毂轮、毂单元以及加工毂轮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445336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毂轮(2)具有螺栓孔(23),用于安装制动转子(4)的螺 栓(5)被压配合在螺栓孔中,并且固定至毂轮的凸缘(22)。每个螺 栓孔(23)具有扩大部分(28a、28b),扩大部分以锥形从它们的中 心朝向凸缘(22)的制动转子安装表面(25)扩大。扩大部分(28a、 28b)由两个锥形表面构成,所述两个锥形表面具有相对于螺栓孔(23) 的中心线的不同的锥角,并且从螺栓孔(23)的开口边缘朝向内侧延 伸。邻接开口边缘的外部锥形表面的锥角形成为大于邻接外部锥形表 面的内部锥形表面的锥角。为了加工毂轮(2),在加工螺栓孔(23) 之后,磨光制动转子安装表面(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用于安装制动转子的凸缘的毂轮,该凸缘包 括螺栓孔,用于安装制动转子的螺栓压配合在该螺栓孔中。本专利技术也 涉及一种包括毂轮的毂单元,并且涉及一种用于加工该毂轮的方法。
技术介绍
车辆毂单元的毂轮通常包括用于安装制动转子的凸缘,该凸缘被 形成为径向地面向外部。该凸缘设有用于安装制动转子的螺栓孔。在 将毂单元安装在车辆驱动轴上之前,将用于安装制动转子的螺栓预先 压配合在毂单元的螺栓孔中,以便能够将制动转子连接到安装在驱动 轴上的毂单元。然后,将螺栓插入制动转子的螺栓孔中,将螺母紧固 到每个螺栓的螺纹部分,以便将制动转子固定到毂单元上。而且,通 过在螺栓孔圆形内周表面中塑性变形并且啮合形成在螺栓的螺纹轴部 分的头部分附近形成的锯齿,将每个螺栓压配合在毂单元的相关螺栓 孔中。通过在螺栓孔圆形内周表面中塑性变形并且啮合螺栓的锯齿的同 时,压配合每个螺栓,然而,所述凸缘的被塑料变形移位的部分凸起 在所述凸缘的制动转子安装表面上。当凸缘的部分的这种凸起部分存 在于制动转子安装表面上时,制动转子不能被紧密接触地固定在凸缘 上。结果,制动转子和制动片之间的间隙在径向方向上变得不均匀,这可能导致制动转子跑偏的(runout)问题,诸如制动片的不均匀磨损。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这样一种毂轮已经被提出,其中,在 每个螺栓孔中设置扩大部分,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图4示出 了在传统毂单元中的凸缘101的螺栓孔102的形状,并且显示了将螺3栓103压配合在螺栓孔102中的状态。如在图4中所示,第一扩大部 分105从螺栓底座表面104朝向螺栓孔102渐縮,第一扩大部分105 形成在螺栓孔102的靠近螺栓底座表面104的部分上,螺栓103的头 部分103a抵靠该螺栓底座表面104。而且,第二扩大部分108从制动 转子安装表面107朝向螺栓孔102渐縮,第二扩大部分108形成在螺 栓孔102靠近制动转子安装表面107的部分上,制动转子106安装在 该制动转子安装表面107上。此外,小直径部分109形成在第一扩大 部分105和第二扩大部分108之间。然后,通过在小直径部分109中 塑性变形并且啮合螺栓103的锯齿103b,将螺栓103压配合在栓孔102 中。而且,传统毂轮110包括螺栓孔102,其如上所述被构造在凸缘 101中,并且在磨光制动转子安装表面107之后,加工螺栓孔10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o.2005-54999。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当凸缘101的厚度薄时,加工螺栓孔102可能使凸缘101变形, 这可能损害凸缘101的制动转子安装表面107的精确性。为了解决该问 题,优选地,在加工螺栓孔102之后,执行制动转子安装表面107的磨 光,如在图5中所示的。然而,在这种情形下,在每个螺栓孔102的第 二扩大部分108的开口边缘108a处可能形成毛刺。当形成这种毛刺时, 这些毛刺可能夹在制动转子106和制动转子安装表面107之间,这阻碍 了将制动转子106以紧密接触的方式安装在制动转子安装表面107上。 结果,可能发生制动转子106的跑偏。而且,可以增大第二扩大部分108 相对于螺栓孔102的轴线的锥角e,以减少这种毛刺的产生。然而,当 锥角e被增大时,开口边缘108a的镗孔直径可能由于第二扩大部分108 的加工精度以及制动转子安装表面107的磨光的加工精度而大大改变。当增加开口边缘108a的镗孔直径时,开口边缘108a与螺栓103的轴部分 之间的间隙(在图5中大约等于宽度S)增大,这可能减少螺栓103的紧 固力。提高第二扩大部分108的加工精度以及制动转子安装表面107的 磨光的加工精度需要加工时间,并且增加成本。相应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制动转子在构成毂单元的毂轮上的 安装性能,并且提高毂轮的加工性能。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毂轮包括用于安装制动转子的凸缘,该凸缘被形成为径 向地面向外部,并且在该凸缘上形成螺栓孔。将用于安装制动转子的 螺栓压配合并且固定在螺栓孔中。每个螺栓孔包括扩大部分,该扩大 部分是锥形,以从螺栓孔的中心部分至凸缘的制动转子安装表面扩大。 扩大部分由两个锥形表面形成,所述两个锥形表面具有相对于所述螺 栓孔的轴线从所述螺栓孔的开口边缘朝向内部的不同的锥角。连接至 开口边缘的外部锥形表面的锥角大于连接至外部锥形表面的内部锥形 表面的锥角。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毂轮被如上所述构造,通过压配合螺栓而凸缘的朝向制动转子移位的部分由在制动转子安装表面侧上形成的扩大部分所 吸收。而且,由于靠近开口边缘定位的扩大部分的锥形表面的锥角形 成为大于朝向内部定位的扩大部分的锥形表面的锥角,所以,当螺栓 孔钻孔之后,磨光制动转子安装表面时,在螺栓孔的开口边缘上形成 的毛刺被减少。这允许省去用于去除毛刺的操作。因此,本专利技术减少 了由于加工螺栓孔而导致的刹车安装表面的变形,和由磨光制动转子 安装表面产生的毛刺,以及由将螺栓压配合在螺栓孔中所导致的制动 转子安装表面变形所引起的制动转子跑偏。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毂轮, 毂轮的加工性能得到提高,因为在磨光制动转子安装表面之前加工螺 栓孔,并且不必要在磨光制动转子安装表面之后的用于去除毛刺的操 作。而且,在本专利技术的毂轮中,制动转子安装表面优选地是在加工螺 栓孔之后磨光的表面。在这种情形下,即使加工螺栓孔导致制动转子 安装表面变形,通过磨光制动转子安装表面也能消除该变形。这减少 了制动转子的跑偏。本专利技术的毂单元优选地包括如上所述构造的毂轮。在这种情形下, 减少了安装在毂单元上的制动转子的跑偏。用于加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毂轮的方法涉及用于加工如上所述构造的 毂轮的方法。根据该加工方法,在通过一系列加工过程加工螺栓孔之 后,磨光制动转子安装表面。在这种情形下,通过磨光制动转子安装表面,消除由加工螺栓孔 所导致的制动转子安装表面的变形。而且,靠近开口边缘定位的扩大 部分的锥形表面的锥角形成为大于朝向内部定位的扩大部分的锥形表 面的锥角。因此,减少了螺栓孔的开口边缘上的毛刺的产生,并且省 去了用于在磨光制动转子安装表面之后的去除螺栓孔开口边缘上的毛 刺的操作。而且,在磨光制动转子安装表面之前通过一系列工艺执行 螺栓孔的加工。因此,提高了毂轮的加工性能。附图说明图l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毂单元的剖视图。 图2包括示出了在毂单元中的毂轮的螺栓孔形状以及用于加工该毂轮的工艺,其中,图2 (a)示出了在磨光之前的制动转子安装表面的状态;图2(b)示出了在磨光期间的制动转子安装表面的状态;图2(c)示出了在磨光之后制动转子安装表面的状态。图3是示出了毂轮的第二扩大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示出了在传统毂单元中的凸缘的螺栓孔的形状以及将螺栓压配合在螺栓孔中的状态的图。图5是示出了传统毂单元的螺栓孔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考图1至3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将在车辆的驱动 轮中所使用的毂单元作为示例进行解释。如图1中所使,优选实施例的毂单元1包括毂轮2以及双列角接 触球轴承3。毂轮2设有凸缘22,凸缘22径向地向外延伸至中空轴向部分21 (图1中的左侧)的外部。角接触球轴承包括第一内圈31,该第一内圈31被装配到毂轮2 的轴向部分21的小直径外周表面,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毂轮,该毂轮的特征在于:用于安装制动转子的凸缘,所述凸缘形成为径向面向外部;以及形成在所述凸缘中的多个螺栓孔,其中,用于安装所述制动转子的多个螺栓被压配合在所述螺栓孔中并且被固定在所述螺栓孔中,每个螺栓孔包括扩大部分,所述扩大部分为锥形,以从所述螺栓孔的中心部分至所述凸缘的制动转子安装表面扩大,所述扩大部分由两个锥形表面形成,所述两个锥形表面具有相对于所述螺栓孔的轴线从所述螺栓孔的开口边缘朝向内部的不同的锥角,并且,连接至所述开口边缘的外部锥形表面的锥角大于连接至所述外部锥形表面的内部锥形表面的锥角。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6.9.25 JP 259688/20061.一种毂轮,该毂轮的特征在于用于安装制动转子的凸缘,所述凸缘形成为径向面向外部;以及形成在所述凸缘中的多个螺栓孔,其中,用于安装所述制动转子的多个螺栓被压配合在所述螺栓孔中并且被固定在所述螺栓孔中,每个螺栓孔包括扩大部分,所述扩大部分为锥形,以从所述螺栓孔的中心部分至所述凸缘的制动转子安装表面扩大,所述扩大部分由两个锥形表面形成,所述两个锥形表面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原阳介清水功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