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峰专利>正文

喷雾离心式除尘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63608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喷雾离心式除尘风机,包括由喷雾筒、离心筒及风扇筒相互连接组成的风筒,风筒的左、右两端分别有彼此相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喷雾筒内安装喷雾装置,离心筒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离心筒内安装支架,支架上至少安装一个离心叶轮,风扇筒内安装风机,离心筒外壁上安装外筒,离心筒与外筒之间设有空腔,外筒下端连接水封弯管,水封弯管与空腔相通,呈喇叭状的第一挡水罩连接在离心筒内的右部,第一挡水罩的左端口直径小于右端口直径,第一挡水罩左端口与离心叶轮相对应、右端口与风机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喷雾离心形式去除含尘空气中的粉尘,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空气循环阻力较大、除尘效率较低、能耗较高、风机电机容易烧毁的问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除尘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矿山井下去除作业面环 境空气中粉尘的喷雾离心式除尘风机
技术介绍
目前,在矿山井下作业及隧道施工等粉尘污染比较严重的场地,大都采用滤网式 的除尘装置将含尘空气中的粉尘通过循环过滤形式去除,以此净化作业、施工场地的空气, 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该除尘装置主要是通过网孔极小的滤网来过滤含尘空气中的粉 尘,但是,因滤网在使用当中会吸附越来越多的粉尘,使得空气循环的阻力越来越大,由此 引起风机电机的负荷不断增加,其不仅浪费了能源、影响了除尘效率,而且很容易导致风机 电机因工作电流不断增大而被烧毁。由此,给方方面面带来了诸多烦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雾离心式除尘风机,它采用喷雾离心形式去除含 尘空气中的粉尘,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空气循环阻力较大、除尘效率较低、能耗较高、 风机电机容易烧毁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喷雾离心式除尘风机,包括由喷 雾筒、离心筒及风扇筒相互连接组成的风筒,风筒的左、右两端分别有彼此相通的进风口和 出风口,喷雾筒内安装喷雾装置,离心筒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离心筒内安装支架,支架 上至少安装一个离心叶轮,风扇筒内安装风机,风机由电机和叶轮组成,离心筒外壁上安装 外筒,离心筒与外筒之间设有空腔,外筒下端连接水封弯管,水封弯管与空腔相通,呈喇叭 状的第一挡水罩连接在离心筒内的右部,第一挡水罩的左端口直径小于右端口直径,第一 挡水罩左端口与离心叶轮相对应、右端口与风机相对应;风扇筒内连接设有散热口的护壳, 电机安装在护壳内,叶轮设置在护壳外部左侧并与第一挡水罩的右端口相对应,护壳的圆 周部分直径分别与离心叶轮的轮毂直径及第一挡水罩左端口直径相等。为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完成风扇筒内的右 部连接第二挡水罩,第二挡水罩形状呈喇叭状,第二挡水罩左端口与风机相对应、右端口与 出风口相对应。护壳的圆周部分直径分别与离心叶轮的轮毂直径、第一挡水罩左端口直径 和第二挡水罩左端口直径相等。风扇筒内的底部设有凹槽,出水管与凹槽连接并相通。本技术能够产生的有益效果离心筒外壁上连接外筒,离心筒与外筒之间有 空腔,污水能在此处集中排放,避免了除尘风机右部各部件的污染,减少了维修量,延长了 除尘机的使用寿命。呈喇叭状的第一挡水罩连接在离心筒内的后部,第一挡水罩的左端口 直径小于右端口直径,第一挡水罩左端口与离心叶轮相对应、右端口与风机相对应,所以, 第一挡水罩能够防止离心过程中的水分被空气携带出去,它有效避免了排出空气湿度过大 的问题,故保证了除尘后空气的干燥;因外筒下端连接有与空腔相通的水封弯管,当风机工作时,由于离心筒内处于负压状态,普通排水管在负压作用下很难将污水顺利排出,所以,水封弯管能够通过其返水弯 内的积水来有效封闭负压所产生的气流,以此保证空腔内的污水排出不受影响;因风扇筒内的后部连接第二挡水罩,第二挡水罩与第一挡水罩形状、构造相同,第 二挡水罩左端口与风机相对应、右端口与出风口相对应,所以,第二挡水罩能够进一步防止 离心过程中的水分被空气携带出去,进一步避免了排出空气湿度过大的问题,进一步保证 了除尘后空气的干燥;护壳圆周部分的直径分别与离心叶轮的轮毂直径,以及第一挡水罩或第二挡水罩 左端口的直径相等,所以,它不仅能够大大减少除尘风机内的空气流动阻力,而且能够节约 电能、提高分离效果,并进一步提高除尘效率;风扇筒内的底部设置凹槽,出水管与凹槽连接并相通,它能够随时将风扇筒内的 水滴汇集到凹槽内后排出,以确保风扇筒内的干燥。本技术靠离心结构去除粉尘,所以功率稳定、电机不会烧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述结构中的左、右是以附图1位置为准。本技术喷雾离心式除 尘风机为卧式结构,底部设置支撑座,使用时安装在巷道内。本技术的喷雾离心式除尘风机,包括由喷雾筒1、离心筒11及风扇筒21相互 连接组成的风筒,风筒的左、右两端分别有彼此相通的进风口 3和出风口 4,喷雾筒1内安 装喷雾装置2,离心筒11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1a,离心筒11内安装支架14,支架14上 至少安装一个离心叶轮15,风扇筒21内安装风机,风机由电机M和叶轮22组成,离心筒 11外壁上安装外筒12,离心筒11与外筒12之间设有空腔12a,外筒12下端连接水封弯管 16,水封弯管16与空腔1 相通,呈喇叭状的第一挡水罩13连接在离心筒11内的右部,第 一挡水罩13的左端口直径小于右端口直径,第一挡水罩13左端口与离心叶轮15相对应、 右端口与风机相对应;风扇筒21内连接设有散热口 2 的护壳25,电机M安装在护壳25 内,叶轮22设置在护壳25外部左侧并与第一挡水罩13的右端口相对应,护壳25的圆周部 分直径d4分别与离心叶轮15的轮毂1 直径dl及第一挡水罩13左端口直径d2相等。风扇筒21内的右部连接第二挡水罩沈,第二挡水罩沈形状呈喇叭状,第二挡水 罩沈左端口与风机相对应、右端口与出风口 4相对应。护壳25的圆周部分直径d4分别与 离心叶轮15的轮毂1 直径dl、第一挡水罩13左端口直径d2和第二挡水罩沈左端口直 径d3相等。风扇筒21底部连接出水管28,风扇筒21内的底部设有凹槽27,出水管28与 凹槽27连接并相通。制作时,按上述结构加工好各种零部件组装即可。工作时,风扇筒21内电机M带动叶轮22旋转,此时,喷雾筒1和离心筒11内均 处于负压状态,而风扇筒21内则处于正压状态,开启喷雾装置2,在叶轮22旋转作用下离 心叶轮15自动旋转,离心叶轮由两个排列组成,此时,含尘空气从进风口 3进入风筒后在离 心叶轮15的作用下与水雾相混合,并形成含尘水滴被抛向离心筒11壁上,通过若干个通孔Ila进入空腔12a内,再通过水封弯管16排出。第一挡水罩13遮挡了空气中的水分,避免其进入风扇筒21内,以此保证除尘后空 气的干燥。水封弯管16通过其返水弯内的积水来封闭负压气流,以此保证保证空腔1 内的 污水排出不受影响。第二挡水罩沈进一步防止了离心过程中的水分被空气携带出去,进一步保证了 排出空气的干燥;护壳25圆周部分的直径分别与离心叶轮15的轮毂直径,以及第一挡水罩13和第 二挡水罩沈左端口的直径相等,它能够有效减少空气流动阻力、节约电能、提高除尘效率。风扇筒21内的底部设置凹槽27,出水管观与凹槽27连接并相通,它能够将风扇 筒21内的水滴随时汇集到凹槽27内通过出水管观排出,以保证风扇筒21内的干燥。接线盒23设置在风扇筒21的上部,接线盒23下部的引线管设置在散热口 25a内 并与电机M连接为公知技术。离心筒11内连接支架14,至少一个离心叶轮15分别安装在支架14上为公知技 术。喷雾装置2与水源相接为公知技术。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不仅限于本实施例记载的实施方式,还可以有其它实施 方式完成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图1中5是前支座、6是后支座。本技术的除尘风机为卧式结构,所述的前、后支座安装在除尘风机的中部,以 支撑除尘风机,可在支座上安装滚轮,便于在巷道内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喷雾离心式除尘风机,包括由喷雾筒(1)、离心筒(11)及风扇筒(21)相互连接组成的风筒,风筒的左、右两端分别有彼此相通的进风口(3)和出风口(4),其特征在于:喷雾筒(1)内安装喷雾装置(2),离心筒(11)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1a),离心筒(11)内安装支架(14),支架(14)上至少安装一个离心叶轮(15),风扇筒(21)内安装风机,风机由电机(24)和叶轮(22)组成,离心筒(11)外壁上安装外筒(12),离心筒(11)与外筒(12)之间设有空腔(12a),外筒(12)下端连接水封弯管(16),水封弯管(16)与空腔(12a)相通,呈喇叭状的第一挡水罩(13)连接在离心筒(11)内的右部,第一挡水罩(13)的左端口直径小于右端口直径,第一挡水罩(13)左端口与离心叶轮(15)相对应、右端口与风机相对应;风扇筒(21)内连接设有散热口(25a)的护壳(25),电机(24)安装在护壳(25)内,叶轮(22)设置在护壳(25)外部左侧并与第一挡水罩(13)的右端口相对应,护壳(25)的圆周部分直径(d4)分别与离心叶轮(15)的轮毂(15a)直径(d1)及第一挡水罩(13)左端口直径(d2)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瑱郭峰
申请(专利权)人:郭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