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机油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87801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机油供给装置(1),包括:油泵(4),由内燃机的转动驱动;油压作动器(5),从油泵(4)向其供给机油;发动机润滑系统(6),从油泵(4)向其供给机油;机油供给调节阀(2),调节从油泵(4)向油压作动器(5)和发动机润滑系统(6)的机油供给状态;第一供给油路(44),从油泵(4)向油压作动器(5)供给机油;以及,第二供给油路(45),从油泵(4)向发动机润滑系统(6)供给机油,其中:机油供给调节阀(2)将机油持续地分流至第一供给油路(44)和第二供给油路(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用机油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JP2004-116430A(下文称为参考文献1)中披露了一种周知的机油供给装置,包括机械油泵、电动油泵、第一减压阀和第二减压阀。机械油泵的排出口与电动油泵的吸入口互相以串联方式相连接。当机械油泵的排出口的压力高于第一预定压力时,第一减压阀打开。第二减压阀布置在电动油泵的排出口与机油喷射装置(油压作动器)之间。当电动油泵的排出口的压力高于第二预定压力时,第二减压阀打开。机械油泵的排出口与润滑油路(发动机润滑系统)相连接,润滑油路向内燃机的各部分供给润滑油。另外,电动油泵的排出口与可变气门正时装置相连接。第二预定压力值设定为大于第一预定压力值。根据参考文献1所披露的机油供给装置,电动油泵布置成与机械油泵串联方式相连接,同时作为机械油泵的辅助泵;所以,由于机械油泵所致的油压不足可以用电动油泵进行补偿。然而,电动油泵应用于机油供给装置,仅仅作为辅助泵,所以增加了机油供给装置的总体尺寸,并导致重量及成本的增加。另外,需要更大的空间来安装机油供给装置。对于机油供给装置而言存在一种需求,允许油压适当地作用于油压作动器和发动机润滑系统,而不需要电动油泵作为辅助油泵,并且以紧凑尺寸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车用机油供给装置,包括:油泵,由内燃机的转动驱动;油压作动器,从油泵向其供给机油;发动机润滑系统,从油泵向其供给机油;机油供给调节阀,调节从油泵向油压作动器和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机油供给状态;第一供给油路,从油泵向油压作动器供给机油;以及,第二供给油路,从油泵向发动机润滑系统供给机油,其中:机油供给调节阀将机油持续地分流至第一供给油路和第二供给油路。在上述机油供给装置中,机油供给调节阀将机油持续地分流,从油泵经由第一供给油路到油压作动器、并经由第二供给油路到发动机润滑系统。据此,例如,即使当杂质蓄积在机油供给调节阀中并因此导致机油在机油供给调节阀中凝结时,也可以防止由于机油供给调节阀的故障致使发动机润滑系统损坏。此外,根据机油供给装置的上述结构,来自单个油泵的油压可以用于油压作动器和发动机润滑系统,而不需要油泵的附加或辅助油泵。据此,减少了机油供给装置的零部件数量,从而减小了机油供给装置的尺寸,降低了机油供给装置的成本和加工工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机油供给调节阀包括:油流控制部;可变阀门,在油流控制部内滑动并改变机油向油压作动器和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供给状态;以及,压力部,使可变阀门朝油流控制部滑动,油流控制部包括与第一供给油路相连接的第一供给油路部、以及与第二供给油路相连接的第二供给油路部。据此,来自压力部的油压使可变阀门在油流控制部内滑动并起到节流阀的作用。-->因此,节流阀可以减少从油泵分流至第一供给油路和第二供给油路中的至少一个的机油,从而,调节油压作动器和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油压状态。因此,只要获得了操作可变阀门的动力,就可以实现机油供给装置的结构,而无需较大的装置如需要更多动力的电动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油流控制部包括第三供给油路部,其相对于第二供给油路持续地分流机油,并使机油以这样的流量流向第二供给油路,该流量低于机油从第二供给油路部向第二供给油路的流量。据此,在可变阀门将机油优先供给至油压作动器的情况下,即使第二供给油路被可变阀门关闭,借助于第三供给油路部(机油持续地通过其排出至第二供给油路),也能够将发动机润滑系统维持在恒定油压。例如,当发动机润滑系统需要保证最小油压时,可以将机油以保证最小油压所需的流量排出至第三供给油路部,而不需要优先排出至发动机润滑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油流控制部构造成,使得第二供给油路部设置成比第一供给油路部更靠近于可变阀门。油流控制部包括连接部,连接部与第三供给油路部相连接,同时连接部构造成具有从第二供给油路部到第三供给油路部减小的流动通道截面面积。据此,机油流进压力部以使可变阀门朝油流控制部滑动,从而使机油易于优先供至油压作动器。此外,当机油向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供给状态从最大油压等级转变至最小油压等级时,通过连接部可以防止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油压状态的急剧变化,其中连接部具有从第二供给油路部到第三供给油路部减小的流动通道横截面积。另外,避免了因机油流动中的急剧变化所导致的水锤现象的出现,并且防止因水锤现象所致机油供给装置的损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可变阀门包括:具有孔的阀芯;偏置件,使阀芯朝油流控制部偏置;以及,保持架,布置成使偏置件安装在阀芯与保持架之间的状态。机油流过阀芯与保持架之间的孔。据此,油压作用于阀芯的面积,对应位于面对油流控制部的第一承压面与位于面对偏置件的第二承压面的面积之差。此外,例如,相比于没有孔的阀芯,本阀芯的面积较小。结果,即使偏置件的偏置力较小,也可以改变机油向油压作动器和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供给状态。此外,取决于油压作动器和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油压状态,可以改变可变阀门的长度,并且能将机油以适当油压和流量持续地供至油压作动器和发动机润滑系统。因此,减小了朝油流控制部偏置阀芯的偏置件的尺寸,并且减小了机油供给调节阀和机油供给装置的尺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阀芯的第一承压面与第二承压面的面积之差,小于保持架的第一承压面与第二承压面的面积之差。阀芯的第一承压面设置成面向油流控制部,而阀芯的第二承压面设置成面向偏置件。保持架的第一承压面设置成面向压力部,而保持架的第二承压面设置成面向偏置件。据此,当未向压力部供给机油的状态转变为向压力部供给机油的状态时,借助于从压力部作用于阀芯和保持架的油压,可以使阀芯与保持架整体方式滑动。此外,在向压力部供给机油的上述状态下,当油泵的转速增大从而增大从油流控制部施加于阀芯的油压时,只有阀芯在油流控制部内滑动,而保持架并不在油流控制部内滑动。因此,取决于油压作动器和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油压状态,可以改变可变阀门的长度,并且能以适当的油压和机油流量将机油供至油压作动器和发动机润滑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当内燃机未运转时,可变阀门位于这样一种位置,在该位置处,可变阀门不限制从油泵向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机油供给。据此,即使由于机油温度较低、机油粘度增加而使可变阀门无法顺畅操作时,仍能将所需的油压施加于油压作动器。此外,当异物混进机油从而导致可变阀门不动作时,上述结构仍然有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当内燃机未运转时,由重力使可变阀门处于这样一种位置,在该位置处,可变阀门不限制从油泵向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机油供给。据此,可以简单构造机油供给装置而不要求用于调节可变阀门的调节件;所以,不用担心由于故障等所致的调节件可能无法调节可变阀门的情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相对于第一供给油路部,第三供给油路部位于第二供给油路部的相反方向。据此,第三供给油路部可以形成为独立于第二供给油路部的单个油路,所以,可以精确设计第三供给油路部的开口面积。结果,可以精确设定流过第三供给油路部的机油流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第三供给油路部远离第二供给油路部形成。据此,特别地,当第三供给油路部打开的状态转变至第三供给油路部和第二供给油路部都打开的状态时,可以防止从第三供给油路部排出的机油油压急剧变动,并且能将机油以期望的流量供至发动机润滑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第三供给油路部设置在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机油供给装置(1),包括:油泵(4),由内燃机转动驱动;油压作动器(5),其由所述油泵(4)供给机油;发动机润滑系统(6),其由所述油泵(4)供给机油;机油供给调节阀(2),调节从所述油泵(4)向所述油压作动器(5)和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6)的机油供给状态;第一供给油路(44),从所述油泵(4)向所述油压作动器(5)供给机油;以及第二供给油路(45),从所述油泵(4)向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6)供给机油,其中:所述机油供给调节阀(2)将机油持续地分流至所述第一供给油路(44)和所述第二供给油路(45)。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9-9-24 2009-219056;JP 2010-1-29 2010-018321;1.一种车用机油供给装置(1),包括:油泵(4),由内燃机转动驱动;油压作动器(5),其由所述油泵(4)供给机油;发动机润滑系统(6),其由所述油泵(4)供给机油;机油供给调节阀(2),调节从所述油泵(4)向所述油压作动器(5)和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6)的机油供给状态;第一供给油路(44),从所述油泵(4)向所述油压作动器(5)供给机油;以及第二供给油路(45),从所述油泵(4)向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6)供给机油,其中:所述机油供给调节阀(2)将机油持续地分流至所述第一供给油路(44)和所述第二供给油路(4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供给装置(1),其中:所述机油供给调节阀(2)包括:油流控制部(21);可变阀门(3),在所述油流控制部(21)内滑动,并改变机油向所述油压作动器(5)和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6)的供给状态;以及,压力部(22),使所述可变阀门(3)朝所述油流控制部(21)滑动,所述油流控制部(21)包括与所述第一供给油路(44)相连接的第一供给油路部(25)、以及与所述第二供给油路(45)相连接的第二供给油路部(2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供给装置(1),其中:所述油流控制部(21)包括第三供给油路部(27),所述第三供给油路部(27)相对于所述第二供给油路(45)持续地分流机油,并使机油以这样的流量流向所述第二供给油路(45),该流量低于机油从所述第二供给油路部(26)流向所述第二供给油路(45)的流量。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油供给装置(1),其中:所述油流控制部(21)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二供给油路部(26)设置为比所述第一供给油路部(25)更靠近于所述可变阀门(3),所述油流控制部(21)包括连接部(28),所述连接部(28)与所述第三供给油路部(27)相连接,所述连接部(28)构造成具有从所述第二供给油路部(26)到所述第三供给油路部(27)减小的流动通道截面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机油供给装置(1),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地永治小野寿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