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74230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既满足乘坐舒适性又满足操纵稳定性的充气轮胎。充气轮胎(1)具有位于带束层(7)的径向外侧的冠带层(9),冠带层(9)包括冠带帘布层(9A),其中,冠带帘线设置成相对于轮胎的周向成5度或更小的角度。冠带层(9)由胎冠冠带帘布层(9C)和胎肩冠带帘布层(9S)形成,所述胎冠冠带帘布层设置在带束层(7)的中心部分并且由低模量帘线(9Y1)构成,所述胎肩冠带帘布层由高模量帘线(9Y2)构成并且设置在胎冠冠带帘布层(9C)的相对侧。胎面橡胶(2G)由硬的胎冠橡胶部分(2C)和软的胎肩橡胶部分(2S)形成,所述胎冠橡胶部分(2C)设置在胎冠冠带帘布层(9C)的径向外侧,所述胎肩橡胶部分(2S)设置在胎肩冠带帘布层(9S)的径向外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其能够在不使操纵稳定性劣化的情况下改善乘坐舒适性和道路噪声性能。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子午线轮胎中,提出了一种用于在车辆高速行驶时抑制带束层运动(例如,隆起等)的技术,并且通过在带束层与胎面橡胶之间提供冠带层而因此改善了操纵稳定性,所述冠带层是通过将冠带帘线设置成基本上平行于轮胎的周向而制成。例如,下面的专利文献1提出了所谓的组合冠带,其中冠带层包括位于靠近带束层边缘的一对侧部部分以及位于侧部部分之间的中心部分,并且,设置在侧部部分中的冠带帘线的模量大于中心部分的冠带帘线的模量。 专利文献1 :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 2005-263137。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进一步研究了关于包括这种组合冠带的充气轮胎。因此发现,通过与冠带帘线模量相关地改变胎面橡胶的硬度,可以在不使操纵稳定性劣化的情况下改善乘坐舒适性和道路噪声性能。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是基于在由高模量帘线制成的胎肩冠带帘布层的径向外侧设置覆盖带束层的两个端部部分的软橡胶材料,并且在由低模量帘线制成的胎冠冠带帘布层的径向外侧设置覆盖带束层的中心部分的硬橡胶材料。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特别是一种用于客车的充气轮胎,其能够在不使操纵稳定性劣化的情况下改善乘坐舒适性和道路噪声性能。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 环面状的胎体,所述胎体从胎面部分经过每个胎侧部分延伸至每个胎圈部分中的胎圈芯, 带束层,所述带束层由至少两个带束帘布层制成,所述至少两个带束帘布层设置在胎体的径向外侧并位于胎面的内侧、并且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线成15至40度的角度设置的带束帘线, 冠带层,所述冠带层由冠带帘布层制成,所述冠带帘布层设置在带束层的径向外侧并且具有相对于轮胎的周向成不大于5度的角度设置的冠带帘线,禾口 胎面橡胶,所述胎面橡胶设置在冠带层的径向外侧;其中 冠带帘布层是通过沿轮胎的宽度方向设置如下的冠带帘布层而形成 胎冠冠带帘布层,所述胎冠冠带帘布层覆盖带束层的中心部分并且由用于冠带帘线的低模量帘线制成,禾口 —对胎肩冠带帘布层,所述一对胎肩冠带帘布层覆盖带束层的两个端部部分并且3由与上述低模量帘线相比具有较高模量的用于冠带帘线的高模量帘线制成,并且 胎面橡胶包括 胎冠橡胶部分,所述胎冠橡胶部分由硬橡胶材料制成并且设置在胎冠冠带帘布层的径向外侧,禾口 胎肩橡胶部分,所述胎肩橡胶部分由与胎冠部分相比较软的橡胶材料制成并且设置在每个胎肩冠带帘布层的径向外侧。 冠带帘线的模量的含义与JIS(日本工业标准)L1017的"化纤轮胎帘子线试验方法"的第8. 8条中描述的"初始抗拉强度"相同。初始抗拉强度的试验条件如下,并且采用十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 试验机器INTESCO有限公司生产的2005型材料试验机 试验温度20摄氏度 试验湿度65% 夹紧部分之间的试验材料件的长度250mm试验速度300mm/分钟 橡胶的硬度意指在23摄氏度的环境下利用根据JIS K6253中得知的JIS A-型硬度计所测量的A-型硬度计硬度。 在此说明书中,除非另外指出,否则轮胎各部分的测量是通过安装在标准轮辋(未示出)上、处于未加载的标准状态下并充气到标准压力的轮胎来确定。"标准轮辋"是设计轮辋,其可以是通过标准组织官方认可的用于轮胎的轮辋,即,JATMA(日本车辆轮胎制造商协会)中的"标准轮辋(standard rim) "、 TRA(美国轮胎轮辋协会)中的"设计轮辋(designrim) "、 ETRTO(欧洲轮胎轮辋技术组织)中的"测量轮辋(measuring rim)"等。标准压力是官方认可的用于轮胎的压力,例如,JATMA中的"最大气压(maximum airpressure) "、 ETRTO中的"充气压力(inflationpressure) "、 TRA中的"不同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载极限(Tire Load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表中给出的最大压力等。然而,在轿车轮胎的情况下,采用180kPa作为标准压力。 专利技术效果 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通过 设置在带束层的两个端部的径向外侧并且由难以变形的高模量帘线制成的胎肩冠带帘布层,以及 设置在胎面部分的中心部分的硬的胎冠橡胶部分, 可以防止转向稳定性劣化。 通过 设置在带束层的中心部分的径向外侧并且由可变形的低模量帘线制成的胎冠冠带帘布层,以及 设置在上述胎肩冠带帘布层的径向外侧的软的胎肩橡胶部分, 可以改善乘坐舒适性和噪声性能。 此外分别地,在上述低模量帘线的外侧设置有硬质橡胶,在高模量帘线的外侧设置有软质橡胶。例如,这样有助于防止沿胎面的宽度方向产生大的刚度差,因此,在直线行驶和转弯过程中适度均衡地改善了转向稳定性、乘坐舒适性以及噪声性能。此外,在整个胎面部分的刚度平衡得到调节,于是当轮胎受到外力时,可以响应变形而灵活地移动同时改善其性能,即,可以改善所谓的瞬时特性。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横截面图。图2是其胎面部分的展开图。图3是图1中所示的胎面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胎面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说明用于制造胎面橡胶的方法的横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充气轮胎2胎面部分2G胎面橡胶2C胎冠橡胶部分2S胎肩橡胶部分3胎侧部分4胎圈部分5胎圈芯6胎体7带束层9帘布层9A冠带帘布层9C胎冠冠带帘布层9S胎肩冠带帘布层9Y1低模量帘线9Y2高模量帘线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在下文中基于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标准充气的情况下轮胎子午线截面右侧的包括轮胎轴线的横截面图。图2是胎面部分的展开图(部分横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是用于轿车的无内胎轮胎并具有环面状的胎体6,其从胎面部分2经过胎侧部分3延伸至每个胎圈部分4中的胎圈芯5 ;带束层7,其设置在胎体6的径向外侧并设置在胎面部分2内;冠带层9,其设置在带束层7的径向外侧;以及胎面橡胶2G,其设置在冠带层9的径向外侧。 上述胎体6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在该示例中为两个胎体帘布层6A和6B。胎体帘布层6A和6B是由在胎体帘线上覆盖有薄的顶覆橡胶的帘线帘布层制成。如图2所示,例如,胎体帘线6Y设置成相对于轮胎赤道线C成60至90度的角度。上述胎体帘线6Y的材料的优选示例是诸如聚酯、尼龙、人造纤维以及芳族聚酰胺的有机纤维;然而,取决于轮5胎的种类还可以采用钢丝帘线。 上述的胎体帘布层6A和6B分别具有环面状的主体部分6a,所述主体部分6a从胎面部分2经过过胎侧部分3延伸至胎圈部分4中的胎圈芯5 ;以及反包部分6b,所述反包部分6b从上述主体部分6a径向地向外延伸,并且围绕胎圈芯5从轴向内侧向轴向外侧反包。在主体部分6a和反包部分6b之间存在胎圈三角胶8,其由硬质橡胶制成并且以渐縮的方式从胎圈芯5径向向外延伸。 上述带束层7由至少两个带束帘布层制成,其中,带束帘线7Y设置成相对于轮胎赤道线C例如成15至40度的小角度。本实施方式的带束层7由两个带束帘布层——径向内侧带束帘布层7A和径向外侧带束帘布层7B——制成。帘线以不同的定向交叠,以致在各帘布层中的带束帘线7Y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环面状的胎体,所述胎体从胎面部分经过每个胎侧部分延伸至每个胎圈部分中的胎圈芯,带束层,所述带束层由至少两个带束帘布层制成,所述至少两个带束帘布层设置在所述胎体的径向外侧并位于所述胎面部分的内侧、并且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线成15至40度的角度设置的带束帘线,冠带层,所述冠带层由冠带帘布层制成,所述冠带帘布层设置在所述带束层的径向外侧并且具有相对于所述轮胎的周向成不大于5度的角度设置的冠带帘线,和胎面橡胶,所述胎面橡胶设置在所述冠带层的径向外侧;其中所述冠带帘布层是通过沿所述轮胎的宽度方向设置如下的冠带帘布层而形成:胎冠冠带帘布层,所述胎冠冠带帘布层覆盖所述带束层的中心部分并且由用于所述冠带帘线的低模量帘线制成,和一对胎肩冠带帘布层,所述一对胎肩冠带帘布层覆盖所述带束层的两个端部部分并且由与所述低模量帘线相比具有较高模量的用于所述冠带帘线的高模量帘线制成,并且所述胎面橡胶包括:胎冠橡胶部分,所述胎冠橡胶部分由硬橡胶材料制成并且设置在所述胎冠冠带帘布层的径向外侧,和胎肩橡胶部分,所述胎肩橡胶部分由与所述胎冠部分相比较软的橡胶材料制成并且设置在每个所述胎肩冠带帘布层的径向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中伸好半谷正裕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