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婷聿专利>正文

嵌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68046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嵌灯,包含一灯座及一发光单元。灯座包括一座本体,及一形成于该座本体的开口、一由该座本体凸伸且环绕该开口的围绕壁,及一邻近该开口处的第一连接部。发光单元包括一可分离地设置于该灯座的壳体、一装设于该壳体内的发光件,及一形成于该壳体的外周壁的第二连接部,并令该第二连接部与该第一连接部相互配合固定。借由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相互配合,而可将发光单元固定于灯座,相较于以往利用夹设的固定方式,更为方便使用,且提升安装时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良固定方式的嵌灯
技术介绍
参阅图1及图2,为以往的一种嵌灯1,该嵌灯1包括一呈环状的固定座11、一设置于该固定座11且呈C字型的夹臂12,及一设置于该固定座11内且被该夹臂12夹设的发光组件13。在组装或更换发光组件13时,须先将发光组件13倾斜置入,而把夹臂12略为向外推开后夹设固定,若要取下发光组件13时则反向操作。但由于夹臂12大多为一具可挠性的金属片体,因此,有可能发生使用者的手指于上述动作进行时,因此被夹臂12割伤的情形。基于上述以往嵌灯1可能发生的问题,如何构思一种便于将发光组件13与固定座11 相互固定,且于安装过程更为安全的嵌灯,即为本技术要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发光单元与灯座固定方式的嵌灯。本技术嵌灯,包含一灯座及一发光单元。该灯座包括一座本体,及一形成于该座本体的开口、一由该座本体凸伸且环绕该开口的围绕壁,及一邻近该开口处的第一连接部。该发光单元包括一可分离地设置于该灯座的壳体,及一形成于该壳体的外周壁的第二连接部,并令该第二连接部与该第一连接部相互配合固定。较佳地,该第一连接部为一内螺纹;该第二连接部为一配合该内螺纹的外螺纹。较佳地,该第一连接部形成于该围绕壁的内周面上。较佳地,该灯座还包含一枢设于该围绕壁且邻近该开口处的用以承载该发光单元的承载座。较佳地,该承载座包括一呈环状的主体部,及一对分别由该主体部的外周面的两相对位置向外凸伸的轴杆,且该灯座的围绕壁形成有两分别供承载座的轴杆枢设的孔槽, 并令该承载座可借由所述轴杆与孔槽相互配合,而使该承载座可相对于该灯座旋转。较佳地,该第一连接部形成于该承载座的主体部的内周面上。较佳地,该灯座还包括两分别设置于该围绕壁的上端部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分别与该座本体相互配合且用以固定该灯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相互配合,而可将发光单元固定于灯座,相较于以往利用夹设的固定方式,更为方便使用且能兼顾安装时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习知的一种嵌灯;图2是一前视剖面图,说明图1的嵌灯的安装态样;图3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技术嵌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图4是一前视剖面分解图,说明本技术嵌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安装方式;图5是一前视剖面图,说明本技术嵌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安装态样;图6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技术嵌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图7是一前视剖面分解图,说明本技术嵌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安装方式;图8是一前视剖面图,说明本技术嵌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安装态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3至图5,为本技术嵌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灯座2及一设置于灯座2的发光单元3。灯座2包括一座本体21,及一形成于座本体21的开口 22、一由座本体21凸伸且环绕开口 22的围绕壁23、一邻近开口 22处的第一连接部对,及两分别设置于该围绕壁23 的上端部的固定件25,其中,两固定件25分别与座本体21相互配合且用以固定灯座2。发光单元3包括一可分离地设置于灯座2的壳体31、一装设于壳体31内的发光件 (图未示),及一形成于壳体31的外周壁311的第二连接部32,并令第二连接部32与第一连接部M相互配合固定。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M为一形成于围绕壁23的内周面231上的内螺纹,且第二连接部32为一形成于壳体31的外周壁311且邻近壳体31前端的外螺纹,因此可利用相互螺锁的方式,将发光单元3固定于灯座2。请参阅图4及图5,于进行安装时,先将发光单元3对准灯座2的开口 22,采取由上而下的方式,将发光单元3置入灯座2的围绕壁23内,当位于壳体31前端的第二连接部 32接触到形成于围绕壁23的内周面231的第一连接部M时,即可开始进行发光单元3与灯座2的螺锁固定,直到壳体31前端抵顶灯座2的开口 22的周缘221 (参阅图幻后,完成整体安装。本实施例揭露以第一连接部M与第二连接部32相互螺锁安装的方式,相较于习知利用夹设的方式更为便利,且不易发生发光单元3松脱、歪斜等情形,更增加安装时的安全性。参阅图6至图8,为本技术嵌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大部分构件皆与前述实施例中相同,故不在此加以赘述,仅于下文中说明不同处。本实施例中,嵌灯还包含一枢设于灯座2的围绕壁23且邻近开口 22处的承载座 26,该承载座沈包括一呈环状的主体部沈1,及一对分别由主体部的外周面沈3的两相对位置向外凸伸的轴杆沈4,同时,灯座2的围绕壁23形成有两分别供承载座沈的轴杆 264枢设的孔槽232,并令承载座沈可借由各轴杆264与孔槽232相互配合,而使承载座沈可相对于灯座2旋转。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发光单元3原本是直接设置于灯座2的围绕壁23内,且于安装后以壳体31前端抵顶开口 22,但于本实施例中增设介于发光单元3与灯座2间且用以承载发光单元3的承载座沈,并让发光单元3可借由承载座沈相对于灯座2旋转,进而调整照明角度。再者,由于发光单元3是设置于承载座沈上,因此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M 是形成于承载座26的主体部的内周面262上,且同样地与位于发光单元3的壳体31 的第二连接部32可相互配合螺锁,达到将发光单元3固定的目的。请参阅图7及图8,于进行安装时,首先将承载座沈置入灯座2的围绕壁23内,并将两分别由主体部261的外周面沈3的轴杆264对准形成于灯座2的围绕壁23的孔槽232 后固定,接着,再将发光单元3置入灯座2的围绕壁23内,并对准承载座26,当位于壳体31 前端的第二连接部32接触到形成于承载座沈的第一连接部M时,即可开始进行发光单元 3与承载座沈的螺锁固定,进而完成安装。本实施例不仅兼具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利用第一连接部M、第二连接部32相互配合螺锁方式的方便性及安全性,更通过承载座沈的设置, 让发光单元3能进一步调整照明角度,相较于习知技术更有长足的进步。综上所述,借由分别形成于灯座2的第一连接部M与发光单元3的第二连接部32 相互配合螺锁,而将发光单元3固定于灯座2的方式,相较于习知利用夹设的固定方式而可能发生的割伤情形而言,更为安全且方便使用。再者,经由承载座沈的设置,不仅保留第一连接部M与第二连接部32相互配合的设计优点,更通过承载座沈相对于灯座2的旋转, 而能让发光单元3进行角度的调整,让使用者于安装与调整皆能同时兼顾,故确实能达成本技术的目的。但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技术涵盖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嵌灯,包含一灯座以及一发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灯座包括一座本体,及一形成于该座本体的开口、一由该座本体凸伸且环绕该开口的围绕壁,及一邻近该开口处的第一连接部;该发光单元包括一可分离地设置于该灯座的壳体,及一形成于该壳体的外周壁的第二连接部,并令该第二连接部与该第一连接部相互配合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为一内螺纹;该第二连接部为一配合该内螺纹的外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嵌灯,包含一灯座以及一发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灯座包括一座本体,及一形成于该座本体的开口、一由该座本体凸伸且环绕该开口的围绕壁,及一邻近该开口处的第一连接部;该发光单元包括一可分离地设置于该灯座的壳体,及一形成于该壳体的外周壁的第二连接部,并令该第二连接部与该第一连接部相互配合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锦树
申请(专利权)人:杨婷聿李翰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