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车型摩托车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3353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国民车型摩托车骨架,略成U型,包括最前端的头管,与头管连接的主结构管以构成前半段部分,在主结构管后端部位设有一主结构板,该主结构板前端部位与主结构管后端部位固定结合,并往后及往下延伸,再包括一与主结构管以直接或间接固定结合的左、右侧上副结构管,以及与主结构板和左、右侧上副结构管结合的左、右侧下副结构管。(*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国民车型摩托车骨架。附图说明图1A所示为现有国民车型90,其摩托车骨架91(如图1B所示),基本上为一U型结构,主要为广泛的用途使用,例如身材矮小或者着裙装的骑士,或者在后座装载物品的情况下,骑士不需跨脚上车。现有国民车型摩托车骨架91多为前半部92采用很粗的钢管结构,而后半部93则采用钢板冲压焊接成型,再与前半部92焊接为一体,而两者之间需要有较大的重叠接合面才可提供足够的强度。由于后半部93的钢板冲压结构体积庞大,故需要大型模具来制作,模具制作费高,且外观受限于模具,故难以变更设计,需再重新设计整体钢板冲压的形状,再者摩托车骨架重,制造及组装成本增高,这些缺点应加以解决,间接提高生产效率及竞争优势。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国民车型摩托车骨架,制造成本较低,组装迅速,焊接快速且不影响组装精度。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国民车型摩托车骨架,它包括一头管,其上端与摩托车手把结合;一主结构管,具有主结构管前端及主结构管后端,所述主结构管前端与所述头管固定结合,并倾斜往后及往下延伸;头管加强片,加强固定所述主结构管与头管的连结;一主结构板,位于所述主结构管后端部位,其前端部位与所述主结构管后端部位固定结合,并以一体方式往后及往下延伸,所述主结构板上并设有引擎悬吊孔以悬吊引擎;一左侧上副结构管,位于所述主结构管的左侧,其前端与所述主结构管直接或间接固定结合,并倾斜往后及往上延伸;一右侧上副结构管,位于所述主结构管的右侧,其前端与所述主结构管固定结合,并倾斜往后及往上延伸;一横向枢轴管,以横向方式设于所述主结构板;左侧下副结构管,位于所述主结构管的左侧,其前端与所述主结构板的左侧固定结合,并倾斜往后及往上延伸,最后与所述左侧上副结构管固定结合;右侧下副结构管,位于所述主结构管的右侧,其前端与所述主结构板的右侧固定结合,并倾斜往后及往上延伸,最后与所述右侧上副结构管固定结合。本技术装置的优点在于,摩托车骨架的变更可仅是局部性的,或完全不需要变更亦可改良骨架结构;譬如改变左侧及右侧上副结构管的长度或者是倾斜角度,而配合座位较长的设计,但又不需要变更其他骨架结构。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A为现有国民车型摩托车的外视图;图1B为现有国民车型摩托车骨架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主结构板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与摩托车其他结构的组立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参阅图2至5所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为便于描述本技术国民车型摩托车骨架10,前端指靠近摩托车前轮72,而后端指靠近摩托车后轮73。本技术摩托车骨架10略成U型,前后两端位置较高而中间位置较低,其中头管20位于最前端,大略成中空管状,其与摩托车手把71结合。本技术的前半段部分由一具有前端31及后端32的主结构管30所构成,其中主结构管前端31与头管20固定结合,且以头管加强片21加强固定主结构管30与头管20的连结;主结构管30由头管20位置以倾斜方式往后及往下延伸至大约摩托车骨架结构10的中间区域。在主结构管后端32部位设有一主结构板40,该主结构板40由外将主结构管后端32部分包住,其前端部位与主结构管后端32部位固定结合,并以一体方式往后及往下延伸。在本实施例中,主结构板40由左侧主结构板41与右侧主结构板42结合而成,且在与主结构管后端32结合的部位形成一U型凹槽44,刚好可与主结构管后端32紧密贴合,而焊接时只需绕着U型凹槽44的边缘而得以快速焊接。一横向枢轴管43设于主结构管30的最后端位置,并且贯穿主结构板40,即固定结合于主结构板40上,横向枢轴管43的主要作用在于枢接后轮连杆76。另外主结构板40悬吊引擎74,即在主结构板40适当部位设有引擎悬吊孔75,由于引擎悬吊孔75位置精度高,而所有引擎悬吊孔75皆设于主结构板40上,故无因焊接而造成各引擎悬吊孔75之间相对位置改变,所以主结构板40的设置使得引擎74装设简单。另外一左侧上副结构管51及一右侧上副结构管52分别位于主结构管30的左、右侧,其前端与主结构管30可以直接或间接固定结合,并倾斜往后及往上延伸,在本实施例中,一上副结构管连结板55先焊接于主结构管30上,其中上副结构管连结板55两侧为平面的侧板551,而左侧上副结构管51及右侧上副结构管52的前端先加工成扁平状,再焊接于上副结构管连结板55的侧板551上,由于为两平面的焊接,可加快焊接速度。在左、右侧上副结构管51、52上方适当部位并设有一后避震器接合座57,以便固定后避震器77的上端。为加强左侧及右侧上副结构管51、52的强度,左侧下副结构管53及右侧下副结构管54分别位于主结构管30的左、右侧,而其前端与主结构板40的左、右侧固定结合,并倾斜往后及往上延伸,最后与左侧及右侧上副结构管51、52固定结合。在本实施例中,左侧与右侧下副结构管53、54并没有对称,主要为装配其他零件而考虑下副结构管的位置,而是否对称并非本技术的重点。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仅摩托车骨架10的形状略有不同,但基本设计理念一致,而主要最大不同点在于左、右侧上副结构管51、52与左、右侧下副结构管53、54下方更包括了左、右各一副结构管加强片56以加强连结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国民车型摩托车骨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头管,其上端与摩托车手把结合;一主结构管,具有主结构管前端及主结构管后端,所述主结构管前端与所述头管固定结合,并倾斜往后及往下延伸;头管加强片,加强固定所述主结构管与头管的连结;一主结构板,位于所述主结构管后端部位,其前端部位与所述主结构管后端部位固定结合,并以一体方式往后及往下延伸,所述主结构板上并设有引擎悬吊孔以悬吊引擎;一左侧上副结构管,位于所述主结构管的左侧,其前端与所述主结构管直接或间接固定结合,并倾斜往后及往上延伸;一右侧上副结构管,位于所述主结构管的右侧,其前端与所述主结构管固定结合,并倾斜往后及往上延伸;一横向枢轴管,以横向方式设于所述主结构板;左侧下副结构管,位于所述主结构管的左侧,其前端与所述主结构板的左侧固定结合,并倾斜往后及往上延伸,最后与所述左侧上副结构管固定结合;右侧下副结构管,位于所述主结构管的右侧,其前端与所述主结构板的右侧固定结合,并倾斜往后及往上延伸,最后与所述右侧上副结构管固定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国民车型摩托车骨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头管,其上端与摩托车手把结合;一主结构管,具有主结构管前端及主结构管后端,所述主结构管前端与所述头管固定结合,并倾斜往后及往下延伸;头管加强片,加强固定所述主结构管与头管的连结;一主结构板,位于所述主结构管后端部位,其前端部位与所述主结构管后端部位固定结合,并以一体方式往后及往下延伸,所述主结构板上并设有引擎悬吊孔以悬吊引擎;一左侧上副结构管,位于所述主结构管的左侧,其前端与所述主结构管直接或间接固定结合,并倾斜往后及往上延伸;一右侧上副结构管,位于所述主结构管的右侧,其前端与所述主结构管固定结合,并倾斜往后及往上延伸;一横向枢轴管,以横向方式设于所述主结构板;左侧下副结构管,位于所述主结构管的左侧,其前端与所述主结构板的左侧固定结合,并倾斜往后及往上延伸,最后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谯致吴铭峰
申请(专利权)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