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87188 阅读:3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在车身架上支承有同乘者用踏板,在从上方以及两侧方覆盖车身架的低底板部的底板罩以及乘车用座椅的下方,同乘者用踏板能够在展开位置和向车身罩侧折叠的收容位置之间动作,所述展开位置从具有从侧方覆盖车身架后部的座椅侧罩的车身罩突出,其中,能够以低成本容易地进行车身罩中的同乘者用踏板周边的零件更换。在底板罩(43)上设置有收容处于收容位置的同乘者用踏板(33)的收容凹部(70),与底板罩(43)以及座椅侧罩(44)分体形成的座椅下罩(45)沿收容凹部(70)的上缘向后上方倾斜并从侧面观察配置在底板罩(43)以及座椅侧罩(44)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其具有车身架,该车身架在前端部具有以能够对 转向手柄进行转向的方式支承的头管,并且具有位于所述头管后方的低底板部;乘车用座 椅,具有驾驶员用座椅部以及同乘者用座椅部,并且配置在将所述低底板部夹在其与所述 头管之间的位置;车身罩,具有从上方以及两侧方覆盖所述低底板部的底板罩以及在所述 乘车用座椅的下方从侧方覆盖所述车身架后部的座椅侧罩;同乘者用踏板,能够供落座在 所述同乘者用座椅部上的同乘者放置脚,并能够在从所述车身罩突出的展开位置以及向所 述车身罩侧折叠的收容位置之间动作,并支承在所述车身架上。
技术介绍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一种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具有用于放置落座在被配置于驾 驶员用座椅部后方的同乘者用座椅部上的同乘者的脚的大致杆状的同乘者用踏板,将不使 用时被折叠的同乘者用踏板沿形成为回飞棒形状的回飞棒罩的后部收纳。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第3938652号公报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中,通过改变回飞棒罩的颜色或材 质,使该回飞棒罩成为特征,从而实现了设计上的自由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展开及收纳时 的同乘者用踏板以及使脚放置在展开的同乘者用踏板上时的脚与周边的罩接触的情况较 多,与其他罩相比,存在容易受损伤的倾向,如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在使收纳同乘 者用踏板的部分及其周边作为单一零件即回飞棒罩的情况下,在受损伤情况下进行更换 时,必须更换整个回飞棒罩,存在更换零件的成本上升的倾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研发,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其能够以低 成本容易地进行车身罩中的同乘者用踏板周边的零件更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具有车身架,该车身架在前端部 具有以能够转向的方式支承转向手柄的头管,并且具有位于所述头管的后方的低底板部; 乘车用座椅,具有驾驶员用座椅部以及同乘者用座椅部,并且配置在将所述低底板部夹在 其与所述头管之间的位置;车身罩,具有从上方以及两侧方覆盖所述低底板部的底板罩、以 及在所述乘车用座椅的下方从侧方覆盖所述车身架的后部的座椅侧罩;同乘者用踏板,能 够在供落座于所述同乘者用座椅部上的同乘者放置脚且从所述车身罩突出的展开位置、和 向所述车身罩侧折叠的收容位置之间动作,并支承在所述车身架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 板罩上设置有收容处于所述收容位置的所述同乘者用踏板的收容凹部,构成所述车身罩的 一部分且与所述底板罩和所述座椅侧罩分体地形成的座椅下罩沿所述收容凹部的上缘向 后上方倾斜,并从侧面观察配置在所述底板罩以及所述座椅侧罩之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是在第一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同乘者用踏板上 设置有供同乘者放置脚的平面状的脚载置面,所述同乘者用踏板以在所述同乘者用踏板的所述展开位置上、所述脚载置面向前上方倾斜的方式支承在所述车身架上。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是在第一或第二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座椅下罩、所述底 板罩以及所述座椅侧罩相互以不同色调被着色。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是在第一 第三特征的任一项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座椅侧罩的 下部以及所述座椅下罩的上部以联合地形成弯曲凹部的方式向内侧凹陷地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五 特征是在第四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弯曲凹部以向后上方倾斜 的方式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特征是在第一 第五特征的任一项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底板罩由以 下部件构成能够供落座于所述驾驶员用座椅部上的驾驶员放置脚且从上方覆盖所述低底 板部的踏板底板罩;与该踏板底板罩分体地形成且与踏板底板罩的左右两侧连设并从侧方 覆盖所述低底板部的一对侧底板罩,在所述踏板底板罩上,构成所述收容凹部的内端封闭 部的踏板相对壁部以与处于所述收容位置的所述同乘者用踏板相对的方式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七特征是在第一 第六特征的任一项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同乘者用 座椅部的后部,从侧面观察以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在后轮的上方配置有扶手杆行李架,在上 下方向上,在所述后轮以及所述扶手杆行李架之间配置有尾灯,与所述座椅侧罩分体的后 部侧罩从侧面观察配置在所述扶手杆行李架的下方且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所述座椅侧罩 以及所述尾灯之间。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第八特征是在第七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座椅侧罩以及所述 后部侧罩相互以不同色调被着色。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在从上方以及两侧方覆盖车身架的低底板部的底板罩 上,设置有收容处于收容位置的同乘者用踏板的收容凹部,从侧面观察,配置于底板罩、和 在乘车用座椅的下方从侧方覆盖车身架后部的座椅侧罩之间的座椅下罩,与底板罩以及座 椅侧罩分体地形成,从而即使在使用同乘者用踏板时座椅下罩受损伤,只要更换较小型的 座椅下罩即可,能够以低成本容易地进行更换零件的更换。另外,由于座椅下罩沿收容凹部 的上缘向后上方倾斜,所以在落座于同乘者用座椅部的同乘者使脚从后上方向前下方延伸 并放置于同乘者用踏板上时,通过形成与该脚的运动相适合的形状,能够有效地使容易受 损伤的部分成为其他部件,能够使座椅下罩进一步小型化。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由于供同乘者放置脚的平面状的脚载置面设置于 同乘者用踏板上,所以能够较大地确保同乘者用踏板与脚的接触面积,从而谋求安稳感的 提高。另外,落座于同乘者用座椅部的同乘者的脚朝向前上方,而在同乘者用踏板的展开位 置,脚载置面向前上方倾斜,由此,同乘者能够没有不适感地将脚放置于同乘者用踏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由于座椅下罩的色调、底板罩以及座椅侧罩的色调不同, 所以能够成为设计上的特点,并且车身侧面的座椅侧罩的色彩占有面积变小,能够使车辆 看上去紧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由于座椅侧罩的下部以及座椅下罩的上部向内侧凹陷, 并联合地形成弯曲凹部,所以能够对沿车身侧面流动的行驶风进行整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特征,通过使弯曲凹部向后上方倾斜,能够更有效地对沿车身 侧面流动的行驶风进行整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特征,在与侧底板罩分体的踏板底板罩上,与处于收容位置的 同乘者用踏板相对的踏板相对壁部以构成收容凹部的内端封闭部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 实现零件个数的降低。即,踏板底板中的供驾驶员放置脚的部位存在被附着在驾驶员的脚 上的泥沙等损伤的可能性,因此不能够涂装,另外,收容凹部的内端封闭部与载置在处于 展 开位置的同乘者用踏板上的同乘者的脚的侧面接触而容易受损伤,也不能够涂装,所以,通 过将不能涂装的部位作为同一零件即踏板底板罩连续地形成,能够降低零件数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特征,在同乘者用座椅部的后部以从侧面观察一部分重叠的方 式在后轮上方配置有扶手杆行李架,在该扶手杆行李架和后轮之间配置有尾灯,与座椅侧 罩分体的后部侧罩从侧面观察配置在扶手杆行李架的下方且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在座椅 侧罩以及尾灯之间,所以,即使在因同乘者对扶手杆行李架进行抓握时、或将货物捆绑在扶 手杆行李架上时的绳索等的接触而弄伤扶手杆行李架的下方的罩即后部侧罩,也能够只更 换较小型的后部侧罩即可,能够以低成本进行零件的更换。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特征,由于座椅侧罩以及后部侧罩的色调相互以不同色 调着色,所以能够成为设计上的特点,并且车身侧面的座椅侧罩的色彩占有面积变小,能够 使车辆看上去紧凑。附图说明图1是省略了车身罩的状态下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侧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具有:车身架(F),该车身架(F)在前端部具有以能够转向的方式支承转向手柄(12)的头管(13),并且所述车身架具有位于所述头管(13)的后方的低底板部(20);乘车用座椅(28),具有驾驶员用座椅部(28a)以及同乘者用座椅部(28b),并且配置在将所述低底板部(20)夹在其与所述头管(13)之间的位置;车身罩(35),具有能够供落座于所述驾驶员用座椅部(28a)上的驾驶员放置脚且从上方以及两侧方覆盖所述低底板部(20)的底板罩(43)、以及在所述乘车用座椅(28)的下方从侧方覆盖所述车身架(F)的后部的座椅侧罩(44);同乘者用踏板(33),能够在能够供落座于所述同乘者用座椅部(28b)上的同乘者放置脚且从所述车身罩(35)突出的展开位置、和向所述车身罩(35)侧折叠的收容位置之间动作,并支承在所述车身架(F)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罩(43)上设置有收容处于所述收容位置的所述同乘者用踏板(33)的收容凹部(70),构成所述车身罩(35)的一部分且与所述底板罩(43)和所述座椅侧罩(44)分体地形成的座椅下罩(45)沿所述收容凹部(70)的上缘向后上方倾斜,并从侧面观察配置在所述底板罩(43)以及所述座椅侧罩(44)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友松利晴重松玄一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