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渐开线齿轮的成形滚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19523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渐开线齿轮的成形滚轧方法,其包括:工件(10),所述工件(10)包括具有预定半径的圆筒形外周表面;以及具有渐开线齿廓的圆形模具(20),所述圆形模具(20)包括齿顶节距,该齿顶节距对应于通过所述工件(10)的外圆周的长度除以所述渐开线齿轮的齿数来限定的节距。当成形滚轧所述渐开线齿轮时,所述圆形模具(20)在转动的同时挤压至所述工件(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根据已知的用于形成齿轮的方法,其上形成预定齿廓的模具被挤压至圆筒形坯料以形成具有预定构形的齿轮。在这些情形下,例如,应用用于成形滚轧的圆形模具,该圆形模具具有能够与待制造的齿轮相接合的齿廓。一般地,两个用于成形滚轧的圆形模具转动以及移动从而靠近工件,以将模具挤压至工件。用于成形滚轧的圆形模具被逐渐挤压,从而移动至最终位置以便形成齿轮。在通过使用用于成形滚轧的圆形模具形成齿轮的情况中,首先,用于成形滚轧的圆形模具的齿的齿顶部与工件的表面相接触。通过圆形模具的齿的齿顶部的接触,在工件表面上形成间歇挤压凹口。通过将用于成形滚轧的圆形模具逐渐挤压至工件,用于成形滚轧的圆形模具的齿推入到工件中,从而形成齿轮的槽底部。另一方面,在与槽底部相邻的部分处,工件坯料凸起,从而形成齿轮的齿部。当用于成形滚轧的圆形模具相对于工件被挤压至预定位置时,形成了齿轮的期望构形。图2示出了在已知的渐开线齿轮的制造过程中模具20开始接触工件10的状态 (即模具20的接触状态)。模具20通过驱动机构的致动而转动。工件10通过模具20被驱动。一般地,另一个模具20布置于工件10的相对侧,并且工件10由一对模具20、20挤压。在图2所示的状态中,模具20的齿顶部21压入到工件10中,从而形成凹口 11。通过在对模具20进行转动的同时将模具20的轴线X2移向工件10的轴线XI,模具20的齿顶部 21逐渐并且接续地压入到凹口 11中,使得凹口 11的尺寸被更宽并且更深地扩大。工件10 的定位于凹口 11处的基材在凹口 11的两侧凸起,从而形成齿轮齿。图3示出了模具20的齿顶部21以一定程度推入或压入到工件10中的成形滚轧期间的中间状态。模具20在进行转动的同时移动为更靠近工件10、压入到工件10中从而形成凹口 11,并且,同时地,模具20的齿顶部21在径向方向上对工件10进行挤压从而在模具20移离工件10时使凹口 11形成为更深并且在圆周方向上将凹口 11扩展为更宽,使得凹口 11的相邻部塑性变形,从而形成齿轮齿。图4示出了完成了将模具20压入到工件10中的状态。通过成形滚轧而形成的齿轮W的每个齿12与模具20的齿22相接合而不具有间隙。在这些情形下,齿轮W的齿深对应于模具20的齿深。齿轮W包括具有半径rgl的基圆Cl,而模具20包括具有半径rg2的基圆C2。每一个齿12包括渐开线齿廓,并且模具20的节圆Cp2与齿轮W的节圆Cpl在节点P处相切。节点P对应于连接齿轮W的中心Xl和模具20的中心X2的线与齿轮W的基圆Cl和模具20的基圆C2的公切线L的交点。由从齿轮W的中心Xl或模具20的中心X2 画至公切线L的垂直线与连接齿轮W的中心Xl和模具20的中心X2的线形成的角对应于啮合压力角aw。啮合压力角是在将两个渐开线齿轮啮合时限定的,因此,啮合压力角在齿轮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变化时变化。另一方面,每个齿轮包括压力角,所述压力角是在节点与齿轮的基准圆重合时限定的。对于每个齿轮或每个模具,限定基准圆作为用于确定包括齿数、模数、压力角、螺旋角或齿顶修正系数等的用于设计齿轮或模具的参数的基准。在下文中,“压力角”表示在基准圆上限定的压力角。图5是示出了工件10的构形的改变的解释性视图。图5中的d0表示成形滚轧过程之前的工件10的表面。表示为区域A2的部分通过成形滚轧被挤压,并且从受压区域A2 移动的基材将会具有区域Al的体积,从而形成齿顶部。图5中的dl示出了齿顶圆。图5 中的d2示出了齿根圆。通常,基于待制造的齿轮W的构形对模具20的齿轮构形进行设计。例如,形成模具20的技术参数包括齿数、模数、压力角、螺旋角或齿顶修正系数等。一般地,在这些情形下,最有可能会应用齿轮W的模数、压力角和螺旋角,因为它们用于确定模具20的构形,并且,当需要时,对齿顶修正系数进行微调整。因此,减少了用于设计模具20的工时和人力, 并且容易获得用于形成具有期望构形的齿轮W的模具20。一般地,模具20的直径与齿轮W 的直径不同,并且模具20的齿轮齿的数目将会大于齿轮W的齿轮齿的数目。为了使渐开线齿轮彼此适当地接合,相应的渐开线齿轮的基节必须彼此一致。基节对应于沿着特定齿的齿廓与和该特定齿相邻的另一个齿的齿廓之间的公垂线测量的节距。即,即使两个齿轮的齿的构形和齿数彼此不同,但是只要齿之间的进给距离相同,则这两个齿轮仍适当地彼此接合。一般地,使用齿轮的模数m和压力角α如下限定基节。P= JI · m · COS α (等式 1)因此,通常,模具20的模数m和压力角α能够与齿轮W的模数m和压力角α不同。但是,在已知的方法和构造中,并不认为相对于齿轮W的模数和压力角对模具20的模数m和压力角α的程度进行设定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已知的成形滚轧方法,假设当成形滚轧完成时模具与齿轮的啮合状态来对模具的构形进行设计。因此,例如,当通过将模具压入到工件中而形成齿轮的槽底部时,存在对于齿的每个接触、模具的齿与工件的接触位置在工件的圆周方向上变动的缺点。换句话说,在齿轮完全形成的状态下,齿轮与模具在相应的节圆处彼此相切,从而适当地接合。一般地,对于设计模具,考虑模具的基准圆上的节距、以及节圆上的节距,但是,当设计模具时,并不特别地考虑齿顶节距(即相邻齿的齿顶部之间的节距)。因此,在成形滚轧过程的初始阶段在工件上形成的凹口的位置是不稳定的。而且,根据情况,存在每次当模具的齿顶部接触工件时,凹口的位置在圆周方向上偏离的缺点。在这些情形下,除了凹口部的构形以不适当的形状形成之外,由于工件的基材不必要地塑性变形,齿轮的精度下降并且可能会形成具有较差的机械特性的齿轮。为了解决前述缺点,例如,JPH1-37800U(即,称为专利参考文献1)公开了一种模具,其顺序地设置有加工齿,所述加工齿包括接触部、半成部、完成部以及导出部。利用专利参考文献1中所公开的模具的构造,每个部分的齿顶部的构形、以及齿部之间的距离是改变的。因此,当将模具压入到工件中时,模具的齿顶部能够被挤压至期望位置,从而以适当的构形形成凹口。除了专利参考文献1中的公开,例如,根据已知的方法,响应于模具的轴向中心与工件的轴向中心之间距离的变短,对模具进行更换,从而执行成形滚轧。根据该方法,尽管形成了具有一定程度的精度的齿轮,但是模具的更换操作需要工时和人力。如上文所解释地,已知的方法在使用圆形模具执行成形滚轧时容许模具的被挤压位置改变,并且构造为在成形滚轧过程期间改变齿的构形,以便补偿模具的被挤压位置的改变。因此,齿轮的制造操作将会是复杂的,并且增加了工时和制造成本。因此,存在对一种的需要,该成形滚轧方法用于有效地形成渐开线齿轮,而不对工件施加过度塑性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前述情况,本公开提供一种,其包括工件, 所述工件包括具有预定半径的圆筒形外周表面;以及具有渐开线齿廓的圆形模具,所述圆形模具包括齿顶节距,该齿顶节距对应于通过所述工件的外圆周的长度除以所述渐开线齿轮的齿数来限定的节距。当成形滚轧所述渐开线齿轮时,所述圆形模具在转动的同时挤压至所述工件。根据本公开的构造,应用了包括具有预定半径的圆筒形外周表面的工件以及具有渐开线齿廓的圆形模具,圆形模具包括齿顶节距,该齿顶节距对应于通过工件的外圆周的长度除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渐开线齿轮的成形滚轧方法,包括:工件(10),所述工件(10)包括具有预定半径的圆筒形外周表面;以及具有渐开线齿廓的圆形模具(20),所述圆形模具(20)包括齿顶节距,所述齿顶节距对应于由所述工件(10)的外圆周的长度除以所述渐开线齿轮的齿数来限定的节距;其中当成形滚轧所述渐开线齿轮时,所述圆形模具(20)在转动的同时被挤压至所述工件(1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田英理栗田信明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