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及其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58945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及其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通信控制器和连接通信控制器的状态检测装置,所述状态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红外开关和第二红外开关。所述检测装置的第一红外开关用于感测挡车装置是否与轨道接触安装完好,所述第二红外开关用于感测轨道交通车辆的车轮是否压制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挡车装置上;第一红外开关及第二红外开关将感测到的信息发送给通信控制器,由通信控制器执行相应的指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可以智能检测车辆的停靠状态,而且可以检测感测装置与轨道之间的安装情况,实现了全面的车辆状态检测,可以及时向通信控制器发送检测信号,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及其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挡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轨道道路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及其检测装置,便于控制轨道交通车辆的停靠。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自火车技术以来得到广泛的发展,迄今轨道交通已经涵盖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磁悬浮列车、铁轨机车等。轨道交通车在不行驶的情况下停靠在轨道上,为了便于车辆的固定和避免车辆沿轨道溜车,挡车装置成为轨道交通车停靠的制动/ 止挡装置。现有技术的用于铁路等轨道交通的挡车装置也称之为铁鞋,该挡车装置由钢铁等金属材料制成,包括与轨道配合安装的底板和与底板一体形成的挡车臂,底板为配合与轨道安装,底板为长矩形板的尖板,横截面呈形的底板和向上与底板呈弧形斜坡的踏板。 当轨道车辆需要停靠时,将挡车装置的底板与轨道扣合,轨道车的车轮压在尖板上,车轮的前端面压靠于踏板形成的斜坡面,由此使得轨道车止动而避免前行或溜车;当轨道车需要行使是,将挡车装置从轨道上移动即可。上述现有技术的挡车装置在使用时,需人工检测其使用状态,若出现操作失误或者检测出错,则极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亟需发展一种智能轨道交通挡车装置及监测系统,便于即时通讯监测挡车装置的状态并预警,成为当前轨道交通的挡车装置智能化发展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及其检测装置,可减少对挡车装置的误判断操作并提高挡车装置的安全性能,便于检测轨道车辆的止动状态并提高轨道车止动的安全性。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的检测装置,其包括通信控制器和连接通信控制器的状态检测装置,所述状态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红外开关和第二红外开关。相对于水平面,所述第一红外开关呈竖直状态,所述第二红外开关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锐角。所述第一红外开关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红外发射器和第一红外接收器。所述第二红外开关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二红外发射器和第二红外接收器,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相对于第二红外接收器更靠近水平面。该检测装置还包括机械触动装置。所述机械触动装置位于所述的第一红外开关与所述的第二红开关之间。所述的机械触动装置包括滚动轮和位于滚动轮上方的磁控开关。所述的磁控开关包括套筒、联动轴、弹簧、磁铁以及干簧管,所述的滚动轮装于联动轴的下端,弹簧套于联动轴上,联动轴的上端连接磁铁,干簧管与磁铁连接。本技术还可进一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包括上述检测装置的挡车装置,其还包括制动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安装在该制动装置上,该制动装置包括一体形成的尖板、底板和踏板;所述尖板一端连接底板,踏板从底板的上端面向上竖直突起。所述踏板与底板连接处沿尖板方向的一面形成弧形的斜坡面。所述踏板从底板的上端面呈三角形向上竖直突起。该挡车装置还包括防护装置,所述的检测装置安装于该防护装置内。所述踏板的内部左右贯通中空形成空腔,所述防护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的检测装置安装于第一壳体内,第一壳体与检测装置安装于踏板的空腔内,第二壳体与踏板固定并将安装有检测装置的第一壳体同时与踏板封闭安装固定。该挡车装置安装于轨道上,尖板与轨道平行并覆盖于轨道上,所述踏板设有两侧翼并且扣合于轨道的两侧边。所述状态检测装置的第一红外开关竖直安装于第一壳体的底部并与轨道竖直安装,所述第二红外开关安装于第一壳体内并与踏板的斜坡面相交成一定角度。所述第二红外开关与踏板的斜坡面之间形成直角。该挡车装置还包括与检测装置连接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封闭安装于第一壳体所形成的竖直向上的天线空腔内,安装了天线装置的第一壳体的部分从踏板的一端露出来并连同天线装置一并封闭安装于第二壳体内。如上所述,本技术的挡车装置及其检测装置具有如下优点第一、脱离了现有技术的完全机械结构的制动装置,增加能够实现智能检测的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通过第一红外开关感测挡车装置是否与轨道接触安装的状态,通过第二红外开关感测轨道交通车辆的车轮是否压制于本技术挡车装置上,实现了全面的车辆状态检测;第三、通过智能化的检测装置,轨道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检测得知轨道交通车辆是否停靠并止动,可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显示通讯装置的部分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显示天线装置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显示天线装置的部分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及图2,本技术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包括制动装置、通信装置和防护装置,通信装置装设于防护装置内,装设了通信装置后的防护装置与制动装置组装并通过固定结构固定一体。本技术的制动装置为现有技术的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 例如现有技术的铁路轨道交通所应用的铁鞋,并依据现有技术的挡车装置的规格和结构制造,该制动装置采用金属材质制造。制动装置包括一体形成的尖板11、底板12和踏板13,尖板11延伸呈长方体矩形板,尖板11的一端形成梯形的薄板,尖板11另一端一体连接底板12,底板12的两侧边竖直向下弯折形成前、后两侧翼121、122以便于与轨道扣合安装,底板12的尾端上翘形成弧形的固定端14。踏板13从底板12的上端面呈三角形向上竖直突起,踏板13的内部左右贯通中空形成空腔131,踏板13与底板12连接处沿尖板11方向的一面形成弧形的斜坡面132。 使用时,尖板11压于轨道的表面,底板12的前后侧翼121、122扣于轨道的两侧边,轨道交通车辆的车轮的下端压制于尖板11的上表面,车轮的前端面压靠于踏板13形成的弧形斜坡面132,使得轨道交通车辆在压制制动装置的同时所形成的压力成为阻挡轨道交通车辆前行的反作用力,因此,轨道交通车辆挤压制动装置后不能滑行并实现轨道交通车辆的制动停靠的目的。再结合参阅图3,通信装置包括检测装置和与检测装置连接的天线装置30,检测装置包括通信控制器、与通信控制器连接的状态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集中安装于电路板上并封闭安装于防护装置内。状态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红外开关51、第二红外开关52和机械触动装置53,第一红外开关51包括第一红外发射器511和第一红外接收器512,第二红外开关52包括第二红外发射器521、第二红外接收器522。相对于水平面,所述的第一红外开关51呈竖直状态,且第一红外发射器511与第一红外接收器512之间呈平行设置;所述的第二红外开关52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锐角,且所述的第二红外发射器521与所述的第二红外接收器522之间呈平行设置;所述的机械触动装置53在较佳实施例中位于第一红外开关51和第二红外开关52之间,这样使得机械触动装置能够更加灵敏,当然不限于其他位置处。机械触动装置53包括滚动轮531和磁控开关,磁控开关包括联动轴532、弹簧 533、磁铁534、干簧管535以及用于封闭安装并容纳前述元件的套筒536,滚动轮531安装于联动轴532的下端,弹簧533套于联动轴532上,联动轴532的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检测装置包括通信控制器和连接通信控制器的状态检测装置,所述状态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红外开关和第二红外开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威廉
申请(专利权)人: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爱国者精密仪器研究院有限公司林威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