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漏液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919546 阅读:3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漏液检测装置,包括具有正、负两极柱的 电池包,所述电池包由电池包壳体与电池组成,所述漏液检测装置还包括采 样电路、转化单元、控制单元,所述电池包、采样电路、转化单元、控制单 元之间依次电连接。控制单元可以控制采样电路电路与转化单元对电池包壳 体与电池包正、负极的电压值进行测量,通过控制单元分析计算确定漏液电 池的位置,使漏液电池得到及时维修或者更换,提高整个电池包的动力性和 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漏液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的漏液检测装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纯电动及混合动力车型已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90年代以来,日 本、美国、欧洲各大汽车公司开始研制混合动力车。现有的混合动力车具有发动机和电机两套驱动系统, 一般以电机驱动为 主,而电池则为电机的驱动提供能源,因此混合动力车上电池的性能直接影 响了电机驱动该车的能力,可见电池己经成为混合动力车上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而且混合动力车上电池包对是否存在电池漏液的情况特别敏感,目前混 合动力车上一般缺少对电池包漏液情况的判断和检测,成为此
内一 个空白的区域。 一方面,虽然有的镍氢电池包配有电池包漏液管道,但是只 能导走电池所泄露的电解液,防止电解液腐蚀关键器件,并不能有效检测及 发现电池包的漏液情况,提醒整车系统此电池包的状态,而且严重的漏液还 可能造成电池短路等危险情况发生;另一方面,有些电池包,如镍氢电池包, 可以在电池包内设置漏液传感器,但是由于电池节数较多,故通过常规的传 感器难于确定安装位置,或者安装传感器过多,不但难于装配而且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 简单,工作有效、测试可靠、能够准确测量电池包中漏液电池位置的无传感器漏液检测装置,对电池包的状态进行监控。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池包漏液检测装置,包括具有正、负 两极柱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由电池包壳体与电池组成,所述漏液检测装置 还包括采样电路、转化单元、控制单元,所述电池包、采样电路、转化单元、 控制单元之间依次电连接。所述电池包与所述采样电路之间设有开关Kl、K2。本技术采用以上所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开关K1、 K2进 行断开或者闭合,利用采样电路和转化单元测得电池包壳体与电池包正、负 极之间的电压值,通过控制单元对所测电压值的计算最终得出漏液电池的位 置。这样电池包中电池一旦发生漏液,漏液电池可以得到及时维修或者更换, 不但有效防止电解液腐蚀关键器件,而且增加了整个电池包的动力和使用寿 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结构框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两组选通电路的示意图4是本技术的工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电池包漏液检测装置包括具有正、负两 极柱的电池包l,所述电池包l由电池包壳体111与电池122组成,与电池 包1电连接的采样电路2,与采样电路2电连接的转化单元3,以及与所述 转化单元3电连接的控制单元4。所述电池包l可以为镍镉电池包、铁电池包等。如图2所示,电池包1的正极柱与所述采样电路2之间设有开关Kl,所 述电池包1正极柱通过开关Kl与所述采样电路2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 池包1负极柱与所述采样电路2之间设有开关K2,所述电池包1负极柱通过 开关K2与所述采样电路2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池包壳体111也与所述 采样电路2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Kl、 K2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4电连 接,当然,作为简单的替换,本方案中可以利用单刀双置开关来替代所述K1、 K2,同样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在以上所述连接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所述电池包1与所述采样电路2之 间形成两组选通电路,如图3所示,第一组电路, 一端连接在电池包壳体111 上,另一端通过开关Kl与采样电路2连接到所述电池包1正极柱上,用来 测量电池包1的正极柱与电池包外壳111之间的电压VI;第二组电路, 一端 连接在所述电池包壳体111上,另一端通过开关K2与采样电路2连接到所 述电池包1负极柱上,用来测量电池包1的负极柱与电池包外壳111之间的 电压V2。所述采样电路2的输出端与所述转化单元3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转化 单元3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4电连接。所述采样电路2为电压采样电路,此电压采样电路可以利用晶体管、电 容、电压传感器等进行采样,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转换单元3优选为模数转换单元,所述模数转换单元将电压采样电 路2所收集的信号经过转换得到一个电压值,所述控制单元4控制转换单元 3将得到的电压值输入控制单元4进行相关计算。所述控制单元4可以为ECU或者MCU,所述控制单元4可以控制所述两 组选通电路中的开关Kl、 K2的闭合与断开,所述控制单元4还可以控制所 述采样电路2进行采样,控制所述转换单元3进行信号的转换并将转换后的电压值输送到控制单元4,除此之外,所述控制单元4还可以根据所接收到 的电压值进行分析计算并报警。当所述电池包1内某节电池发生漏液时,由于电池包1中,所述电池122 与电池包壳体111之间为紧密配合,因此电池电解液就会从漏液电池的极柱 处渗出流到临近的电池包壳体111上,而由于所述电池包壳体111由金属制 成,所以整个电池包壳体111为一个等势体,所述漏液电池与所述电池包111 之间就会形成一漏液等效绝缘电阻133,当控制单元4控制所述开关K1闭合、 K2断开时,第一组电路被选通,这样电池包1正极柱与电池包壳体111之间 就会形成通路,此时采样电路2就会检测到一电压信号,此信号经过转换单 元3被转换成电压值V1并将V1输送到控制单元4,同理,当控制单元4控 制所述开关K2闭合、Kl断开时,第二组电路被选通,这样电池包l负极柱 与电池包壳体lll之间就会形成通路,最终控制单元4会得到电压值V2,根 据所得到的电压值V1、 V2,控制单元4进行分析计算,就会得出第几节电池 漏液并报警,设电池包1内电池122总节数为N,则如果电池包1没有发生 漏液,电池122与电池包壳体111之间就不会形成等效绝缘电阻133,因此 所测到的VI与V2的值全为零;如果电池包第A节电池负极漏液或者第A+l 节电池正极漏液,当所漏电解液流到电池包壳体lll上时,第A节电池负极 柱或者第A+l节电池正极柱与电池包壳体111之间就会形成一等效绝缘电阻 133,这样,当开关闭合时所测到VI和V2值至少有一个不为零,且利用控 制单元4的计算可以得出A=N*V1/(V1+V2)。例如电池包1内有6节电池, N=6,每节电池的电压均为5V,当第一节电池正极漏液时,第一组选通电路 测到的电压信号经转化单元3转化,最终控制单元4得到电压值V1^,因此 利用公式A二淋V1/(V1+V2)得到A=0,因此控制单元可以判断得出第一节鬼池 正极漏液;同样,当最后一节电池(第6节)负极漏液时,控制单元会得到 V2的值为零,因此利用公式A^淋V1/(V1+V2)可以得到第6节电池漏液的信息;当第2节与第3节电池的接点处漏液时(有可能是第2节电池的负极或 者第3节电池的正极漏液),第一组选通电路所测到的电压信号经过转化单 元3的转化,控制单元4最终得到的电压值¥1=2*5=1(^,第二组选通电路所 测到的电压信号经过转化单元3的转化,控制单元4最终得到的电压值 V2=4*5=20V,因此利用公式A二N氺V1/(V1+V2)可以得出A=6*10/ (10+20) =2, 所以控制单元4就会得到第2节电池与第3节电池的接点处发生漏液的信息, 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包漏液检测装置,包括具有正、负两极柱的电池包(1),所述电池包(1)由电池包壳体(111)与电池(12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检测装置还包括采样电路(2)、转化单元(3)、控制单元(4),所述电池包(1)、采样电路(2)、转化单元(3)、控制单元(4)之间依次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漏液检测装置,包括具有正、负两极柱的电池包(1),所述电池包(1)由电池包壳体(111)与电池(12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检测装置还包括采样电路(2)、转化单元(3)、控制单元(4),所述电池包(1)、采样电路(2)、转化单元(3)、控制单元(4)之间依次电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1) 的正极柱、负极柱及电池包壳体(111)分别与所述采样电路(2)的输入端 电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1) 与所述采样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林旺杨晓璐邬学建宋开通张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