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软质金属材料加工的多边形切削刀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21536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3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软质金属材料加工的多边形切削刀片,刀片本体由上表面、下表面和侧表面以及连接侧表面的圆锥面构成,定位孔位于刀片本体几何形状的中心位置,切削单元分布于两邻边夹角处,所述切削单元包括上表面向下表面凹陷形成的前刀面,前刀面与圆锥面相交形成的主切削刃,前刀面与侧表面相交形成的侧切削刃,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单元还包括自前刀面沿角平分线BI向定位孔依次顺滑联接延伸的凹陷的容屑面、至少两组间隔设置的、横跨角平分线BI对称凸起的凸曲面和联接各组凸曲面的脊峰曲面,所述各组凸曲面和各脊峰曲面通过过渡圆弧面顺滑过渡,形成自容屑面始的扇形波浪状曲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切削用车削刀片,尤其涉及用于软质金属材料加工的多边形切削刀片
技术介绍
软质金属材料通常具有硬度低、刚性差、弹性模量低、延展性高和熔点低等特点,而这些特点直接的影响了软质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对于软质金属材料加工车削刀片结构,一般具有两类结构一类是具有锋利的前角和较大开口的排屑空间,此类结构中前刀面与排屑平台之间以一个平面或一个圆弧面相连接。切削加工中,切屑会沿刀片尖端的前刀片滑行至与排屑平台相连接的平面或圆弧面,再经过排屑平台排出,对于软质金属材料来说,在切削过程中,切屑可能以整体形式沿前刀面在排屑平台移动延伸,并自然卷曲掉落,由于切屑与前刀面接触面积过大,使切削温度升高,导致切屑黏结在刀片的前刀面上,使刀片的实际加工前角发生变化,影响加工质量与刀片的使用寿命。在此过程中,切屑的卷曲,切屑的流向及切屑与前刀面的接触无法人为的控制或预知,切屑也很难折断,尤其是在小进给加工过程中更为明显,致使切屑相互缠绕,损伤已加工工件表面,造成产品光洁度达不到要求。如美国专利US6217264B1公开的切削刀片将前刀面以内的曲面设计成类似于波浪的形状,以减小切屑与切削刀片的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软质金属材料加工的多边形切削刀片,刀片本体由上表面(1)、下表面(2)和侧表面(4)以及连接侧表面的圆锥面(7)构成,定位孔(3)位于刀片本体几何形状的中心位置,切削单元分布于两邻边夹角处,所述切削单元包括上表面(1)向下表面(2)凹陷形成的前刀面(8),前刀面(8)与圆锥面(7)相交形成的主切削刃(5),前刀面(8)与侧表面(4)相交形成的侧切削刃(14),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单元还包括自前刀面(8)沿角平分线(BI)向定位孔(3)依次顺滑联接延伸的凹陷的容屑面(11)、至少两组间隔设置的、横跨角平分线(BI)对称凸起的凸曲面(9)和联接各组凸曲面(9)的脊峰曲面(10),所述各组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软质金属材料加工的多边形切削刀片,刀片本体由上表面(I)、下表面(2)和侧表面(4)以及连接侧表面的圆锥面(7)构成,定位孔(3)位于刀片本体几何形状的中心位置,切削单元分布于两邻边夹角处,所述切削单元包括上表面(I)向下表面(2)凹陷形成的前刀面(8),前刀面⑶与圆锥面(7)相交形成的主切削刃(5),前刀面⑶与侧表面(4)相交形成的侧切削刃(14),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单元还包括自前刀面(8)沿角平分线(BI)向定位孔(3)依次顺滑联接延伸的凹陷的容屑面(11)、至少两组间隔设置的、横跨角平分线(BI)对称凸起的凸曲面(9)和联接各组凸曲面(9)的脊峰曲面(10),所述各组凸曲面(9)和各脊峰曲面(10)通过过渡圆弧面(12)顺滑过渡,形成自容屑面(11)始的扇形波浪状曲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边形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组凸曲面(9)及联接各组凸曲面(9)的脊峰曲面(10)的分布规则是第一组凸曲面(9a)自容屑面(11)凸起,第一脊峰曲面(IOa)自第一组凸曲面(9a)后表面沿角平分线(BI)凸起延伸,第二组凸曲面(9b)横跨于第一脊峰曲面(IOa)上,第二脊峰曲面(IOb)自第二组凸曲面(9b)后表面沿角平分线(BI)凸起延伸,依次,多组凸曲面(9)自容屑面到中心定位孔方向呈波浪状分布,每组凸曲面与角平分线(BI)形成锐角η,η为50° 7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边形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屑面(11)的宽度k为O. 3mm O. 6mm,长度m为O. 4mm 1. 2mm,容屑面(11)为平面且与下表面(2)所形成的虚拟锐角Θ为12。 22°,容屑面(11)通过圆弧过渡面(12)与前刀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强邓剑袁美和谭文清黄立尹江华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欧科亿硬质合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