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车制动系统的膜片式弹簧制动气室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753779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卡车制动系统的膜片式弹簧制动气室,其中的储能活塞(13)的活塞杆与膜片接触位置的内孔中,设单向阀,所述的单向阀包括单向阀螺塞(8),所述的单向阀螺塞(8)内设有阀门座(11)、橡胶阀门(12)和单向阀口(14),所述的阀门座(11)通过孔用挡圈(9)轴向固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现有驻车制动腔呼吸结构进行改进,降低成本,改善性能,增加了产品的防尘装置,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防尘性能、耐久性能等性能,提高了使用寿命;简化了产品结构,降低了制动气室的故障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卡车制动系统的
,涉及卡车用制动系统制动力输出的技术,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卡车制动系统的膜片式弹簧制动气室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卡车制动系统的膜片式弹簧制动气室采用呼吸管通往行车腔公用空气过滤。该结构因为没有专门的过滤介质,长时间使用因卡车工作环境差导致驻车腔吸入灰尘失效。如本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所示,储能缸体4上设螺纹衬套1,调整螺栓通过螺纹衬套1安装在所述的储能缸体4中。推杆上设防尘罩总成7。图中当调整螺母处于A位置时, 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即可以实行制动,也可以解除制动;调整螺母处于B位置时,使产品驻车腔处在供货状态(即不能制动),便于装车。现有技术中的结构为驻车腔尾部设有排气管5,将其安装在行车腔的上壳总成6 上,在驻车压紧时能将气体排出。在储能缸体4上设排气管2,并通过排气管套3安装在储能缸体4上。但该结构排气管不能受力,常因受力掉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卡车制动系统的膜片式弹簧制动气室,其目的是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卡车制动系统的膜片式弹簧制动气室,包括储能缸体、上壳总成,并采用连接盖将所述的储能缸体和上壳总成连接,在所述的储能缸体与连接盖形成的驻车腔的腔体内设储能活塞,在所述的上壳总成与连接盖形成的行车腔的腔体内设膜片和行车回位弹簧,所述的储能活塞的活塞杆端部与膜片接触,所述的储能活塞的活塞杆与膜片接触位置的内孔中,设单向阀,所述的单向阀包括单向阀螺塞,所述的单向阀螺塞内设有阀门座、橡胶阀门和单向阀口,所述的阀门座通过孔用挡圈轴向固定。所述的驻车腔通过行车腔的进气口与快放阀连接。所述的膜片与推杆连接,所述的推杆伸出所述的上壳总成的部分设防尘罩总成。所述的上壳总成通过安装螺栓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的阀门座通过0形密封圈与所述的单向阀螺塞密封。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现有驻车制动腔呼吸结构进行改进,降低成本, 改善性能,增加了产品的防尘装置,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防尘性能、耐久性能等性能,提高了使用寿命;简化了产品结构,降低了制动气室的故障率。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说明书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C局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螺纹衬套,2、排气管,3、排气管套,4、储能缸体,5、排气管套,6、上壳总成,7、防尘罩总成,8、单向阀螺塞,9、孔用挡圈,10、0形密封圈,11、阀门座,12、橡胶阀门,13、储能活塞,14、单向阀口,15、驻车腔,16、行车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如图2、图3所表达的本技术的结构,本技术为一种卡车制动系统的膜片式弹簧制动气室,包括储能缸体4、上壳总成6,并采用连接盖将所述的储能缸体4和上壳总成6连接,在所述的储能缸体4与连接盖形成的驻车腔15的腔体内设储能活塞13,在所述的上壳总成6与连接盖形成的行车腔16的腔体内设膜片和行车回位弹簧,所述的储能活塞 13的活塞杆端部与膜片接触。膜片式弹簧制动气室使用安装螺栓固定在支架上,再通过于连接叉和调整臂连接。在图2中,当调整螺母处于A位置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即可以实行制动,也可以解除制动;调整螺母处于B位置时,使产品驻车腔处在供货状态(即不能制动),便于装车。为了解决在本说明书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的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卡车制动系统的膜片式弹簧制动气室,所述的储能活塞13 的活塞杆与膜片接触位置的内孔中,设单向阀,所述的单向阀包括单向阀螺塞8,所述的单向阀螺塞8内设有阀门座11、橡胶阀门12和单向阀口 14,所述的阀门座11通过孔用挡圈 9轴向固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现有驻车制动腔呼吸结构进行改进,降低成本,改善性能, 增加了产品的防尘装置,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防尘性能、耐久性能等性能,提高了使用寿命;简化了产品结构,降低了制动气室的故障率。本技术所述的驻车腔15通过行车腔16的进气口与快放阀连接。本技术所述的膜片与推杆连接,所述的推杆伸出所述的上壳总成6的部分设防尘罩总成7。本技术所述的上壳总成6通过安装螺栓与支架固定连接。本技术所述的阀门座11通过0形密封圈10与所述的单向阀螺塞8密封。产品装车完毕后,将尾部的调整螺栓旋合到工作状态。放松驻车弹簧使驻车腔15工作输出制动力。当行驶时向驻车腔15进气,储能活塞13向后移动,压缩驻车弹簧,解除驻车制动。需要驻车制动时将驻车腔15气压排空即可。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需要制动时,向行车腔16充气,行车腔16的膜片推动推杆总成输出制动力,使车辆停止。排空行车腔16的气体即可解除行车制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膜片式弹簧制动气室分为膜片式的行车腔16和活塞式的驻车腔15。行车腔16通过充气获得制动力,再排空气体,由行车回位弹簧回到解除制动状态。驻车腔15通过储能弹簧释放输出制动力,向驻车腔15充气来解除制动。本技术的改进是1、改进驻车腔防尘,将原结构更改为新的驻车腔通过行车腔进气口连接到快放阀呼吸空气。原结构为驻车腔尾部通排气管到行车腔上壳总成上,使驻车在压紧时能将气体排出。但该结构排气管不能受力,常因受力掉落。该结构因为没有专门的过滤介质,长时间使用因卡车工作环境差导致驻车腔吸入灰尘失效。2、改进后为将驻车储能活塞13的活塞杆顶部做成单向阀结构,通过橡胶阀门12 的前后移动来控制驻车腔15的呼吸。当拉起手刹时,驻车腔15进气,活塞向后移动尾部气压增大。推动单向阀阀门向前,将气体排向行车腔,一直到快放阀排出。当行车腔16进气时,行车腔16的气压大于驻车腔15的活塞尾部气压,阀门口 A 处密封行车腔16工作。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卡车制动系统的膜片式弹簧制动气室,包括储能缸体G)、上壳总成(6),并采用连接盖将所述的储能缸体(4)和上壳总成(6)连接,在所述的储能缸体(4)与连接盖形成的驻车腔(1 的腔体内设储能活塞(13),在所述的上壳总成(6)与连接盖形成的行车腔 (16)的腔体内设膜片和行车回位弹簧,所述的储能活塞(1 的活塞杆端部与膜片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能活塞(1 的活塞杆与膜片接触位置的内孔中,设单向阀,所述的单向阀包括单向阀螺塞(8),所述的单向阀螺塞(8)内设有阀门座(11)、橡胶阀门(12)和单向阀口(14),所述的阀门座(11)通过孔用挡圈(9)轴向固定。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制动系统的膜片式弹簧制动气室,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车制动系统的膜片式弹簧制动气室,包括储能缸体(4)、上壳总成(6),并采用连接盖将所述的储能缸体(4)和上壳总成(6)连接,在所述的储能缸体(4)与连接盖形成的驻车腔(15)的腔体内设储能活塞(13),在所述的上壳总成(6)与连接盖形成的行车腔(16)的腔体内设膜片和行车回位弹簧,所述的储能活塞(13)的活塞杆端部与膜片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能活塞(13)的活塞杆与膜片接触位置的内孔中,设单向阀,所述的单向阀包括单向阀螺塞(8),所述的单向阀螺塞(8)内设有阀门座(11)、橡胶阀门(12)和单向阀口(14),所述的阀门座(11)通过孔用挡圈(9)轴向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跃平任王玮叶新年王华欧腊英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盛力制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