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刀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98835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如在切削刀片(10)的侧视图中看到,切削刀片设有在相反方向上倾斜的切削刃(30)。前刀面(42)在上表面(12)处自切削刃向内延伸。前刀面的内部部分(44)形成主卷屑器(46)。邻近凸起的切削拐角(40)且远离较低的切削拐角(36)的前刀面(42)的第一端(62)设有从邻近该凸起的切削拐角(40)延伸到该主卷屑器(46)的副卷屑器(6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分度转位的切削刀片。 制月體 已知具有在相反方向上倾斜的切削刃的可分度转位的切削刀片。例如在Satran 等人的US 5, 383, 750、 Satran的US 5, 685, 670和Rothballer等人的US 5, 951, 214中公 开了这种切削刀片。这些切削刀片典型地用于铣削且具有大体上正方形的形状,其中,位于 外围的切削刃具有朝向切削刀片中央部分向内且向下延伸的前刀面。 例如在Satran等人的US 6, 872, 034中示出了另一种类型的切削刀片,其公开了 一种切向铣削切削刀片。该切削刀片的各个端面设有具有突出的邻接面的至少一个突出的 邻接构件。 当使用切削刀片来进行钻削操作时,当在两个切削刀片的切削刃的尾区段存在交 叠时,可能必须对切削刃的尾端附近的切屑断裂具有更好的控制。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执行可显著地减轻或克服前述缺点的钻削操作的切削刀片。 专利技术概沭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切削刀片,该切削刀片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在上表面与 下表面之间延伸的外围表面, 该外围表面设有第一对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对相对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中的 各个在侧边缘处与邻近的第二侧面中的各个汇合, 第一侧面中的各个与上表面的相交部构成切削刃,侧边缘中的各个与上表面的相 交部构成切削拐角,切削刃中的各个在其第一端处与较低的切削拐角汇合,在其第二端处 与凸起的切削拐角汇合,且与在上表面处自该切削刃向内延伸的前刀面相关联,如在切削 刀片的正视图中看到,切削刃在相反方向上倾斜, 远离切削刃的前刀面的内部部分形成具有上端的主巻屑器,上端的各个部分距下 表面一定端部距离,该端部距离大于从下表面到位于垂直于切削刃且穿过上端的相关联部 分的线上的邻近的切削刃部分的距离,其中 邻近凸起的切削拐角且远离较低的切削拐角的前刀面的第一端设有从邻近凸起 的切削拐角延伸到主巻屑器的副巻屑器。 典型地,副巻屑器具有邻近凸起的切削拐角的外部端,远离凸起的切削拐角的内 部端,且在切削刀片的顶视图中,穿过副巻屑器的外部端和内部端的第二参考线相对于主 巻屑器是倾斜的。 进一步典型地,副巻屑器的上端在副巻屑器的内部端处且远离凸起的切削拐角与 主巻屑器的上端汇合。 更进一步典型地,垂直于切削刃且穿过副巻屑器的内部端的向内的线比垂直于切 削刃且穿过副巻屑器的外部端的向外的线更靠近较低的切削拐角。 有利地,凸起的切削拐角距下表面一定拐角距离,副巻屑器的上端的中央部分距下表面一定中央距离,副巻屑器的上端的内部部分距下表面一定内部距离,且拐角距离大 于中央距离但小于内部距离。 典型地,副巻屑器在基础(base)汇合线处与前刀面汇合, 如在切削刀片的顶视图中看出,穿过副巻屑器的内部端、垂直于穿过副巻屑器的 外部端和内部端的第二参考线且从副巻屑器的内部端延伸到邻近的切削刃的向前方向线 限定了朝向邻近的切削刃的向前方向, 基础汇合线具有邻近副巻屑器的外部端的外部部分和邻近副巻屑器的内部端的 内部部分,以及 基础汇合线的外部部分相对于第二参考线位于后方,且基础汇合线的内部部分相 对于第二参考线位于前方。 进一步典型地,基础汇合线的后方末端比基础汇合线的前方末端定位得更靠近切 削刃。 若需要,切削刀片设有具有纵向轴线A且在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延伸的贯穿孔 □。 典型地,超出主巻屑器的上端且远离切削刃的上表面的各个部分相对于下表面以 不同的倾角倾斜。 进一步典型地,倾角沿着主巻屑器的上端的长度从正值变成负值。 若需要,第一侧面中的各个具有从切削刃朝向下表面延伸的第一离隙面,第一离隙面相对于垂直于下表面的第一参考线以第一离隙角倾斜,第二离隙面从第一离隙面向下延伸到下表面,且第二离隙面相对于第一参考线以第二离隙角倾斜。 典型地,第一离隙角小于第二离隙角。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在切削刀片的顶视图中,切削刀片具有大体上正方形 的形状,且如在切削刀片顶视图中看出,连接两个沿直径相对的凸起的切削拐角的线的中 心限定了切削刀片的180°旋转对称中心。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在切削刀片的顶视图中,切削刀片具有大体上正方形 的形状,且如在切削刀片的顶视图中看出,连接两个沿直径相对的凸起的切削拐角的线限 定了切削刀片的对称线。 附图简述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且示出在实践中可如何执行本专利技术,现将参看附图,在附 图中 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切削刀片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切削刀片的放大顶视图; 图3是图2的副巻屑器的放大视图; 图4是图1的切削刀片的第一侧视图; 图5是图1的切削刀片的第二侧视图; 图6是沿着图2中的线VI-VI所得到的截面图; 图7是沿着图2中的线VII-VII所得到的截面图; 图8是沿着图2中的线VIII-VIII所得到的截面图; 图9是沿着图2中的线IX-IX所得到的截面 图10是沿着图2中的线X-X所得到的截面图; 图11是沿着图2中的线XI-XI所得到的截面图; 图12是沿着图2中的线XII-XII所得到的截面图;以及 图1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切削刀片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制月糊娜 首先注意图1至图12,图1至图1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切削刀片10。切削刀片 10包括上表面12、下表面14以及在上表面12与下表面14之间延伸的外围表面16。具有 轴线A的贯穿孔口 18在上表面12与下表面14之间延伸。 在切削刀片的顶视图中看到,切削刀片10具有大体上正方形的形状。根据本专利技术 的第一实施例,穿过轴线A的平面P将切削刀片10分成第一区段20和第二区段22。这两 个区段20、22是相同的,S卩,切削刀片相对于轴线A具有180。旋转对称性。因此,将仅描述 区段20、22中的一个。 外围表面16设有第一对相对的第一侧面24和第二对相对的第二侧面26,第一侧 面24中的各个在侧边缘28处与邻近的第二侧面26中的各个汇合。第一侧面24中的各个 与上表面12的相交部形成切削刃30。因此,切削刀片10设有两个切削刃30且是可两次分 度转位的。如在图4中看出,在切削刀片10的侧视图中,切削刃30在相反方向上倾斜。 第一侧面24中的各个具有从切削刃30朝向下表面14向下延伸的第一离隙面25。 第一离隙面25相对于垂直于下表面14的第一参考线L以第一离隙角13倾斜。第二离隙 面27从第一离隙面25向下延伸到下表面14。第二离隙面27相对于第一参考线L以第二 离隙角Y倾斜。典型地,第一离隙角P小于第二离隙角Y。 侧边缘28中的各个与上表面12的相交部形成切削拐角32。各个切削刃30在其 两端处与切削拐角32汇合。在其第一端34处,切削刃30与较低的切削拐角36汇合,且在 其第二端38处,切削刃30与凸起的切削拐角40汇合。 切削刃30与在上表面12处自切削刃30向内延伸的前刀面(rakesurface)42相 关联。远离切削刃30的前刀面42的内部部分44形成具有上端48的主巻屑器46。如在显 示了沿着切削刃30的三个不同截面的图6至图8中看出,主巻屑器46的上端48的各个部 分高于邻近的切削刃部分,即为了解释的目的,上端48的各个部分50、52、54距下表面14 一定的相应的端部距离D1、D2、D3,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切削刀片(10,110),包括上表面(12),下表面(14)以及在所述上表面(12)与所述下表面(14)之间延伸的外围表面(16),所述外围表面(16)设有第一对相对的第一侧面(24)和第二对相对的第二侧面(26),所述第一侧面(24)中的各个在侧边缘(28)处与邻近的所述第二侧面(26)中的各个汇合,所述第一侧面(24)中的各个与所述上表面(12)的相交部形成切削刃(30,130),所述侧边缘(28)中的各个与所述上表面(12)的相交部形成切削拐角(32),所述切削刃(30,130)中的各个在该切削刃的第一端(34)处与较低的切削拐角(36,136)汇合,且在该切削刃的第二端(38)处与凸起的切削拐角(40,140)汇合,所述切削刃(30,130)中的各个与在所述上表面(12)处自该切削刃向内延伸的前刀面(42)相关联,如在所述切削刀片(10,110)的侧视图中看出,所述切削刃(30,130)沿相反方向倾斜,远离所述切削刃(30,130)的前刀面(42)的内部部分(44)形成具有上端(48)的主卷屑器(46),所述上端(48)的各个部分(50,52,54)距所述下表面(14)一定的端部距离(D1,D2,D3),所述端部距离(D1,D2,D3)大于从所述下表面(14)到位于垂直于所述切削刃且穿过所述上端(48)的相关联的部分(50,52,54)的线上的邻近的切削刃部分(56,58,60)的相应距离(D4,D5,D6),其中邻近所述凸起的切削拐角(40,140)且远离所述较低的切削拐角(36,136)的所述前刀面(42)的第一端(62)设有从邻近所述凸起的切削拐角(40,140)延伸到所述主卷屑器(46)的副卷屑器(64)。...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阿布拉姆森E戈南
申请(专利权)人:伊斯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L[以色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