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长效的银杏酮酯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2924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含量且长效的软胶囊如银杏酮酯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胶囊内容物由银杏酮酯、PEG、低级多元醇如丙二醇和/或甘油、水组成,银杏酮酯以亲水性溶液形式包入软胶囊给药,有效成分含量稳定且均衡,无需加入色素或遮光剂;体内吸收迅速、完全,质量稳定、疗效确切,仅需口服一日一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种质量稳定且长效的软胶囊,具体为银杏酮酯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软胶囊剂是将药物包封于亲水明胶中形成的固体制剂。在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方面,以溶液型软胶囊最好,其次为混悬型或乳剂型软胶囊。目前中药软胶囊的研制中,中药提取物因含多种成分,常难以完全溶解形成稳定的液体状态,多制成混悬液或乳浊液填入胶囊。混悬液或乳浊液的缺点一是稳定性较差,内容物中需加入较多的助悬剂或乳化剂,囊壳中常需加入色素或遮光剂,二是有效成份含量低,需要多次给药,更为严重的是软胶囊储存期间易出现硬化与崩解迟缓现象,从而影响到药物的释放和吸收,使生物利用度降低。目前国内外都引起了对软胶囊硬化与崩解迟缓现象的重视,许多生产厂家因恐软胶囊储存期产生硬化,不敢大量生产,有的企业甚至于三~四个月生产一次。银杏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作为药用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银杏提取物(银杏酮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始于60年代。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银杏提取物中主要含有银杏黄酮甙、二萜类银杏内酯等成分。其中银杏内酯具有明显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活性,此外随着研究的进展还发现其可以用于治疗气喘和肺水肿。银杏黄酮甙能够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脂质抗过氧化,降低微血管通透性,舒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此外还具有提高记忆力和免疫力的作用。因此临床上银杏提取物多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间歇性跛行、大脑功能不全综合症等疾病。银杏酮酯指银杏黄酮甙与二萜类银杏内酯的混合物,是国内唯一通过卫生部标准的二类新药,目前银杏酮酯制剂主要有颗粒剂(杏灵颗粒,已申报专利)与片剂(斯泰隆片)。由于银杏提取物中通常含有糖类物质,在上述制剂的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吸湿、粘冲等现象,因此处方中需要加入较多辅料,生产工序要求严格。专利申请00126160.6公开了一种红果银杏叶胶丸的配制及工艺,该胶丸中银杏提取物含量较低(约为1.5%左右),辅助成分较多,属保健品领域;专利申请03133575.6公开了一种银杏叶提取物自乳化胶丸,采用的原料含黄酮类24%以上、内酯类6%以上,但总黄酮成分不明,未限制致敏成分银杏酸的含量,内容物含大量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生物相容性较低;专利申请02134330.6和专利申请02128964.6公开的都是银杏内酯的软胶囊,其成分为银杏提取物中的脂溶性部分,不含黄酮类,因此其临床治疗作用与含黄酮和内酯的银杏提取物不同,且这两种软胶囊均为混悬型,吸收较慢。现有的溶液型软胶囊含药量不高,且含较多表面活性剂和增溶剂,其不但影响了制剂的生物相容性,而且不能够达到长效的目的,如专利申请03116572.9。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研制一种含量高且制剂稳定性好的软胶囊,尤其是银杏酮酯软胶囊及利于工业化生产的制备方法。因银杏酮酯给药周期较长,如果有效成份含量高,患者可一日口服一次。制剂稳定性则涉及胶囊内容物与囊壳的稳定,以及胶囊内容物与囊壳的相互作用。作为内服药物还要克服软胶囊储存期间易出现的硬化与崩解迟缓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软胶囊,软胶囊内容物基本上由有效成分、聚乙二醇、低级醇和水组成;软胶囊胶皮含抗氧剂。其中有效成分可为药物或保健成分,即可以是具有治疗或预防疾病的药物成分或组分,也可以是具有保健作用的保健成分或组分。此处“成分”指单一成分或几种单一成分组成的混合成分,可以源于提取分离,也可以源于化学合成;此处“组分”是指所含成分不完全清楚的提取物或有效部位,这些提取物或有效部位可以源于单一药材,也可以源于多种药材,可以源于动植物,也可以源于矿物;聚乙二醇选自聚乙二醇300、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00、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中的一种或者它们的混合物;低级醇选自C1至C5的直链或支链低级醇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抗氧剂选自甘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维生素C或者它们的混合物。一种银杏酮酯软胶囊,其特征在于软胶囊内含按重量比计50~130份银杏酮酯145~335份聚乙二醇4~19份低级醇9~38份水;软胶囊胶皮含按重量比计1份明胶0.3~0.6份增塑剂0.005~0.02份抗氧剂0.9~1.5份水。所述银杏酮酯软胶囊,优选软胶囊内含按重量比计60~120份银杏酮酯168~335份聚乙二醇9.5~19份低级醇12.5~38份水;软胶囊胶皮含按重量比计1份明胶0.3-0.41份增塑剂0.005-0.01份抗氧剂0.91~1.2份水。所述银杏酮酯软胶囊,优选软胶囊内含按重量比计60~120份银杏酮酯323~328份聚乙二醇14~17份低级醇20~28份水。所述银杏酮酯软胶囊,更优选软胶囊内含按重量比计120份银杏酮酯323~328份聚乙二醇14~19份低级醇38份水;或者软胶囊内含按重量比计120份银杏酮酯332份聚乙二醇18份低级醇30份水。前述银杏酮酯软胶囊中聚乙二醇选自聚乙二醇300、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00、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低级醇选自C1至C5的直链或支链的低级醇。优选聚乙二醇选自聚乙二醇300、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00或者它们的混合物;低级醇选自丙二醇、甘油、异丙醇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增塑剂是甘油和/或山梨醇;抗氧剂选自甘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维生素C或者它们的混合物。银杏酮酯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银杏酮酯、聚乙二醇、低级醇和水混合均匀后,得药液;将明胶、增塑剂、抗氧剂和水混合,40-60℃加热,得胶皮溶液;取药液与胶皮溶液用软胶囊压制机制成胶丸,干燥,得银杏酮酯软胶囊。本专利技术所得银杏酮酯软胶囊每粒含有银杏酮酯50~130mg,优选60~120mg,其中银杏黄酮醇苷含量为14.4~28.8mg,银杏内酯含量为3.6~7.2mg。本专利技术涉及聚乙二醇(简称PEG)分子量300-6000,以聚乙二醇300-600为佳,聚乙二醇300-600中可以加少量的聚乙二醇1000-6000;优选聚乙二醇300、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00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低级醇用作稳定剂,优选C1至C5的直链或支链低级醇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可以是丙二醇、甘油或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增塑剂可以是甘油和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抗氧剂可以是甘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维生素C中的一种或几种。上述银杏酮酯软胶囊的制备包括以下过程1.取处方量稳定剂、水、内容物溶剂混合搅拌,直至完全混溶,取处方量银杏酮酯分批量加入该溶液中,研磨搅拌,直至形成褐色均一溶液,静置24小时除去气泡,得内容物药液。2.取处方量明胶和水置容器中溶胀,加入甘油、抗氧剂溶解,滤过,得胶皮溶液。3.取上述药液和胶皮溶液于软胶囊压制机制成胶丸,常温干燥后即得银杏酮酯软胶囊。本专利技术制备工艺简单,产品质量稳定。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本专利技术在药液材料中加入稳定剂和水、在胶囊壳中加入抗氧剂后,显著改善了软胶囊硬化与崩解迟缓的现象。软胶囊在储存期出现崩解或溶出迟缓现象,是软胶囊研制和生产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引起国内外制药界关注。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胶囊,软胶囊内容物基本上由有效成分、聚乙二醇、低级醇和水组成;软胶囊胶皮含抗氧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胶囊,软胶囊内容物基本上由有效成分、聚乙二醇、低级醇和水组成;软胶囊胶皮含抗氧剂。2.权利要求1的软胶囊,其特征在于其中有效成分为药物或保健成分;聚乙二醇选自聚乙二醇300、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00、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中的一种或者它们的混合物;低级醇选自C1至C5的直链或支链低级醇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抗氧剂选自甘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维生素C或者它们的混合物。3.一种银杏酮酯软胶囊,其特征在于软胶囊内含按重量比计50~130份银杏酮酯∶145~335份聚乙二醇∶4~19份低级醇∶9~38份水;软胶囊胶皮含按重量比计1份明胶∶0.3~0.6份增塑剂∶0.005~0.02份抗氧剂∶0.9~1.5份水。4.权利要求3的软胶囊,其特征在于软胶囊内含按重量比计60~120份银杏酮酯∶168~335份聚乙二醇∶9.5~19份低级醇∶12.5~38份水;软胶囊胶皮含按重量比计1份明胶∶0.3-0.41份增塑剂∶0.005-0.01份抗氧剂∶0.91~1.2份水。5.权利要求3的软胶囊,其特征在于软胶囊内含按重量比计60~120份银杏酮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平马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