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排出气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84343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两级排出气液分离器组件,所述两级排出气液分离器组件包括惯性气液冲击器分离器,所述惯性气液冲击器分离器具有一个或多个喷嘴,所述一个或多个喷嘴使通过的气液流加速;和惯性冲击器,所述惯性冲击器位于所加速的气液流的路径中,并使液体颗粒与所述气液流分离,所述两级排出气液分离器组件还包括凝聚过滤器,所述凝聚过滤器在所述惯性气液冲击器分离器下游,并实现进一步的液体颗粒分离,并且使所分离的液体颗粒凝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液分离器,包括用于内燃发动机的包括为油雾去除和呼吸元件的气液分离器。
技术介绍
本领域已知各种类型的气液分离器。在一种类型中,即惯性气液冲击器分离器,气 液流加速通过一个或多个喷嘴,且在所加速的气液流的路径中设置了惯性冲击器,以使其 方向急剧改变,这则引起液体颗粒与气液流分离。在另一种类型中,凝聚过滤器实现了液体 颗粒分离,并使所分离的液体颗粒凝聚。 在不断的开发努力中出现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上述技术及其组合。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两级排出气液分离器组件的透视图。图2是图1的组件从不同角度的透视图。图3是图1的组件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沿图1的线4-4截取的截面图。图5是图4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沿图2的线6-6截取的放大截面图。图7是图4的结构的一部分的放大正视图。图8是从下面看的图7的结构的透视图。图9是从上面看的图8的部件的透视图。图10是从上面看的图3的部件的透视图。图11是沿图10的线11-11截取的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4示出了两级排出气液分离器组件20,所述两级排出气液分离器组件20包 括外壳22,外壳22具有从上游到下游、从图4的用于接收气液流26的入口 24到用于排出 气体流30的出口 28的流路。在外壳中设置惯性气液冲击器分离器32 (图4-8),且所述惯 性气液冲击器分离器32包括一个或多个喷嘴34,所述一个或多个喷嘴34使通过的气液 流26加速;和惯性冲击器36,所述惯性冲击器36位于加速的气液流的路径中,并使其方 向急剧改变,如图5的38所示,这则引起液体颗粒与气液流分离,如已知的,例如美国专利 6, 290, 738中所示的,该专利在此通过引用并入。外壳中还设置了凝聚过滤器40(图3、4), 所述凝聚过滤器40位于惯性气液冲击分离器32下游,并且实现进一步的液体颗粒分离,并 使所分离的液体颗粒凝聚。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凝聚过滤器40设置在惯性冲击器36上方, 且与所述惯性冲击器36竖直对齐(图4-6)。 外壳22具有第一排出收集室42 (图10、11),所述第一排出收集室42位于惯性气液冲击器分离器32处,并从所述惯性气液冲击器分离器32收集所分离的液体。外壳具有 第二排出收集室44(图4、5),所述第二排出收集室44位于凝聚过滤器40处,并从所述凝 聚过滤器40收集所分离的和所凝聚的液体。排出收集室44在排出收集室42上方间隔开。 外壳具有第一排出口 46和第二排出口 48(图1-3、 10、 11)。排出口 46从惯性气液冲击器分 离器32排出液体。排出口 48从凝聚过滤器40排出液体。 外壳具有位于惯性气液冲击器分离器32处的第一增压室50(图4-7、10、ll)。增 压室50具有提供所提到的第一排出收集室的下部42和用于从惯性气液冲击器分离器32 接收气体的上部52。外壳在凝聚过滤器40处具有第二增压室54。增压室54具有提供所 提到的第二排出收集室的下部44和使气体通过而从凝聚过滤器40到达出口28的上部56。 外壳具有从下增压室50的上部52至上增压室54的上部56的辅助旁路通道58 (图2、6), 用于使气体从惯性气液冲击器分离器32通过增压室50的上部52,然后通过辅助旁路通道 58,然后通过增压室54的上部56到达出口 28。辅助旁路通道58通过盖板59沿其外壳表 面被封闭。在辅助旁路通道中设置压力响应阀60(图6、10、11),该阀在超过增压室50中指 定的气体压力下打开以使气体从第一增压室50通到第二增压室54,且该阀在低于指定的 压力下关闭以阻止气体从增压室50通到增压室5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压力响应阀60被 设置成通过柱塞62由弹簧64向上偏压到闭合位置。当增压室50中的气体压力上升到给 定值以上时,该压力克服弹簧64的偏压,且柱塞62向下移动以打开图6中虚线箭头66所 示的气体路径,以便允许气体通过通道58从增压室50流到增压室54。这在塞紧的凝聚过 滤器40的情况下是理想的,且允许惯性气液冲击器分离器32继续工作。 凝聚过滤器40是沿图3中的轴线68轴向延伸并具有图3-6中的中空内部70的 环形构件。在优选实施方式中,通过环形凝聚过滤器40的流路72是从里到外的,即从中 空内部70然后横向向外通过环形凝聚过滤器40。过滤器40具有上端盖74和下端盖76。 惯性冲击器36在下端盖76处并轴向面向下。流路轴向向上延伸通过一个或多个喷嘴34, 如箭头78所示(图4-8),并对着环形凝聚过滤器40的下端盖76处的惯性冲击器36,然后 如流动箭头80、82所示横向延伸,然后如流动箭头84所示轴向向上进入中空内部70,然后 如流动箭头72所示横向向外通过环形凝聚过滤器40。 图8-10的多个导引通路86、88邻近下端盖76设置,并如图8、5的流动箭头80所 示引导流路从惯性冲击器36开始横向向外远离中空内部70,然后如流动箭头82所示横向 向内朝向中空内部70。多个第一导引通路86在第一横向方向上(图5中向右)以80横向 向外引导流动。多个第二导引通路88在与所提到的第一横向方向相反的第二横向方向上 (图5中向左)横向向内引导流动。流路在碰到外壳侧壁时以弯曲90改变方向。喷嘴34 形成在喷嘴板92中,喷嘴板92在环形凝聚过滤器40的下端盖76之下轴向间隔开。导引 通路86、88由从喷嘴板92轴向向上延伸的多个径向壁94形成。 在一个理想的执行方式中,分离器组件10为用于内燃发动机100的油雾去除和呼 吸元件。外壳22为具有图3的敞开顶部102的杯形构件,敞开顶部102由可移除的盖子 104闭合,使得环形凝聚过滤器40可在移除盖子104后被接触并更换。在优选的实施方式 中,上端盖74为盖子104的一部分,使得移除盖子104能移除作为与所述盖子104成一整 体的子组件的环形凝聚过滤器40。盖子104具有图4的充油管106,所述充油管106从所 述盖子104轴向向下延伸进入环形凝聚过滤器40的中空内部70,用于将油添加到发动机。充油盖108在沿充油管106的内表面的保持螺纹110处以螺纹关系与充油管106接合,且可 从所述充油管106移除,以允许油被注入到充油管106内。充油管106、上端盖74和下端盖 76以及环形凝聚过滤器40为与图3的盖子104成一整体的子组件,且在移除盖子104后可 作为一单元通过敞开顶部102从外壳22移除。子组件包括喷嘴板92,所述喷嘴板92在环 形凝聚过滤器40的下端盖76之下轴向间隔开。喷嘴34形成在喷嘴板92中,且在充油管 106的横向外侧。喷嘴板92具有第一垫圈112,所述第一垫圈112在喷嘴34的横向外侧, 并在环形外壳台肩116处在第一密封位置114处接合外壳。下端盖76具有第二垫圈118, 所述第二垫圈118在上述垫圈112的横向外侧并位于上述垫圈112之上,且在第二密封位 置120处接合外壳。垫圈或密封件112、118可设置为美国专利6,568,540中所公开的,该 专利在此通过引用并入。第二垫圈118的直径比第一垫圈112的直径大。下增压室50的 上部52位于分别在第一垫圈112和第二垫圈118处的第一密封位置114和第二密封位置 120之间。排出收集室44位于垫圈118处的密封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级排出气液分离器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从上游到下游通过所述外壳的流路,且所述外壳具有用于接收气液流的入口和用于排出气体流的出口;惯性气液冲击器分离器,所述惯性气液冲击器分离器位于所述外壳内,包括:一个或多个喷嘴,所述一个或多个喷嘴使通过的所述气液流加速;和惯性冲击器,所述惯性冲击器位于所述加速的气液流的路径中,并使液体颗粒与所述气液流分离;凝聚过滤器,所述凝聚过滤器位于所述外壳内,在所述惯性气液冲击器分离器下游,并实现进一步的液体颗粒分离,并且使所分离的液体颗粒凝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V霍尔兹曼克里斯多佛E霍尔姆布赖恩W施万特
申请(专利权)人:康明斯滤清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