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61446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类,具体是一种车辆用缓冲器,包括缓冲盘、前半壳、后半壳和缓冲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前半壳、后半壳和缓冲盘共同形成多个相同的空腔,多个同样的缓冲体组件分别安装在空腔内,缓冲体组件由弹簧挡板、缓冲小弹簧和缓冲大弹簧三个零件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缓冲盘通过花键与变速器输出轴连接,前半壳与后半壳焊接在一起并通过法兰盘与整车传动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缓冲器缓冲了车辆传动系中因间隙造成的冲击和噪声,提高相关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在车辆起步时,缓冲了车辆对发动机的突变负荷,有稳定发动机转速的作用,使车辆起步更平稳。(*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类,具体是一种车辆用缓冲器
技术介绍
目前,车辆传动系的零部件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间隙,车辆在作换挡、快速接合离 合、急加速或急减速时,容易产生冲击和噪声,同时也降低了相关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此外, 车辆的起步是靠摩擦式离合器的滑摩使车辆由静止到一定的速度行驶,从而完成起步,在 此过程中,在操作离合器的同时还需对油门进行合适的联动,如果接合离合过快或者没有 作适当的油门联动,极易造成发动机转速被拉低而不稳定,导致车辆起步不平稳,严重时还 可能会导致发动机熄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一种能降低或消除车辆传动系中 产生的冲击和噪声、并能提高车辆起动稳定性的车辆用缓冲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辆用缓冲器,包括缓冲盘、前半壳、后半壳和缓冲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前半 壳、后半壳和缓冲盘装配后共同形成多个相同的空腔,多个同样的缓冲体组件分别安装在 空腔内。本技术缓冲盘通过轴承和挡圈与前半壳装配在一起;缓冲盘通过花键与变速 器输出轴连接,前半壳与后半壳焊接在一起并通过法兰盘与整车传动轴连接。本技术当车辆加速(正传动)时的扭矩传递路线为变速器输出轴-缓冲 盘-缓冲体组件-后半壳-整车传动轴,车辆减速(反拖)时的扭矩传递路线与车辆加速 时相反。本技术的缓冲器具有传递扭矩和缓和冲击的作用,将其串接在车辆传动系 中,当车辆传动系有扭矩传递时,无论是正传动还是反拖,扭矩都必须经过本技术的缓 冲器来传递,当传递的扭矩发生突变时,本技术的缓冲器能有效地减小此突变从而起 到缓冲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车辆起步时,在离合器接合的过程中,传动系中的间隙将发生冲击,伴随有冲 击噪声,乘员也将感觉到有冲击感,舒适性差且对相关零部件的寿命有一定的影响,离合器 接合的越快,冲击感和冲击噪声也越明显,如果在传动系中串接上本技术的缓冲器,可 有效地降低冲击和噪声,提高乘员舒适性和相关零部件的寿命。另一方面,离合器接合时发 动机转速可能会被拉低,严重时会被拉低至怠速转速以下甚至熄火,从而造成发动机转速 不稳而导致起步不平稳,对发动机也将产生一定的危害,如果在传动系中串接上本实用新 型的缓冲器,在离合器的接合过程中,可有效地稳定发动机转速,提高起步品质和保护发动 机。二、车辆在换挡、快速接合离合器、急加速或急减速时,车辆传动系的间隙同样会因传递扭矩的突变而产生冲击和噪声,如果在传动系中串接上本技术的缓冲器,同样 可有效地降低冲击和噪声,同时对相关零部件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技术的缓冲器缓冲了车辆传动系中因间隙造成的冲击和噪声,提高相关 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在车辆起步时,缓冲了车辆对发动机的突变负荷,有稳定发动机转速的 作用,使车辆起步更平稳;本技术的缓冲器串接在车辆传动系中,对现有车辆的结构改 变小,很容易实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隐藏了后半壳)。图3为缓冲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2所示,一种车辆用缓冲器,包括缓冲盘1、前半壳4、后半壳5和缓冲体组 件6 ;缓冲盘1通过两轴承3和挡圈2与前半壳4装配在一起,两轴承3的外圈装在前半壳 4内,缓冲盘1的轴与两轴承3的内圈配合,并用挡圈2将缓冲盘1挡住,使之相对于前半壳 4仅能作旋转运动而不能作轴向运动;前半壳4、后半壳5和缓冲盘1共同形成三个相同的 空腔,三个同样的缓冲体组件6分别安装在这三个空腔内。如图3所示,缓冲体组件6由弹簧挡板7、缓冲小弹簧8和缓冲大弹簧9三个零件 构成,其中缓冲大弹簧9套装在缓冲小弹簧8的外面,缓冲大弹簧9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弹 簧挡板7,缓冲盘1通过两轴承3和挡圈2与前半壳4装配在一起,缓冲盘1的一端是内花 键,另一端带有三个均布凸起;前半壳4和后半壳5的环形槽内各有三个均布的凸台,凸台 与缓冲盘1凸起的形状相同;缓冲器装配完成后的前半壳4和后半壳5的凸台恰好对齐,前 半壳4的凸台与后半壳5的凸台之间的间隙大于缓冲盘1的凸起的厚度。本技术的缓冲器与整车传动系的连接方式如下缓冲盘1通过花键与变速 器输出轴连接,前半壳5与后半壳4焊接在一起并通过法兰盘与整车传动轴连接;车辆加速 (正传动)时的扭矩传递路线为变速器输出轴-缓冲盘1-缓冲体组件6-后半壳4-整车 传动轴,车辆减速(反拖)时的扭矩传递路线与车辆加速时相反。以正传动为例,缓冲体组件6的工作原理为缓冲盘1的凸起推动缓冲体组件6 — 端的弹簧挡板7,此端的弹簧挡板7先压缩缓冲大弹簧9,压缩至一定程度后,此弹簧挡板7 开始与缓冲小弹簧8接触,缓冲小弹簧8也开始被压缩,被压缩的缓冲大弹簧9和缓冲小弹 簧8将力传递给缓冲体组件6另一端的弹簧挡板7,此端的弹簧挡板7再推动前半壳4和 后半壳5的凸台;缓冲大弹簧9的刚度远小于缓冲小弹簧8的刚度,缓冲大弹簧9的刚度较 小,主要起缓冲兼传递扭矩的作用,缓冲小弹簧8的刚度较大,主要起传递扭矩兼缓冲的作 用;三个缓冲体组件6的工作原理相同并同时工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缓冲器具有传递扭矩和缓和冲击的功效,将其串接在车 辆传动系中,当车辆传动系有扭矩传递时,无论是正传动还是反拖,扭矩都必须经过本实用 新型的缓冲器来传递,当传递的扭矩发生突变时,本技术的缓冲器能有效地减小此突 变从而起到缓冲的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用缓冲器,包括缓冲盘、前半壳、后半壳和缓冲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前半 壳、后半壳和缓冲盘共同形成多个相同的空腔,多个同样的缓冲体组件分别安装在空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体组件包括弹簧挡板、 缓冲小弹簧和缓冲大弹簧,其中缓冲大弹簧套装在缓冲小弹簧的外面,缓冲大弹簧的两端 各设置有一个弹簧挡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半壳、后半壳和缓冲 盘形成的空腔有三个,空腔内有对应的三个缓冲体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缓冲盘通过两个轴承和挡圈与 前半壳装配在一起,两个轴承的外圈装在前半壳内,缓冲盘的轴与两轴承的内圈配合,并用 挡圈将缓冲盘挡住。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缓冲盘的一端是内花键,另一端 带有三个均布凸起;前半壳和后半壳的环形槽内各有三个均布的凸台,凸台与缓冲盘凸起 的形状相同;缓冲器装配完成后的前半壳和后半壳的凸台恰好对齐,前半壳的凸台与后半 壳的凸台之间的间隙大于缓冲盘的凸起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缓冲盘通过花键与变速器输出 轴连接,前半壳与后半壳焊接在一起并通过法兰盘与整车传动轴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车辆类,具体是一种车辆用缓冲器,包括缓冲盘、前半壳、后半壳和缓冲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前半壳、后半壳和缓冲盘共同形成多个相同的空腔,多个同样的缓冲体组件分别安装在空腔内,缓冲体组件由弹簧挡板、缓冲小弹簧和缓冲大弹簧三个零件构成。本技术缓冲盘通过花键与变速器输出轴连接,前半壳与后半壳焊接在一起并通过法兰盘与整车传动轴连接。本技术的缓冲器缓冲了车辆传动系中因间隙造成的冲击和噪声,提高相关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在车辆起步时,缓冲了车辆对发动机的突变负荷,有稳定发动机转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缓冲器,包括缓冲盘、前半壳、后半壳和缓冲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前半壳、后半壳和缓冲盘共同形成多个相同的空腔,多个同样的缓冲体组件分别安装在空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翔任华林温晓平贾新伟张建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里扬变速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