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传输翻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28702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硅片传输翻转架,包括左转轴、矩形框架、上U形托架、下U形托架和右转轴,左转轴和右转轴分别固定在矩形框架的两端,上U形托架固定在矩形框架的上长边的上端面上,三者呈“Z”形分布,矩形框架的内挡长度尺寸大于电池片的最大尺寸,矩形框架的内挡宽度尺寸为5mm~10mm,在上U形托架的下端面上设有吸盘,且吸盘的吸口略高于旋转轴线;在下U形托架的上端面上设有吸盘,且吸盘的吸口略低于旋转轴线。这种硅片传输翻转架,既克服了转盘式翻片装置必须翻转的缺陷,又克服了抓手式翻片装置中存在回程空转的缺陷,增强了翻片机构的选择性,提高了传输速度,降低了能源消耗。(*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片印刷机的硅片传输装置,尤其涉及太阳能电池片印刷机的硅片传输翻片装置。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片的印刷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对背面电极的印刷,其次是背面电场的印刷,第三是将硅片翻面后印刷正面电极。在太阳能电池片印刷机中,电池片都使用全自动传输机构来传送,在传输机构中必须设置自动翻片装置,当电池完成背面电极印刷和电场印刷后必须将硅片翻面,才能印刷正电极。传统的自动翻片装置有两种形式,一种为转盘式翻片装置,即使用一圆形转盘结构进行翻片,硅片背面向上进入转盘结构,随着转盘的转动180°,硅片被转至正面向上;另一种为抓手式翻片装置,带有吸盘的可旋转抓手置于硅片下方,硅片背面向上被传送至抓手上方,抓手使用吸盘吸附硅片后,沿垂直方向旋转180°,将硅片转至正面向上,然后松开硅片,抓手再回到原始位置等待下一硅片。以上两种翻片装置均有其局限性,转盘式翻片装置只能够对硅片进行翻转,如遇特殊情况需要使硅片直接通过,则会受到翻片装置的阻碍;抓手式翻片装置虽然可以选择是否翻转硅片,但是,它每翻转一片硅片,均需要将抓手空转回原位,这样既消耗了能源,也对传输速度产生了限制。为了克服现有太阳能电池片印刷机中硅片传输翻片装置存在的上述不足,申请人技术了一种太阳能电池印刷机中硅片传输翻转装置,它既能实现对翻转/不翻转模式的选择,又不存在回程空转,提高了输片速度,既增强了印刷翻转可选性,又降低了能源消耗。在这种太阳能电池印刷机中硅片传输翻转装置中,硅片传输翻转架是其中的关键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太阳能电池印刷机提供一种硅片传输翻转架。所述硅片传输翻转架,包括左转轴、矩形框架、上U形托架、下U形托架和右转轴,左转轴和右转轴分别固定在矩形框架的两端,且左转轴和右转轴的轴线与矩形框架上下长边的对称线重合,上U形托架固定在矩形框架的上长边的上端面上,下U形托架固定在矩形框架的下长边的下端面上,沿左转轴的轴向看,上U形托架和下U形托架分别位于矩形框架的右侧和左侧,上U形托架和下U形托架相互平行,三者呈“Z”形分布,矩形框架的内挡长度尺寸大于电池片的最大尺寸,矩形框架的内挡宽度尺寸为5mm~10mm,左转轴、矩形框架、上U形托架、下U形托架和右转轴均为空心结构,且相互通连,在上U形托架的下端面上设有吸盘,且吸盘的吸口略高于旋转轴线;在下U形托架的上端面上设有吸盘,且吸盘的吸口略低于旋转轴线。进一步,所述矩形框架的内挡长度尺寸为200mm~210mm,矩形框架的内挡宽度尺寸为5mm~10mm,安装在上U形托架下端面上的吸盘的吸口到旋转轴线的距离为2mm~3mm;安装在下U形托架上端面上的吸盘的吸口到旋转轴线的距离为2mm~3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有了这种硅片传输翻转架,就能为太阳能电池印刷机中提供一种不存在无回程空转,且具有翻片与不翻片选择的硅片传输翻转装置,既能对电池片进行无回程连续翻转,又能使硅片传输翻转装置具备翻转与不翻转模式的选择,既克服了转盘式翻片装置必须翻转的缺陷,又克服了抓手式翻片装置中存在回程空转的缺陷,增强了翻片机构的灵活性,消除了对传输速度的限制,同时降低了能源消耗。附图说明:图1、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图4、图5为装有本技术的硅片传输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4中的A-A剖视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图3的左视图;图6为步进电机、位置传感器、真空吸附回路与电控部件的电连接示意图;图7为真空吸附回路的工作原理图。图中:1-步进电机;2-翻转架;3-吸盘;4-轴承座;5-真空分配器;6-传感器;7-真空吸附回路;8-电控部件;9-传送带;21-左转轴;22-矩形框架;23-上U形托架;24-下U形托架;25-右转轴;71-真空发生器;72-减压阀;73-节流阀;74-换向阀;75-过滤器;76-真空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硅片传输翻转架,如图1、图2所示,它包括左转轴21、矩形框架22、上U形托架23、下U形托架24和右转轴25,左转轴21和右转轴25分别固定在矩形框架22的两端,且左转轴21和右转轴25的轴线与矩形框架22上下长边的对称线重合,上U形托架23固定在矩形框架22的上长边的上端面上,下U形托架24固定在矩形框架22的下长边的下端面上,沿左转轴21的轴向看,上U形托架23和下U形托架24分别位于矩形框架22的右侧和左侧,上U形托架23和下U形托架24相互平行,三者呈“Z”形分布,矩形框架22的内挡长度尺寸为200mm~210mm,矩形框架22的内挡宽度尺寸为5mm~10mm,左转轴21、矩形框架22、上U形托架23、下U形托架24和右转轴25均为空心结构,且相互通连,在上U形托架23的下端面上设有吸盘3,且吸盘3的吸口到旋转轴线的距离为2mm~3mm;在下U形托架24的上端面上设有吸盘3,且吸盘3的吸口到旋转轴线的距离为2mm~3mm。图3~图7为含有本技术的太阳能电池印刷机硅片传输翻片装置,包括步进电机1、硅片传输翻转架2、吸盘3、轴承座4、真空分配器5、传感器6、真空吸附回路7和电控部件8,所述硅片传输翻转架2包括左转轴21、矩形框架22、上U形托架23、下U形托架24和右转轴25,左转轴21和右转轴25分别固定在矩形框架22的两端,且左转轴21和右转轴25的轴线与矩形框架22上下长边的对称线重合,上U形托架23固定在矩形框架22的上长边的上端面上,下U形托架24固定在矩形框架22的下长边的下端面上,沿左转轴21的轴向看,上U形托架23和下U形托架24分别位于矩形框架22的右侧和左侧,上U形托架23-->和下U形托架24 相互平行,三者呈“Z”形分布,矩形框架22的内挡长度尺寸为200mm~210mm,矩形框架22的内挡宽度尺寸为5mm~10mm,左转轴21、矩形框架22、上U形托架23、下U形托架24和右转轴25均为空心结构,且相互通连,在上U形托架23的下端面上设有吸盘3,且吸盘3的吸口到旋转轴线的距离为2mm~3mm;在下U形托架24的上端面上设有吸盘3,且吸盘3的吸口到旋转轴线的距离为2mm~3mm,左转轴21与步进电机1的输出轴直联,右转轴25支承在轴承座4上,真空分配器5安装在右转轴25的右端上,所有吸盘3均经真空分配器5与真空吸附回路7相连,所述真空吸附回路7由真空发生器71、减压阀72、节流阀73、换向阀74、过滤器75、真空开关76和吸盘3组成,真空发生器71产生的真空分成二路,一路经减压阀72节流阀73、换向阀74、过滤器75和真空开关76供给上U形托架23上的吸盘3,另一路经减压阀72节流阀73、换向阀74、过滤器75和真空开关76供给下U形托架24上的吸盘3;传感器6设置在接片工位的下方,对准电池片输入端,步进电机1、真空吸附回路5和位置传达室感器6都与电控部件8电连接。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当完成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的印刷和背面电场的印刷后,电池片被传送带9送到接片工位,此时下U形托架24位于接片工位的下方,当电池片落到下U形托架24上时,位于其下方的传感器6得到信号后,立即向电控部件8发出信号,使真空吸附回路7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片传输翻转架,其特征是:它包括左转轴(21)、矩形框架(22)、上U形托架(23)、下U形托架(24)和右转轴(25),左转轴(21)和右转轴(25)分别固定在矩形框架(22)的两端,且左转轴(21)和右转轴(25)的轴线与矩形框架(22)上下长边的对称线重合,上U形托架(23)固定在矩形框架(22)的上长边的上端面上,下U形托架(24)固定在矩形框架(22)的下长边的下端面上,沿左转轴(21)的轴向看,上U形托架(23)和下U形托架(24)分别位于矩形框架(22)的右侧和左侧,上U形托架(23)和下U形托架(24)相互平行,三者呈“Z”形分布,矩形框架(22)的内挡长度尺寸大于电池片的最大尺寸,矩形框架(22)的内挡宽度尺寸为5mm~10mm,左转轴(21)、矩形框架(22)、上U形托架(23)、下U形托架(24)和右转轴(25)为空心结构,且相互通连,在上U形托架(23)的下端面上设有吸盘(3),且吸盘(3)的吸口略高于旋转轴线;在下U形托架(24)的上端面上设有吸盘(3),且吸盘(3)的吸口略低于旋转轴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片传输翻转架,其特征是:它包括左转轴(21)、矩形框架(22)、上U形托架(23)、下U形托架(24)和右转轴(25),左转轴(21)和右转轴(25)分别固定在矩形框架(22)的两端,且左转轴(21)和右转轴(25)的轴线与矩形框架(22)上下长边的对称线重合,上U形托架(23)固定在矩形框架(22)的上长边的上端面上,下U形托架(24)固定在矩形框架(22)的下长边的下端面上,沿左转轴(21)的轴向看,上U形托架(23)和下U形托架(24)分别位于矩形框架(22)的右侧和左侧,上U形托架(23)和下U形托架(24)相互平行,三者呈“Z”形分布,矩形框架(22)的内挡长度尺寸大于电池片的最大尺寸,矩形框架(2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九江蔡希松黎慧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