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安全带的导向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74222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安全带的导向构造,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减轻因座椅安全带使乘员胸部受到的压迫感。该车辆用座椅安全带的导向构造能够对挂在落座在座椅(11)上的乘员(Mn)状态下的安全带(25)中的、挂在所述乘员(Mn)的肩部的部分(15a)进行引导,并比上部框架(22)更向上方且比左右的侧框架(21)更向前方伸出。安全带(25)追随乘员(Mn)的移动。由此,在车辆的碰撞时,能够通过安全带(25)阻挡整个从肩部(51)到侧腹(52)的部分。通过安全带(25)阻挡整个从肩部(51)到侧腹(52)的部分,由此,能够使作用在胸部(Ch)的冲击分散,能够减轻乘员(Mn)受到的压迫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引导车辆用座椅安全带的安全带导向构造。
技术介绍
乘员落座在车辆用座椅上时,乘员使用座椅安全带将自己的身体限制在车辆用座 椅上。一般使用的座椅安全带装置之一即3点支承式座椅安全带由从乘员的肩部束缚在胸 部上的肩部带和束缚在腰部的腰部带构成。这样的座椅安全带广泛公知(例如,参照专利 文献1(图1)。)。使用专利文献1公开的3点支承式座椅安全带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具有在碰撞时 朝向乘员的胸部展开来保护乘员的胸部的胸部保护用膨胀部;在碰撞时朝向乘员的后头部 展开来保护乘员的头部及颈部的头部·颈部保护用膨胀部。然而,大多车辆使用的3点支承式座椅安全带在乘员没有落座的情况下被自动地 收卷。被收卷的座椅安全带被收纳在例如缩进器(安全带收卷器)中。在乘员落座的情况 下,将被收纳的座椅安全带从上固定器拉出,并安装座椅安全带。在安装座椅安全带的情况 下,以能够将座椅安全带束缚在乘员的肩部的方式将上固定器设置在比乘员的肩部高的位置。搭载有这样的座椅安全带装置的车辆与前方的障碍物碰撞时,落座在座椅上的乘 员的上半身朝向前方倾倒。但是,乘员的胸部被肩部带限制。由此,乘员的胸部感到强压迫 感。期望减少这样的压迫感。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125937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技术,在车辆与前方的障碍物碰撞时,能够通过座椅安 全带减轻乘员胸部受到的压迫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的导向构造,其特征在于,车辆用座椅 的座椅靠背框架由沿上下延伸的左右的侧框架和架设在这些左右的侧框架的上端之间的 上部框架构成,在所述左右的侧框架和所述上部框架之间的左右的角部中的、与从设置在 车身侧部的座椅安全带装置拉出的安全带相面对的一侧的角部上设置安全带导向部件,该 安全带导向部件能够对挂在落座在所述座椅上的乘员状态下的所述安全带中的、挂在所述 乘员的肩部的部分进行引导,并比所述上部框架更向上方且比所述左右的侧框架更向前方 伸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的导向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 导向部件由一个线状的部件构成,该线状的部件从所述上部框架向上方延伸,并从其上端 向前方且向下方弯曲,并延伸到位于所述一侧的角部的所述侧框架。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中,设置有对安全带中的、挂在乘员的肩部的部分进行引导的安全带导向部件。在因车辆与前方的障碍物碰撞,落座在座椅上的乘员的上半身向前 方倾倒的情况下,安全带被安全带导向部件引导,在安全带导向部件上移动。即,安全带追 随乘员的移动。由此,车辆碰撞时,能够通过安全带阻挡整个从肩部到胸部的部分。通过安 全带阻挡整个从肩部到胸部的部分,由此,能够使施加在胸部上的冲击分散,能够减轻乘员 受到的压迫感。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中,安全带导向部件由一个线状的部件构成。S卩,通过使一 个线状的部件弯曲形成,来制造安全带导向部件。由于使一个线状的部件弯曲形成,所以能 够价格便宜地制造安全带导向部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导向构造、座椅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座椅安全带、导向构造、座椅的侧视图。图3是说明在车辆碰撞时座椅安全带对乘员进行的动作的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1...座椅,12...座椅安全带装置,20...座椅靠背框架,21...侧框架,22...上 部框架,25...安全带,33...车身,40...安全带导向部件,41...角部,Mn...乘员, Sh...肩部。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以下说明。实施例关于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及座椅安全带的导向构造,根据附图进行说明。图1表示从正面观察车辆10具有的座椅11和座椅安全带装置12的状态。图2 表示从侧面观察座椅11和座椅安全带装置12的状态。图1及图2所示的车辆10例示了 右舵车。座椅11作为供驾驶者Mn (乘员Mn)(图2)落座的驾驶席被例示。座椅安全带装 置12例示了驾驶者Mn用的装置。如图1及图2所示,车辆10具有座椅11及座椅安全带装置12。座椅11由座垫 15、座椅靠背16和头枕17构成。座椅靠背16通过座椅靠背框架20支承。座椅靠背框架20由以下部件构成沿上下延伸的左右的侧框架21L、21R(L、R是表 示左右的符号。以落座在座椅11上的乘员Mn为基准,左为L,右为R。以下相同。);架设 在这些左右的侧框架21L、21R的上端之间的上部框架22 ;—体地设置在该上部框架22的 前方的头枕支承部件23。头枕支承部件23用于支承头枕17。座椅安全带装置12是通过安全带25 (座椅安全带、带状织物(webbing))限制落 座于座椅11上的乘员Mn的部件,具有缩进器27 (安全带收卷器27)。通过该座椅安全带装 置12,能够将同时限制乘员Mn的一侧的肩部Si和腰部Wa的安全带25通过缩进器27收卷。座椅安全带装置12是将安全带25通过上固定器28、中央固定器四和下固定器 31这三个固定器支承的3点支承式的结构。上固定器观(贯穿固定器28)在车身33的侧 部被设置在右侧的中柱36的上部。中央固定器四相对于座椅11,在上固定器观的相反侧的下部,被设置在座垫15侧部。下固定器31被设置在中央固定器四相反侧的、座垫15侧 部。安全带25由限制乘员Mn的一侧的肩部的肩部带2 和限制乘员Mn的腰部的腰 部带2 构成。舌片37以沿安全带长度方向能够移动的方式被设置在肩部带2 和腰部 带2 之间(安全带25的折回部)。该舌片37是相对于固定在中央固定器四上的带扣 38能够拆卸地单按式(one touch)安装的结构。然而,座椅靠背框架20在其上部角部具有用于引导安全带25的安全带导向部件 40。详细地说,该安全带导向部件40被设置在左右的侧框架21L、21R和上部框架22的、左 右的角部41L、41R中的一侧的角部41R上,该一侧的角部41R面向从设置于车身33的侧部 的座椅安全带装置12拉出的肩部带25a(安全带25)。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右侧的中柱36上设置有缩进器27及上固定器观,所以与此 对应地在右侧的角部4IR上设置安全带导向部件40。此外,在左侧的中柱上设置有缩进器 27及上固定器28的情况下,与此对应地在左侧的角部41L上设置安全带导向部件40。这样的安全带导向部件40,在被束缚于落座在座椅11上的乘员Mn上的状态的安 全带25中,能够将束缚在乘员Mn的右侧的肩部证(乘员的肩Sh)的部分即在肩部带25a 中右侧的肩部证附近的部分向前下方引导,并能够将该部分向比上部框架22更向上方且 比左右的侧框架21L、21R更向前方地拉出。安全带导向部件40由一个线状的部件构成,该线状的部件从上部框架22向上方 延伸、并从其上端43向前方且向下方弯曲,同时一直延伸到位于右侧的角部41R(—侧的角 部41R)的右侧的侧框架21R。通过对一个线状的部件进行弯曲加工,能够制造安全带导向 部件40,从而能够价格便宜地制造安全带导向部件40。安全带导向部件40的两端例如通 过焊接、螺栓固定、铆接被接合在上部框架22及右侧的侧框架21R上。用于构成安全带导向部件40的线状的部件优选采用具有规定弹性的金属,例如 钢琴线等“弹簧钢”。这里,线状的部件除了线材以外还包括细长管。更具体地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座椅安全带的导向构造,其特征在于,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框架由沿上下延伸的左右的侧框架和架设在这些左右的侧框架的上端之间的上部框架构成,在所述左右的侧框架和所述上部框架之间的左右的角部中的、与从设置在车身侧部的座椅安全带装置拉出的安全带相面对的一侧的角部上设置安全带导向部件,该安全带导向部件能够对挂在落座在所述座椅上的乘员状态下的所述安全带中的、挂在所述乘员的肩部的部分进行引导,并比所述上部框架更向上方且比所述左右的侧框架更向前方伸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智刚益子雄一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