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防撞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95204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零部件,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合理、成本低、强度高的汽车后防撞梁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后防撞梁结构复杂、成本高、占用空间大等的技术问题,它包括水平罩设在汽车后围上的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中部向外呈U字形,对应防撞梁本体的两端向两侧延伸后形成凹面连接体,所述凹面连接体的底面朝向汽车后围,且在所述凹面连接体底面上设有与汽车后围对应的安装孔。(*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紧凑合理、成本低、强度高的 汽车后防撞梁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各国法律的完善及汽车产品国际化,现有的汽车不仅在车体前方安装前防撞 梁,而且在车体后方同时安装有后防撞梁,以此保证乘员及财产的安全。为了提高车体后方 的强度,早期的汽车一般只是提高车身的材料强度等级,成本高,安全性差。为了提高汽车 安全性,保证乘员及财产安全,现有的汽车一般在车体后方增设后防撞梁结构,但普遍存在 结构复杂、成本高、占用空间大等问题。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汽车后防撞杆结构(CN201437351U),它包括后端板以 及安装在后端板上的防撞杆,所述防撞杆包括至少部分凸起的吸能区域和与所述吸能区域 相连并可安装在所述后端板上的连接区域。此装置是通过在防撞杆上设置呈凸起状的吸能 区域来提高碰撞吸能效果,设置连接区域与后端板连接,虽然吸能区提高了车体安全性,但 整体结构为组合式,结构复杂,且仍然存在成本高,占用空间大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合理、成本低、强度高的的汽车后防撞梁 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后防撞梁结构复杂、成本高、占用空间大等的技术问 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汽车后防 撞梁结构,包括水平罩设在汽车后围上的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中部向外呈U字 形,对应防撞梁本体的两端向两侧延伸后形成凹面连接体,所述凹面连接体的底面朝向汽 车后围,且在所述凹面连接体底面上设有与汽车后围对应的安装孔。通过将防撞梁本体设 置成整体向外凸出的U字形,增加了防撞梁本体的吸能空间,强度高,成本低,同时其外凸 的弧形结构可与汽车后围保持完美结合,使整车线条流畅美观;通过在防撞梁本体的两端 形成底面朝向汽车后围的凹面连接体,不仅可通过凹面连接体底面上的安装孔使其与对应 的汽车后围固定相连,且凹面连接体又形成了可用于固定后雾灯的凹面空间,由此不仅使 后雾灯固定可靠,而且节约了安装空间,整体结构简单,布局紧凑合理。作为优选,所述凹面连接体的纵向截面呈U字形,对应凹面连接体的内侧端与防 撞梁本体平滑连接,对应凹面连接体的外侧端水平向外且端面呈U字形。U字形凹面连接体 成型简单,其与防撞梁本体平滑过渡连接,可提高防撞梁强度,同时保持外观线条流畅,提 高整车的美观性。作为优选,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底面中部沿长度方向设有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 槽的底面朝向汽车后围,且所述条形凹槽在防撞梁本体上呈左右对称分布。条形凹槽起到 加强筋的作用,由此可提高防撞梁的强度。作为优选,所述防撞梁本体为等壁厚的成型构件。等壁厚的冲压成型加工,加工方 便,成本低。因此,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后防撞梁结构具有下述优点U字形的防撞梁本体 增加了其吸能空间,强度高,安全性好;防撞梁本体两端的凹面连接体,一方面便于其与汽 车后围连接,另一方面又提供了后雾灯的安装空间,整体结构简单,布局紧凑合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府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侧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后防撞梁结构,为了节约成本及提高防撞梁 的强度,本技术采用厚度为2mm的钢板冲压成型,它包括水平固定在汽车后围上的防 撞梁本体1,防撞梁本体1的中部凸向外侧呈U字形,对应防撞梁本体1的两端沿水平方向 向两侧延伸后形成凹面连接体11,凹面连接体11的纵向截面呈U字形,凹面连接体11的底 面朝向汽车后围,对应凹面连接体11的内侧端与防撞梁本体1平滑过渡连接,对应凹面连 接体11的外侧端水平向外且端面呈U字形,在凹面连接体11底面上开有四个与汽车后围 对应的安装孔12,在防撞梁本体1的底面中部沿长度方向形成一个条形凹槽13,条形凹槽 13的底面朝向汽车后围,且条形凹槽13在防撞梁本体1上呈左右对称分布,使用时,首先将后防撞梁水平固定在汽车后围上,再将左、右后雾灯分别固定在 左、右两凹面连接体11上的凹槽内,当车体遭受来自后方的碰撞时,碰撞物首先与汽车后 防撞梁接触,防撞梁本体1吸能变形,从而保护了车内乘员及财物的安全。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构思作举例说明。本技术 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 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后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罩设在汽车后围上的防撞梁本体 (1),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中部向外呈U字形,对应防撞梁本体(1)的两端向两侧延伸后形 成凹面连接体(11),所述凹面连接体(11)的底面朝向汽车后围,且在所述凹面连接体(11) 底面上设有与汽车后围对应的安装孔(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连接体(11) 的纵向截面呈U字形,对应凹面连接体(11)的内侧端与防撞梁本体(1)平滑连接,对应凹面 连接体(11)的外侧端水平向外且端面呈U字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撞梁本 体(1)的底面中部沿长度方向设有条形凹槽(13),所述条形凹槽(13)的底面朝向汽车后 围,且所述条形凹槽(13)在防撞梁本体(1)上呈左右对称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 (1)为等壁厚的成型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后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1)为 等壁厚的成型构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零部件,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合理、成本低、强度高的汽车后防撞梁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后防撞梁结构复杂、成本高、占用空间大等的技术问题,它包括水平罩设在汽车后围上的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中部向外呈U字形,对应防撞梁本体的两端向两侧延伸后形成凹面连接体,所述凹面连接体的底面朝向汽车后围,且在所述凹面连接体底面上设有与汽车后围对应的安装孔。文档编号B60R19/02GK201882017SQ201020594610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8日专利技术者丁勇, 吴成明, 李书福, 李宏华, 杨健, 杨国勇, 王会斌, 赵福全, 陈君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后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罩设在汽车后围上的防撞梁本体(1),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中部向外呈U字形,对应防撞梁本体(1)的两端向两侧延伸后形成凹面连接体(11),所述凹面连接体(11)的底面朝向汽车后围,且在所述凹面连接体(11)底面上设有与汽车后围对应的安装孔(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勇王会斌陈君李宏华吴成明丁勇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