桥,设于东西、南北两条主干道的十字路口处,特征在于其行车道分为四层,由低向高依次为一层的非机动车道、右转弯机动车道以及对驶的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二层的另外两条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三四层为由架空立柱空间交叉布设于最高层的两个双向直车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逄承麟
申请(专利权)人:逄承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