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减震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17132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减震器总成,包括外筒、连接吊耳,连接吊耳上设有两个限位凸台II与外筒下方的两个限位凸台I配合,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外筒下方。连接吊耳由两侧的翻边I、翻边II和连接它们的圆弧组成,呈“Ω”形,其圆弧内侧与外筒外直径相等。翻边I和翻边II上各设有两个等直径过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靠性强,装配及拆卸方便,具有定位好、定位可靠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悬架系统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前减震器总成
技术介绍
前减震器总成,属于汽车前悬架系统部件,主要起缓解地面对车辆的振动,保证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舒适性。在整车布置中,前减震器总成安装在转向节的侧面。当汽车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或者受到重大载荷冲击时,缓冲块、弹簧等产生很大的轴向力,作用于减震器上,减震器总成与转向节连接部位承受巨大的考验。在现用结构中,减震器总成通过焊接在减震器外筒上的吊耳与转向节减震臂利用两组螺栓、螺母紧固连接在转向节上端。即,两组螺栓穿过减震器吊耳和转向节减震臂孔, 将两者固定。装配要求高,且困难,不仅需对准转向节孔,而且当吊耳两侧的孔同轴度超差时很难装配;转向节减震臂尺寸超差,会导致无法装入吊耳或间隙过大;连接螺栓与转向节孔及吊耳孔有间隙,影响减震器总成安装姿态,定位难;所采用的紧固螺栓较长,对螺栓的要求较高。减震器总成在工作时产生很大的轴向力,并直接作用于两组螺栓、螺母上,其强度往往达不到所承受的轴向力的要求,而一旦连接部位失效,减震器总成会失去支撑而崩溃, 后果不堪设想。从与减震器总成配合的转向节来讲,现用转向节减震臂部位相对比较薄弱, 且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减震器总成,包括外筒(1)、连接吊耳(2),其特征是:连接吊耳(2)上设有两个限位凸台II(4)与外筒下方的两个限位凸台I(3)配合,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外筒(1)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减震器总成,包括外筒(1)、连接吊耳(2),其特征是连接吊耳(2)上设有两个限位凸台11(4)与外筒下方的两个限位凸台1(3)配合,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外筒(1) 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减震器总成,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祥邱宝象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向系统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