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冷却通道的分隔部件、内燃机的冷却机构及用于形成冷却机构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416824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内燃机的气缸体中使用的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冷却热介质流经的槽状冷却通道中。所述分隔部件包括分离壁和柔性唇缘部件。所述分离壁将所述冷却通道分隔成内通道和外通道。所述内通道的位置接近缸膛,所述外通道位于所述内通道的外侧。所述唇缘部件从所述分离壁朝向开口以如下方式延伸:当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时,所述唇缘部件与形成所述冷却通道的所述气缸体的内表面中的一个内表面接触。当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时,所述柔性唇缘部件的远侧边缘部基于通过所述唇缘部件的柔性形状恢复所产生的力而与所述内表面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隔部件、一种使用分隔部件的冷却机构以及一种用于形成冷却机构的方法,所述分隔部件设置在由内燃机的气缸体限定的冷却通道中并且将冷却通道分隔成多个通道。
技术介绍
限定气缸体中的缸膛的膛成形体(膛壁)的上部的温度高于膛成形体的下部的温度,这通常是公知的。膛壁中的这种非均匀热分布会增加燃料消耗量或恶化排放物。为了确保膛成形壁中的均匀热分布,公开号为2002-13440的日本专利描述了一种技术,其中在气缸体的水套(槽状冷却通道)的底部布置例如由树脂形成的间隔件。这样所述技术调节在水套中流动的冷却液的流阻并且均匀地冷却膛壁。但是,由于间隔件安装在水套的底部,使得在冷却液的流阻被调节后,冷却液仅在位于间隔件上方的通路中流动。因而很难在气缸体中或者尤其是在缸膛成形体中执行高精度的温度调节。同样,由于间隔件由具有相对高硬度的树脂形成,所以当间隔件被插入水套中并布置在水套的底部时必须向间隔件施加大负荷。这使得难于制造内燃机的冷却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制造的内燃机的冷却机构,其利于在缸膛成形体中的高精度温度调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提供了一种设置在内燃机的气缸体中的分隔部件。所述内燃机具有冷却热介质流经的槽状冷却通道。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槽状冷却通道中。所述冷却通道延伸以环绕所述气缸体的缸膛,并且具有底面、一对相对的内表面和位置与所述底面相对的开口。所述分隔部件包括分离壁和柔性唇缘部件。所述分离壁将所述冷却通道分隔成内通道和外通道。所述内通道的位置接近所述缸膛,所述外通道位于所述内通道的外侧。所述分离壁具有面向所述冷却通道的所述底面的下端部和位置与所述下端部相反的上端部。当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时,从所述冷却通道的所述底面到所述分离壁的所述上端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冷却通道的深度。所述柔性唇缘部件从所述分离壁朝向所述开口以如下方式延伸:当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时,所述唇缘部件在所述内表面的一个内表面的沿所述冷却通道深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与所述一个内表面接触。所述唇缘部件具有远侧边缘部,在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之前,所述远侧边缘部伸出所述一个内表面。当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时,所述远侧边缘部基于通过所述唇缘部件的柔性形状恢复所产生的力而与所述一个内表面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提供了一种内燃机的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槽状冷却通道和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的分隔部件,所述槽状冷却通道设置在内燃机的气缸体中并且允许冷却热介质流流经其中。所述冷却通道延伸以环绕所述气缸体的缸膛。所述冷却通道具有底面、一对相对的内表面和位置与所述底面相对的开口。所述分隔部-->件包括分离壁和柔性唇缘部件。所述分离壁将所述冷却通道分隔成内通道和外通道。所述内通道的位置接近所述缸膛,并且所述外通道位于所述内通道的外侧。所述分离壁具有面向所述冷却通道的所述底面的下端部和位置与所述下端部相反的上端部。在所述下端部上设置与所述冷却通道的所述底面接触的接触部。当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时,从所述冷却通道的所述底面到所述分离壁的所述上端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冷却通道的深度。所述柔性唇缘部件从所述分离壁的所述上端部朝向所述开口以如下方式延伸:当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时,所述唇缘部件在更接近所述缸膛的内表面的沿所述冷却通道深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与所述内表面接触。所述唇缘部件具有远侧边缘部,在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之前,所述远侧边缘部伸出更接近所述缸膛的所述内表面。当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时,所述远侧边缘部基于通过所述唇缘部件的柔性形状恢复所产生的力而与更接近所述缸膛的所述内表面接触。所述气缸体具有用于将冷却热介质供给到所述冷却通道的第一供给口。所述第一供给口开向所述内通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形成内燃机的冷却机构的方法。用于形成冷却机构的方法包括:在所述内燃机的气缸体中设置冷却热介质流经的槽状冷却通道,其中所述冷却通道延伸以环绕所述气缸体的缸膛,并且其中所述冷却通道具有底面、一对相对的内表面和位置与所述底面相对的开口;制备被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的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具有分离壁和柔性唇缘部件,其中所述分离壁将所述冷却通道分隔成内通道和外通道,所述内通道的位置接近所述缸膛,所述外通道位于所述内通道的外侧,其中所述分离壁具有面向-->所述冷却通道的所述底面的下端部和位置与所述下端部相反的上端部,其中在所述下端部上设置与所述冷却通道的所述底面接触的接触部,并且其中,当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时,从所述冷却通道的所述底面到所述分离壁的所述上端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冷却通道的深度,其中所述唇缘部件从所述分离壁的所述上端部朝向所述开口以如下方式延伸:当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时,所述唇缘部件在更接近所述缸膛的内表面的沿所述冷却通道深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与所述内表面接触,其中所述唇缘部件具有远侧边缘部,在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之前,所述远侧边缘部伸出更接近所述缸膛的所述内表面;以及通过所述冷却通道的所述开口将所述分隔部件插入直到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冷却通道的所述底面接触,其中,当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时,所述远侧边缘部基于通过所述唇缘部件的柔性形状恢复所产生的力而与更接近所述缸膛的所述内表面接触。附图说明图1A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分隔部件的俯视图;图1B为示出图1A中所示的分隔部件的正视图;图1C为示出图1A中所示的分隔部件的仰视图;图1D为示出图1A中所示的分隔部件的立体图;图1E为示出图1A中所示的分隔部件的左视图;图1F为示出图1A中所示的分隔部件的右视图;图2为示出图1A至图1F中所示的分隔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示出气缸体的立体图,所述气缸体具有设置在水套中的图1A至图1F中所示的分隔部件;图4为示出相对于水套的位置的图1A至图1F中所示的分隔部件的位置的纵截面图;图5为沿气缸体中膛的布置方向的纵截面图,示出了布置在水套中的图1A至图1F的分隔部件;图6A、图6B、图6C和图6D是表示模制图1A至图1F中所示的分隔部件的方法的视图;图7为表示将图1A至图1F中所示的分隔部件插入水套中的方法的立体图;图8A、图8B、图8C、图8D和图8E为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分隔部件的结构的视图;图9为示出相对于水套的位置的图8A至图8E中所示的分隔部件的位置的纵截面图;图10A、图10B、图10C和图10D为说明用于模制图8至图8E中的分隔部件的方法的视图;图11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分隔部件的立体图;图12A和图12B为各自示出相对于水套的位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分隔部件的位置的纵截面图;图13A和图13B为各自示出相对于水套的位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分隔部件的位置的纵截面图;以及-->图14为示出相对于水套的位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分隔部件的位置的纵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图1A至图1F中所示的分隔部件2设置在水套(冷却热介质流经的槽状冷却通道)12中,水套12布置在图3所示的内燃机的气缸体10中。参考图3,气缸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4/60241.html" title="内燃机的冷却通道的分隔部件、内燃机的冷却机构及用于形成冷却机构的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内燃机的冷却通道的分隔部件、内燃机的冷却机构及用于形成冷却机构的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置在内燃机的气缸体中的分隔部件,所述内燃机具有冷却热介质流经的槽状冷却通道,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槽状冷却通道中,其中所述冷却通道延伸以环绕所述气缸体的缸膛,其中所述冷却通道具有底面、一对相对的内表面和位置与所述底面相对的开口,所述分隔部件包括: 分离壁,其将所述冷却通道分隔成内通道和外通道,所述内通道的位置接近所述缸膛,所述外通道位于所述内通道的外侧,其中所述分离壁具有面向所述冷却通道的所述底面的下端部和位置与所述下端部相反的上端部,其中,当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 述冷却通道中时,从所述冷却通道的所述底面到所述分离壁的所述上端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冷却通道的深度;以及 柔性唇缘部件,其从所述分离壁朝向所述开口以如下方式延伸:当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时,所述唇缘部件在所述内表面的一个内表面的沿 所述冷却通道深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与所述一个内表面接触,其中所述唇缘部件具有远侧边缘部,在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之前,所述远侧边缘部伸出所述一个内表面,并且其中,当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时,所述远侧边缘部基于通过所述唇缘部件的柔性形状恢复所产生的力而与所述一个内表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7-31 207439/20061、一种设置在内燃机的气缸体中的分隔部件,所述内燃机具有冷却热介质流经的槽状冷却通道,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槽状冷却通道中,其中所述冷却通道延伸以环绕所述气缸体的缸膛,其中所述冷却通道具有底面、一对相对的内表面和位置与所述底面相对的开口,所述分隔部件包括:分离壁,其将所述冷却通道分隔成内通道和外通道,所述内通道的位置接近所述缸膛,所述外通道位于所述内通道的外侧,其中所述分离壁具有面向所述冷却通道的所述底面的下端部和位置与所述下端部相反的上端部,其中,当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时,从所述冷却通道的所述底面到所述分离壁的所述上端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冷却通道的深度;以及柔性唇缘部件,其从所述分离壁朝向所述开口以如下方式延伸:当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时,所述唇缘部件在所述内表面的一个内表面的沿所述冷却通道深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与所述一个内表面接触,其中所述唇缘部件具有远侧边缘部,在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之前,所述远侧边缘部伸出所述一个内表面,并且其中,当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时,所述远侧边缘部基于通过所述唇缘部件的柔性形状恢复所产生的力而与所述一个内表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隔部件,其中所述唇缘部件由弹性体形成,并且其中所述分离壁由刚度比所述唇缘部件高的材料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隔部件,其中所述唇缘部件由烯烃系的弹性体形成,并且其中所述分离壁由烯烃系的树脂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隔部件,其中所述唇缘部件从所述分离壁的所述上端部以与更接近所述缸膛的所述内表面接触的方式延伸,并且其中所述分离壁的所述下端部包括与所述冷却通道的所述底面接触的接触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隔部件,其中所述接触部由柔性材料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分隔部件,其中所述分离壁、所述唇缘部件和所述接触部通过旋转模塑成型形成为一整体。7、一种内燃机的冷却机构,包括:槽状冷却通道,其设置在所述内燃机的气缸体中,其中冷却热介质流经所述冷却通道,其中所述冷却通道延伸以环绕所述气缸体的缸膛,并且其中所述冷却通道具有底面、一对相对的内表面和位置与所述底面相对的开口;以及分隔部件,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所述分隔部件具有分离壁和柔性唇缘部件,其中所述分离壁将所述冷却通道分隔成内通道和外通道,所述内通道的位置接近所述缸膛,所述外通道位于所述内通道的外侧,其中所述分离壁具有面向所述冷却通道的所述底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敷田卓祐花井修一羽田野真熊坂敏彦近藤源典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爱三工业株式会社霓佳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