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行四边形的伸缩四连杆关节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98907 阅读:1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基于平行四边形的伸缩四连杆关节传动机构,属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刚体(1)、第二刚体(2)、第三杆(3)、第四杆(4)。其中第一刚体(1)一端与第二刚体(2)一端铰连;第三杆(3)一端与第一刚体(1)中间铰接;第三杆(3)另一端与第四杆(4)一端铰接;第四杆(4)另一端与第二刚体(2)中间通过铰链连接;上述四个铰接点构成平行四边形。在第一刚体(1)上设有第五铰接点(9);在第三铰接点(7)和第五铰接点(9)之间通过铰接方式安装有直线移动副。该机构比单纯的伸缩四连杆具有运动输出更为稳定特点,提高了足式机器人关节的运动性能,为机构轻巧、运动高效的足式机器人关节设计提供机构创新和优化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技术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平行四边形的伸缩四连杆关 节传动机构,主要应用于液压等直线驱动的足式机器人转动关节设计。
技术介绍
足式机器人是当今机器人研究领域最为前沿的课题之一,它集机械、电子、计算 机、材料、传感器、控制技术及人工智能等多门学科于一体,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智能化和自 动化研究水平,同时也作为一个国家高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各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相继投 入巨资开展研究。具有高承载能力的液压驱动足式机器人具有优越的移动能力的同时又具备良好 的负载能力,将在军事、山地救援、林地勘测等特殊复杂环境下有巨大的需求背景。液压缸直线驱动实现足式机器人关节转动方式,通常采用伸缩四连杆机构实现, (如美国军方的Bigdog四足机器人、山东大学荣学文专利技术的《具有质心调整装置的液压驱动 四足机器人移动机构》(申请号201010153672. 8))。由于传统的伸缩四连杆机构运动时会 出现运动关节转速与液压缸移动速度之间速比k随不同运动位置而明显不同。由于足式机 器人关节受力的复杂性及其特殊性,即在关节运动速度和驱动力矩大小这两者的均衡性上 有特殊要求,对关节运动机构设计具有较高的设计要求。一般在关节运动到往返两个极限 位置时关节通常需要较大的驱动力矩,而此时的伸缩四连杆机构的速比k较大使得必须选 择更大驱动功率的液压缸才能满足,选择更大功率的液压缸更不利于足式机器人机构轻巧 的客观要求;而处于中间状态时所需的驱动力矩有可能较小,选择大功率的液压缸又不必 要。这种传统的伸缩四连杆机构在同等功率的液压驱动时足式机器人关节凸显输出力矩和 转动速度的不均衡缺点,使得关节运动控制难度增加,不利于足式机器人运动实现,也阻碍 了液压驱动足式机器人关节设计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平行四边形的伸缩四连杆关节传动机构,该机构 使运动关节转速与液压缸移动速度之间速比k在不同运动位置时基本保持相同,在同等功 率的液压驱动的足式机器人关节运动不同位置时输出力矩和转速均较为均衡,降低了足式 机器人关节运动控制的难度,优化了足式机器人机构关节传动设计。一种平行四边形的伸缩四连杆关节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刚体、第二刚体、第三杆、第四杆。其中第一刚体一端与第二刚体一端铰连, 铰接点称为第一铰接点;第三杆一端与第一刚体中间铰接,铰接点称为第二铰接点;第三 杆另一端与第四杆一端铰接,铰接点称为第三铰接点;第四杆另一端与第二刚体中间通过 铰链连接,铰接点称为第四铰接点;其中第一铰接点到第二铰接点的距离与第三铰接点 到第四铰接点的距离相等,第二铰接点到第三铰接点的距离与第四铰接点到第一铰接点的 距离相等.在第一刚体上还设有第五铰接点;在第三铰接点和第五铰接点之间通过铰接方式安装有直线移动副,具有往返直线移动能力。实际常用的主要为液压缸或气压缸或或丝 杠直线移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现有的液压驱动足式机器人中均采用伸缩四连杆机构实现 液压直线驱动带动关节转动,因此本专利技术注重提出基于平行四边形的伸缩四连杆关节传动 机构,使运动关节转速与液压缸移动速度之间速比k在不同运动位置时基本保持相同。基 于平行四边形的伸缩四连杆关节传动机构运动时,通过直线移动装置带动平行四边形杆件 转动,最终实现第一刚体和第二刚体之间转角变化,完成了液压缸或气压缸等装置的这种 直线运动到关节转动的运动传动。由于平行四边形的运动特点,使得驱动伸缩四连杆运动 的力与转动关节点之间力臂变化较小,比单纯的伸缩四连杆具有运动输出更为稳定特点, 提高了足式机器人关节的运动性能,为机构轻巧、运动高效的足式机器人关节设计提供机 构创新和优化方式。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直线运动到关节转动的运动传动,结合平行四边形的运动特点,比 单纯的伸缩四连杆具有运动输出更为稳定特点,为机构轻巧、运动高效的足式机器人关节 设计提供机构创新和优化方式。2、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运动原理清晰、运动实现方便,满足足式机器人在不同条件 下关节特殊运动的性能要求。3、本专利技术在增加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的条件下,改善了原有伸缩四连杆机构性 能,提高了足式机器人关节运动性能,降低了液压等直线驱动的足式机器人关节的控制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基于平行四边形的伸缩四连杆关节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基于平行四边形的伸缩四连杆关节传动机构实例图3是本专利技术基于平行四边形的伸缩四连杆关节传动机构运动示意图; 图4-1是本专利技术基于平行四边形的伸缩四连杆关节传动机构运动状态1示意图; 图4-2是本专利技术基于平行四边形的伸缩四连杆关节传动机构运动状态2示意图; 图4-3是本专利技术基于平行四边形的伸缩四连杆关节传动机构运动状态3示意图; 图5-1是本专利技术基于平行四边形的伸缩四连杆关节传动机构某尺寸下的运动仿真图; 图5-2是本专利技术基于平行四边形的伸缩四连杆关节传动机构该尺寸下输入量与输出 量数据比较上述图中标号名称1、第一刚体;2、第二刚体;3、第三杆;4、第四杆;5、第一铰接 点;6、第二铰接点;7、第三铰接点;8、第四铰接点;9、第五铰接点。图中厂为直线驱动力;Γ为关节所需关节驱动力矩。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图1、2、3、4-1、4-2、4-3、5-1、5-2,本实施例为一种基于平行四边形的伸缩四连杆 关节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刚体1、第二刚体2、第三杆3、第四杆4。如图2所示为基于平行四边形的伸缩四连杆关节传动机构的实例图,其中第一刚 体1 一端与第二刚体2 —端铰连,铰接点称为第一铰接点5 ;第三杆3 —端与第一刚体1中 间铰接,铰接点称为第二铰接点6 ;第三杆3另一端与第四杆4 一端铰接,铰接点称为第三 铰接点7 ;第四杆4另一端与第二刚体2中间通过铰链连接,铰接点称为第四铰接点8 ;其 中第一铰接点5到第二铰接点的距离6与第三铰接点7到第四铰接点8的距离相等,第二 铰接点6到第三铰接点的距离7与第四铰接点8到第一铰接点5的距离相等.在第一刚体 1上还设有第五铰接点9 ;在第三铰接点7和第五铰接点9之间通过铰接方式安装有直线移 动副。该直线移动副为液压缸驱动装置,具有往返直线移动能力。如图3所示为基于平行四边形的伸缩四连杆关节传动机构运动示意图,上述直线 移动副的驱动力厂实现直线移动,驱动基于平行四边形的伸缩四连杆,完成关节力矩Γ输 出,实现关节转动。本实例实施方式不限定于如图2的机构所示,而更广泛地衍生到与本机 构运动简图相同运动原理的机构。如图4-1所示,基于平行四边形的伸缩四连杆关节传动机构运动状态1,直线移动 副处于最长值时的机构运动状态;如图4-2所示,基于平行四边形的伸缩四连杆关节传动 机构运动状态2,直线移动副处于中间值时的机构运动状态;如图4-3所示,基于平行四边 形的伸缩四连杆关节传动机构运动状态3,直线移动副处于最短值时的机构运动状态。同 理,基于平行四边形的伸缩四连杆关节传动机构中直线移动副的直线移动实现关节的往返 转动,保证了直线驱动实现关节转动的运动传动方式,可应用于液压等直线驱动的足式机 器人关节运动的机构设计。如图5-1所示,基于平行四边形的伸缩四连杆关节传动机构,在第三杆3和第 四杆4的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平行四边形的伸缩四连杆关节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刚体(1)、第二刚体(2)、第三杆(3)、第四杆(4);其中第一刚体(1)一端与第二刚体(2)一端铰连,铰接点称为第一铰接点(5);第三杆(3)一端与第一刚体(1)中间铰接,铰接点称为第二铰接点(6);第三杆(3)另一端与第四杆(4)一端铰接,铰接点称为第三铰接点(7);第四杆(4)另一端与第二刚体(2)中间通过铰链连接,铰接点称为第四铰接点(8); 其中第一铰接点(5)到第二铰接点的距离(6)与第三铰接点(7)到第四铰接点(8)的距离相等,第二铰接点(6)到第三铰接点的距离(7)与第四铰接点(8)到第一铰接点(5)的距离相等;在第一刚体(1)上还设有第五铰接点(9);在第三铰接点(7)和第五铰接点(9)之间通过铰接方式安装有直线移动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志伟戴振东郭策张昊李宏凯于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