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轧机末机架出口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82305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精轧机末机架出口导板。其解决的问题是把目前的钢板与过渡滑板由平面接触改为线性接触,以减少摩擦,从而提供一种提高产品表面质量。技术措施:其由导板框架、与导板框架连接的滑板、滑板上的筋板组成,其在滑板上装有滚轮,滚轮通过滚轴与筋板上设有的槽连接,在槽上连接有盖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滚动摩擦代替原来的滑动接触,降低摩擦,减少了带钢下表面划伤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精轧机,尤其属于精轧机末机架出口导板
技术介绍
为了使带钢能够顺利的从精轧机组出口过渡到G辊道,在精轧机组出口处一般设 置过渡辊或导板。就目前在精轧机组出口处设置导板而言,其存在的不足是带钢从精轧机 组轧辊出来至带钢在卷取机卷上建立张力这段时间里,带钢与出口导板接触。如导板磨损 到凸凹不平程度时,如不及时更换,则会对带钢下表面造成划伤,影响钢板表面质量。但由 于过渡滑板的更换比较麻烦,一旦需要更换,则只能停机进行,进而对生产有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把目前得钢板与过渡滑板由平面接触改为线性接触, 以减少摩擦,从而提供一种提高产品表面质量,降低废品率精轧机末机架出口导板。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措施精轧机末机架出口导板,由导板框架、与导板框架连接的滑板、滑板上的筋板组 成,其特征在于在滑板上装有滚轮,滚轮通过滚轴与筋板上设有的槽连接,在槽上连接有盖板。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使用滚动摩擦代替原来的滑动接触,降低摩擦,减 少了带钢下表面划伤率。附图说明图1为精轧机末机架出口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筋板与滚轮连接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板框架,2-滑板,3-筋板,4-滚轮,5-滚轴,6-槽,7-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精轧机末机架出口导板,由导板框架1、与导板框架1连接的滑板2、滑板2上的筋 板3组成。其在滑板2上均勻布局2个/3个/5个滚轮4,滚轮4为空心或实心;当滚轮4 为空心时,将滚轴5穿过滚轮4 ;当滚轮4为实心时,将两段滚轴5分别采用焊接或螺纹连 接在滚轮4两侧端面的中心线上;在滑板2上安装滚轮4处的两侧筋板3上加工槽6 ;将滚 轮4上两端的滚轴5放置在槽6内,然后在每个槽6上采用螺栓连接盖板7。当钢带在运行 时,滚轮4受钢带的带动而使滚轴5在槽6内转动。权利要求1.精轧机末机架出口导板,由导板框架、与导板框架连接的滑板、滑板上的筋板组成, 其特征在于在滑板上装有滚轮,滚轮通过滚轴与筋板上设有的槽连接,在槽上连接有盖 板。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精轧机末机架出口导板。其解决的问题是把目前的钢板与过渡滑板由平面接触改为线性接触,以减少摩擦,从而提供一种提高产品表面质量。技术措施其由导板框架、与导板框架连接的滑板、滑板上的筋板组成,其在滑板上装有滚轮,滚轮通过滚轴与筋板上设有的槽连接,在槽上连接有盖板。本技术使用滚动摩擦代替原来的滑动接触,降低摩擦,减少了带钢下表面划伤率。文档编号B21B39/16GK201823765SQ20102058105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8日专利技术者周锐, 夏文选, 张鹏, 曹庭琪, 蒋利, 陈春杰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精轧机末机架出口导板,由导板框架、与导板框架连接的滑板、滑板上的筋板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滑板上装有滚轮,滚轮通过滚轴与筋板上设有的槽连接,在槽上连接有盖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夏文选蒋利陈春杰曹庭琪周锐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