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片型坯成型组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74987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两片型坯成型方法及其成型组合装置。两片型坯成型组合装置包括口模及型坯切割装置,口模的外套与模芯及锥套之间的空隙形成型坯流道,型坯流道中对称设有两组型坯切割模块,每组型坯切割模块包括上部分离块及下部分离块,下部分离块位于上部分离块的正下方,上部分离块及下部分离块的刀口均向上且位于同一个纵向切割面上,上部分离块及下部分离块的刀口以下部位逐渐放宽。型坯切割装置包括底座、连接座及割刀,连接座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中部,连接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在模芯的下端口上,割刀对称安装于底座的上部两侧,且分别位于型坯切割模块的正下方,割刀的刀口向上顶住模芯和外套且均位于纵向切割面上,可顺利将型坯割成两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燃油箱的两片型坯成型组合装置,还涉及一种两片型坯 成型方法,属于汽车燃油箱的型坯成型设备及工艺

技术介绍
汽车塑料油箱吹塑以其重量轻、安全性能好、防腐蚀、抗冲击、使用寿命长和大的 设计自由度获得了顾客的广泛认可。由于越来越苛刻的蒸发排放要求对油箱材料和结构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环境保护的意识的增强,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对汽车主机厂提出了严 格的要求,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就出台了 PZEV(准零排放)的法规,这对于主流技术生产的 塑料燃油箱来说,其总蒸发排放(包括汽油在油箱本体、焊接面和装配件、密封件的泄漏) 一般在每M小时一百毫克至数百毫克,所以PZEV的排放标准对于塑料燃油箱来说非常苛 刻。传统的口模包括模芯、锥套及外套,模芯的上部位于锥套中,外套位于模芯及锥套 的外周,外套与模芯及锥套之间的空隙形成型坯流道,型坯流道最下方为型坯流出口,传统 口模只能挤出筒状型坯。锥套的作用是为模芯提供一个上下移动的空间,模芯在壁厚控制 系统的作用下,通过上下移动对打开或者关闭的位置间隙进行调节,从而调节不同位置处 的挤出型坯的厚度,以减少原材料的浪费,降低产品重量。为了实现低排放的目标,将燃油箱上焊接和装配的组件放置到燃油箱的内部,是 减少碳氢化合物向外泄漏的一个可行方法。对于传统的筒状型坯,要想实现组件内置,只能 通过型坯端口将组件放到型坯内部,而型坯端口的尺寸较小,大尺寸的组件无法放入其中。为了获得更大的内置组件的自由度,采用两片型坯的工艺具有更广泛的使用价 值。两片型坯成型后,先将组件置于其中,再将两片型坯组焊完整,这就需要对传统的吹塑 设备进行改造和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两片型坯成型组 合装置,使燃油箱型坯成型后,分割为相互独立的两片。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两片型坯成型组合装置,包括型 坯的口模,所述口模包括模芯、锥套及外套,所述模芯的上部位于所述锥套中,所述外套位 于所述模芯及锥套的外周,所述外套与所述模芯及锥套之间的空隙形成型坯流道,所述型 坯流道中以所述模芯的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两组型坯切割模块,每组型坯切割模块包括上 部分离块及下部分离块,所述下部分离块位于所述上部分离块的正下方且距离所述上部分 离块一段距离,所述上部分离块及下部分离块的刀口均向上且位于同一个纵向切割面上, 所述上部分离块及下部分离块的刀口以下部位逐渐放宽;所述口模下方连接有型坯切割装 置,所述型坯切割装置包括底座、连接座及割刀,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的中部, 所述连接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在所述模芯的下端口上,所述割刀对称安装于所述底座的上部两侧,且分别位于所述型坯切割模块的正下方,所述割刀的刀口向上顶住所述模芯和所 述外套且均位于所述纵向切割面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熔融状的型坯从口模上部的 型坯流道呈筒状向下流动,筒状型坯的两侧首先被上部分离块的刀口切割,形成互相分离 的两片继续向下流动;上部分离块及下部分离块的刀口以下部位逐渐放宽,形成矩形过渡 段,可以防止被分割的型坯过分靠近而产生严重的熔合;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被切割开的 部位在高温和较高的压力作用下仍然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粘合,但是由于这里的型坯连接 厚度和程度显著降低,所以比较容易被再次分离,粘合部位经过下部分离块时,被再次被切 割开;经过两次切割的型坯继续向下流动,直至从型坯流出口流出;从型坯流出口流出的 两片型坯的原切割部位被型坯切割装置的两侧割刀再次切割,两片型坯完全分离。更加有 利的是,该组合装置并不需要对传统设备的过多改造,原有的壁厚控制系统仍然具有壁厚 控制的作用,产品仍然可以通过传统的方法进行壁厚和产品重量的优化;更换涉及的口模 和切割装置就可以实现两片型坯和筒状型坯的切换生产,降低了生产低排放燃油箱的设备 改造成本。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上部分离块及所述下部分离块分别通过螺钉安 装于所述外套的内壁。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型坯切割装置的底座为三角棱柱底座,所述割 刀分别安装在所述三角棱柱底座的锥顶,所述三角棱柱底座的锥顶与所述连接座的上端面 相平。型坯在下料的过程中紧贴三角棱柱底座的侧面向两侧分离开,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挤 出后的型坯存在的形状记忆效应。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割刀均为弹簧割刀,所述弹簧割刀包括弹簧刀 口和弹簧支架,所述弹簧支架支撑在所述弹簧刀口的下部。弹簧刀口依靠弹簧支架的弹性, 能够适应模芯与外套之间位置的变化,使切割更加可靠;随着模芯的上下移动,弹簧支架 顶着弹簧刀口,保持着弹簧刀口与外套、模芯边缘贴合,防止缝隙的产生导致切割型坯不完 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三角棱柱底座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 型坯导辊,所述型坯导辊均平行于所述三角棱柱底座的斜面,所述型坯导辊的一端分别设 有油马达接口,油马达通过所述油马达接口与所述型坯导辊传动连接且驱动所述型坯导辊 向所述三角棱柱底座的外侧旋转。被完全切割下来的型坯在重力作用下沿三角棱柱底座的 斜面向下滑动至型坯导辊时,由于型坯导辊的旋转引导作用,进一步向两边分开实现完全 的分割,避免了型坯被分割以后由于严重的型坯记忆效应,形成两个半圆状的型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两片型坯成型组合装置中的口模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锥套和模芯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两片型坯成型组合装置的口模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两片型坯成型组合装置中的切割装置的主视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两片型坯成型组合装置中的切割装置的立体图。图8为口模与切割装置装配后的位置关系图。图9为图8中A部位的放大图。图中1模芯;2锥套;3外套;4型坯流道;如型坯流出口 ;5上部左分离块;6下部 左分离块;5’上部右分离块;6’下部右分离块;7左弹簧割刀;7’右弹簧割刀;8三角棱柱 底座;9连接座;9a螺栓孔;10型坯前导辊;11型坯后导辊;12油马达接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的两片型坯成型组合装置包括型坯的口 模及型坯切割装置,口模包括模芯1、锥套2及外套3,模芯1的上部位于锥套2中,外套3 位于模芯1及锥套2的外周,外套3与模芯1及锥套2之间的空隙形成型坯流道4,型坯流 道4的末端为型坯流出口 4a。型坯流道4中以模芯1的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两组型坯切割 模块,每组型坯切割模块包括上部分离块及下部分离块,下部分离块位于上部分离块的正 下方且距离上部分离块一段距离,上部分离块及下部分离块的刀口均向上且位于同一个纵 向切割面上。如图1所示,上部分离块及下部分离块分别通过螺钉安装于外套的内壁,安装后 贴近模芯表面。型坯切割模块左右对称设有两组,包括上部左分离块5、下部左分离块6、上 部右分离块5’、下部右分离块6’。图2为图1中锥套2和模芯1的左视图,为方便起见,将上部分离块及下部分离块 一并画在此图上,上部分离块及下部分离块的刀口以下部位逐渐放宽,上部分离块及下部 分离块的下方均形成一段矩形过渡段,防止被分割的型坯过分靠近而产生严重的熔合。如图5、图6及图7所示,型坯切割装置包括三角棱柱底座8、连接座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片型坯成型组合装置,包括型坯的口模,所述口模包括模芯、锥套及外套,所述模芯的上部位于所述锥套中,所述外套位于所述模芯及锥套的外周,所述外套与所述模芯及锥套之间的空隙形成型坯流道,其特征是,所述型坯流道中以所述模芯的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两组型坯切割模块,每组型坯切割模块包括上部分离块及下部分离块,所述下部分离块位于所述上部分离块的正下方且距离所述上部分离块一段距离,所述上部分离块及下部分离块的刀口均向上且位于同一个纵向切割面上,所述上部分离块及下部分离块的刀口以下部位逐渐放宽;所述口模下方连接有型坯切割装置,所述型坯切割装置包括底座、连接座及割刀,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的中部,所述连接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在所述模芯的下端口上,所述割刀对称安装于所述底座的上部两侧,且分别位于所述型坯切割模块的正下方,所述割刀的刀口向上顶住所述模芯和所述外套且均位于所述纵向切割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岩姜林刘亮管云祥刘义虎高德俊苏卫东李登群王晔洪文斌杨燕
申请(专利权)人:亚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