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刀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73628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5 0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大范围的切削条件下能够减轻切削阻力、能够进行稳定的切屑处理的切削刀片。该切削刀片具有形成在拐角切削刃的内侧的断屑槽以及从断屑槽朝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隆起部包括顶面、前方隆起面以及侧方隆起面,顶面与前述前方隆起面以及前述侧方隆起面的双方交叉,前方隆起面与顶面交叉的第1交叉棱线部直线状延伸,侧方隆起面与顶面交叉的第2交叉棱线部分别从第1交叉棱线部的两侧随着远离拐角切削刃而逐渐与相对应的边棱切削刃分离地延伸,前方隆起面朝向外侧呈凸状弯曲,侧方隆起面分别朝向外侧呈凸状弯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在刀刃更换式工具上的切削刀片
技术介绍
过去,公知有如下的切削刀片,S卩,在呈多边形板状、在其上表面与侧面的交叉棱线部上形成有切削刃的切削刀片中,为了能够良好地处理切屑,在形成在前述上表面的拐角部的拐角切削刃与中央部之间具有断屑槽,在前述断屑槽内具有断屑突起。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切削刀片的特征是,由突出部和凸部构成,该突出部从切削刀片的中央部分朝向拐角切削刃突出于断屑槽中,该凸部从该突出部朝向拐角切削刃进一步突出,前述凸部低于前述突出部,前述凸部与断屑槽之间设置有倾斜状的隆起部。专利文献1 特开平6-190612号公报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切削刀片因凸部的隆起部是平坦的倾斜面,因而该隆起部与切屑的接触面积加大,切屑与切削刀片之间所产生的切削阻力(摩擦阻力)有增大的倾向。再有,成为朝向拐角切削刃突出的突出部和从该突出部朝向拐角切削刃进一步突出的凸部的两级台阶结构。因此,在大吃刀深度时切屑与突出部接触而卷曲的情况下,有由于切屑条件不同而凸部过度约束切屑引起切削阻力增大的可能性。在为了应对这种问题而将专利文献1的切削刀片设计变更成即便是在大吃刀深度时也能够有效地起作用的情况下,存在着小吃刀深度时对切屑的约束不足导致卷曲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大范围的切屑条件下能够进行稳定的处理切屑、减轻切削阻力的切削刀片。本专利技术的切削刀片由具有大略多边形状的外形的板状体构成,具有在前述板状体的彼此对向的对向面的至少一方上形成的前倾面,在延伸于前述对向面之间的前述板状体的侧面上形成的后隙面,以及在前述前倾面与前述后隙面交叉的交叉棱线部上形成的切削刃,前述切削刃包括在形成有前述前倾面的对向面的拐角部上形成的拐角切削刃、以及在延伸到前述拐角切削刃的两侧的一对边棱部上形成的边棱切削刃,其特征是,在形成有前述前倾面的对向面的前述拐角切削刃的内侧所形成的断屑槽中,具有从该断屑槽的内部朝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前述隆起部包括构成其顶部的顶面,朝向前述拐角切削刃且从前述断屑槽一直延伸到前述顶面的前方隆起面,以及配置在前述前方隆起面的两侧的侧方隆起面,前述顶面与前述前方隆起面及前述侧方隆起面的双方交叉,前述前方隆起面与前述顶面交叉的第1交叉棱线部直线状延伸,前述侧方隆起面与前述顶面交叉的第2交叉棱线部从前述第1交叉棱线部的两侧以具有随着远离前述拐角切削刃而逐渐与相对应的前述边棱切削刃的部分分离的方式延伸,前述前方隆起面朝向外侧呈弯曲成凸状,前述侧方隆起面分别朝向外侧弯曲成凸状。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前方隆起面朝向拐角切削刃的前端侧且从断屑槽一直延伸至顶面,前方隆起面与顶面交叉的第1交叉棱线部直线状延伸,因此,能够以前方隆起面约束切屑而可靠地进行控制。而且,能够将与前方隆起面接触的切屑控制成向一定的方向流动。 由此,能够使与前方隆起面接触的切屑稳定地卷曲。此外,前方隆起面弯曲成凸状。因此, 能够使与前方隆起面接触的切屑迅速脱离该前方隆起面。由此,能够防止前方隆起面与切屑的过度接触,故而能够谋求切屑飞溅的减轻以及切削阻力的减轻。此外,在上述结构中,由于侧方隆起面与顶面交叉的第2交叉棱线部从第1交叉棱线部的两端弯曲成凸状且分别以远离前述拐角切削刃的朝向延伸,前方隆起面朝向外侧弯曲成凸状,因此,从边棱切削刃到侧方隆起面的距离与吃刀深度的增大相对应地变长。由此,能够主要防止从边棱切削刃产生的切屑的飞溅和切削阻力的增大。而且,由于侧方隆起面分别朝向外侧弯曲成凸状,因而能够使与侧方隆起面接触的切屑迅速脱离该侧方隆起面。由此,能够防止侧方隆起面与切屑的过度接触,因而能够谋求切屑飞溅的减轻以及切削阻力的进一步减轻。优选前述拐角切削刃是圆角,前述第1交叉棱线部的长度设定为0. 05mm以上、前述拐角切削刃的曲率半径以下。优选前述前方隆起面与前述侧方隆起面的连接部朝向前述拐角切削刃弯曲成凸状。优选从与前述第1交叉棱线部的直线平行且与前述对向面垂直的断面上看,前述侧方隆起面各自的曲率半径随着远离前述拐角切削刃而逐渐加大。优选从与前述第1交叉棱线部的直线平行且与前述对向面垂直的断面上看,前述侧面隆起面的最高位与最低位的高低差随着与前述拐角切削刃分离而逐渐增加。优选前述边棱切削刃包括高度随着与前述拐角切削刃分离而逐渐减小的倾斜部。根据本专利技术,关于吃刀深度,能够在大范围的切削条件下进行稳定的切屑处理、减轻切削阻力。小吃刀深度时,能够以大宽度的前方隆起面约束切屑而可靠地进行控制。而且,能够将与前方隆起面接触的切屑控制成向一定的方向流动。由此,能够使与前方隆起面接触的切屑稳定地卷曲。而大吃刀深度时,由于侧方隆起面与顶面交叉的第2交叉棱线部从第1交叉棱线部的两端弯曲成凸状且分别以远离拐角切削刃的朝向延伸,因此,从边棱切削刃到侧方隆起面的距离与吃刀深度的增大相对应地加大。由此,能够主要防止从边棱切削刃产生的切屑的飞溅和切削阻力的增大。而且,能够防止侧方隆起面与切屑的过度接触,因而能够谋求切屑飞溅的减轻以及切削阻力的进一步减轻。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3是图1所示的切削刀片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向剖视图; 图5是图3的V-V向剖视图; 图6是图3的VI-VI向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进行说明。该切削刀片如图1及图2所示,是具有大致菱形的外形的板状体。在该切削刀片的对向的菱形面(对向面)之中的一方菱形面上形成有前倾面2,另一方菱形面成为与设在切削工具的工具本体上的刀头座的底面抵接的支承面4。在延伸于前倾面2与支承面4之间的板状体的侧面上形成有后隙面3。后隙面3相对于一方菱形面(前倾面2)以形成锐角的方式交叉,具有正的后角。后角设定在20°以下的程度,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7°。另外,也可以使各后隙面3的后角为0°。在这种情况下,对向的菱形面与各后隙面3成直角交叉,通过有选择地作为前倾面2以及支承面4使用而能够两面使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切削刀片的锐角的拐角部的棱线部上圆弧地形成拐角切削刃5。构成拐角切削刃5的圆弧的曲率半径为0.8mm。在前倾面2与后隙面3交叉的菱形面的边棱部上形成边棱切削刃6。该拐角切削刃5与边棱切削刃6成为与被切削材料相接的切削刃。如图2的例示那样,边棱切削刃6包括随着远离拐角切削刃5而高度逐渐减小的倾斜部6a。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刀片的侧面看过去,倾斜部6a直线倾斜而具有大致一定的倾斜角1A。该倾斜角IA例如可设定为2°以上、15°以下的程度。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 6°。另外,倾斜部6a例如也可以是曲线状或由多个直线构成而倾斜角IA在倾斜部6a的各个位置变化的形态。此外,也可以是边棱切削刃6不包括倾斜部6a的形态。另外,在倾斜部6a是曲线状的情况下,倾斜角IA由倾斜部6a的各个位置上的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的平均值限定。即便是在倾斜部6a为多个倾斜不同的直线部分的情况下,倾斜角IA也由它们的平均值限定。刀片的外轮廓形状不仅可以是菱形,也可以变更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等大致的多边形。至少,前倾面2的一部分、后隙面3的一部分、拐角切削刃5及边棱切削刃6由超硬合金、被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田静惠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钨钛合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