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装卸镗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21534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3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装卸镗排,其特征在于,包括镗刀,镗刀设于夹刀块上的刀槽内,夹刀块设于镗排主体头部的凹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制造成本低、经济效果好、装卸简单、便于生产车间大规模投入使用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镗排,尤其涉及一种可装卸镗排
技术介绍
目前,生产车间镗床上使用的镗排均为固定式,镗削加工较大尺寸的零件内孔,需装卸更换几档规格尺寸的镗排。其中,固定式镗排更换操作烦琐、耗时长。如果批量加工零件内孔,固定式镗排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固定式镗排更换操作烦琐、耗时长,批量加工零件内孔,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经济效果好、装卸简单的可装卸镗排。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装卸镗排,其特征在于,包括镗刀,镗刀设于夹刀块上的刀槽内,夹刀块设于镗排主体头部的凹槽内。优选地,所述的刀槽为第一刀槽,第一刀槽与第一块螺孔连接,第一刀槽的开口方向设于夹刀块的侧面,夹刀块还包括台阶,台阶的上方设有第一凹凸块,台阶和第一凹凸块均与镗排主体匹配连接。优选地,所述的凹槽为台阶槽,台阶槽与台阶啮合连接,所述的镗排主体包括第一凹凸槽,第一凹凸槽与第一凹凸块啮合连接,台阶槽的顶部与第一主体螺孔连接。优选地,所述的刀槽为第二刀槽,第二刀槽与第二块螺孔连接,第二刀槽的开口方向设于夹刀块的头部,夹刀块还包括单向燕尾块,单向燕尾块的上方设有第二凹凸块,单向燕尾块和第二凹凸块均与镗排主体匹配连接。优选地,所述的凹槽为单向燕尾槽,单向燕尾槽与单向燕尾块啮合连接,所述的镗排主体包括第二凹凸槽,第二凹凸槽与第二凹凸块啮合连接,单向燕尾槽的顶部与第二主体螺孔连接。优选地,所述的刀槽为第三刀槽,第三刀槽与第三块螺孔连接,第三刀槽的开口方向设于夹刀块的侧面,夹刀块还包括燕尾块,燕尾块与镗排主体匹配连接。优选地,所述的凹槽为燕尾槽,燕尾槽与燕尾块啮合连接,燕尾槽与所述镗排主体的第三主体螺孔连接,镗排主体头部的上面设有刻度尺。优选地,所述的夹刀块的数量为2个,2个夹刀块镜像设于镗排主体头部的两端,刀槽的开口向外。优选地,所述的镗排主体的尾部为锥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镗排主体一次装夹于镗床主轴,无需重复进行装卸操作。通过调整夹刀块的在镗排主体上的安装位置,即可镗削加工不同尺寸的零件内孔,省去了镗排的装卸、换装时间。本专利技术的夹刀块设计为多种结构的模块化通用件,夹刀块与镗排主体通过凹凸槽可以完成快速安装,提高了零件加工效率。而且,夹刀块具有体积小、加工成本低,通用性好等优点。本专利技术整体具有制造成本低、经济效果好、装卸简单等优点,便于生产车间大规模投入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可装卸镗排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1的俯视图3为夹刀块的结构示意图4为图3的俯视图5为镗排主体的结构示意图6为图5的俯视图7为一种可装卸镗排的使用操作示意图8为第二种可装卸镗排的结构示意图9为第二种夹刀块的结构示意图10为第二种镗排主体的结构示意图11为第三种可装卸镗排的结构示意图12为第三种夹刀块的结构示意图13为第三种镗排主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为螺钉,2为键刀,3为夹刀块,4为内六角螺钉,5为Il排主体;3-1为第一凹凸块,3-2为台阶,3-3为第一刀槽,3-4为第一块螺孔;5-1为台阶槽,5-2为第一凹凸槽,5-3为第一主体螺孔;6-1为第二凹凸块,6-2为单向燕尾块,6-3为第二刀槽,6-4为第二块螺孔;7-1为单向燕尾槽,7-2为第二凹凸槽,7-3为第二主体螺孔;8-2为燕尾块;8-3为第三刀槽;8-4为第三块螺孔;9-1为燕尾槽,9-3为第三主体螺孔,9-4为刻度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可装卸镗排,镗刀2、夹刀块3、镗排主体5均为可装卸的零件。镗刀2安装在夹刀块3上的刀槽内,夹刀块3安装在镗排主体5头部的凹槽内。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可装卸镗排,如图1-图2所示,为一种可装卸镗排的结构示意图。尾部为锥柄结构的镗排主体5装于镗床主轴上,根据待零件孔的加工尺寸,在镗排主体5头部的两端镜像分别安装一个夹刀块3。如图3-图6所示,夹刀块3的第一凹凸块3-1与镗排主体5的第一凹凸槽5-2之间对齐,并啮合连接,其中,第一凹凸槽5-2中每格间距尺寸固定。凹槽为台阶槽5-1,夹刀块3的台阶3-2与镗排主体5的台阶槽5-1啮合连接。台阶槽5-1的顶部开有第一主体螺孔5-3,通过旋紧内六角螺钉4将夹刀块3固定在镗排主体5上。刀槽为第一刀槽3-3,第一刀槽3-3与第一块螺孔3-4连接,第一刀槽3-3的开口方向开在夹刀块3的侧面,开口向外,将镗刀2安装于夹刀块3上,旋紧螺钉I将镗刀2固定在夹刀块3上。对刀镗削加工零件孔,之后松开内六角螺钉4,根据待零件孔加工尺寸,对称移动夹刀块3 (可根据第一凹凸槽5-2位移的数量进行记数),如图7所示。夹刀块3的第一凹凸块3-1与镗排主体5的第一凹凸槽5-2重新啮合连接,夹紧内六角螺钉4,随后对零件进行镗扩孔操作(后续零件孔镗扩孔操作相同,直到最终完成零件加工)。本专利技术虽然能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但是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可装卸镗排,如图8所示,为第二种可装卸镗排的结构示意图。尾部为锥柄结构的镗排主体5装于镗床主轴上,根据待零件孔的加工尺寸,在镗排主体5头部的两端镜像分别安装一个夹刀块3,如图9-图10所示,夹刀块3的第二凹凸块6-1与镗排主体5的第二凹凸槽7-2之间对齐,并啮合连接,其中,第二凹凸槽7-2中每格间距尺寸固定。凹槽为单向燕尾槽7-1,夹刀块3的单向燕尾块6-2与镗排主体5的单向燕尾槽7-1啮合连接。单向燕尾槽7-1的顶部开有第二主体螺孔7-3,通过旋紧内六角螺钉4将夹刀块3固定在镗排主体5上。刀槽为第二刀槽6-3,第二刀槽6-3与第二块螺孔6-4连接,第二刀槽6-3的开口方向开在夹刀块3的头部,开口向外,将镗刀2安装于夹刀块3上,旋紧螺钉I将镗刀2固定在夹刀块3上。针对待加工管子坡口零件,之后松开内六角螺钉4,根据待零件孔加工尺寸,对称移动夹刀块3 (可根据第二凹凸槽7-2位移的数量进行记数),夹刀块3的第二凹凸块6-1与镗排主体5的第二凹凸槽7-2重新啮合连接,通过单向燕尾槽7-1加强连接,夹紧内六角螺钉4,随后对零件的坡口进行加工。本专利技术虽然能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但是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可装卸镗排,如图11所示,为第三种可装卸镗排的结构示意图。尾部为锥柄结构的镗排主体5装于镗床主轴上,根据待零件孔的加工尺寸,在镗排主体5头部的安装一个夹刀块3,如图12-图13所示,凹槽为燕尾槽9-1,夹刀块3的燕尾块8-2与镗排主体5的燕尾槽9-1啮合连接。燕尾槽9-1的顶部开有第三主体螺孔9-3,通过旋紧内六角螺钉4将夹刀块3固定在镗排主体5上。刀槽为第三刀槽8-3,第三刀槽8-3与第三块螺孔8-4连接,第三刀槽8-3的开口方向开在夹刀块3的侧面,开口向外,将镗刀2安装于夹刀块3上,旋紧螺钉I将镗刀2固定在夹刀块3上。镗排主体5头部端口处作有“距离刻度标记”,即为刻度尺9-4,相对于实施例1或实施例2,镗排主体9头部宽度尺寸减小。针对待加工小孔零件,之后松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装卸镗排,其特征在于,包括镗刀(2),镗刀(2)设于夹刀块(3)上的刀槽内,夹刀块(3)设于镗排主体(5)头部的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装卸镗排,其特征在于,包括镗刀(2),镗刀(2)设于夹刀块(3)上的刀槽内,夹刀块(3)设于镗排主体(5)头部的凹槽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装卸镗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槽为第一刀槽(3-3),第一刀槽(3-3)与第一块螺孔(3-4)连接,第一刀槽(3-3)的开口方向设于夹刀块(3)的侧面,夹刀块(3)还包括台阶(3-2),台阶(3-2)的上方设有第一凹凸块(3-1),台阶(3-2)和第一凹凸块(3-1)均与镗排主体(5)匹配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装卸镗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为台阶槽(5-1),台阶槽(5-1)与台阶(3-2)啮合连接,所述的镗排主体(5)包括第一凹凸槽(5-2),第一凹凸槽(5-2)与第一凹凸块(3-1)啮合连接,台阶槽(5-1)的顶部与第一主体螺孔(5-3)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装卸镗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槽为第二刀槽(6-3),第二刀槽(6-3)与第二块螺孔(6-4)连接,第二刀槽(6-3)的开口方向设于夹刀块(3)的头部,夹刀块(3)还包括单向燕尾块¢-2),单向燕尾块¢-2)的上方设有第二凹凸块¢-1),单向燕尾块¢-2)和第二凹凸块¢-1)均与镗排主体(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力顾卫红贺少锋陆英豪丁海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