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组合式凸轮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77212 阅读:9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内部五大关键零部件之一的凸轮轴,主要提出的一种空心组合式凸轮轴,主要包括凸轮(1)、芯轴管(2)和轴颈环(3);所述的凸轮(1)和轴颈环(3)套置在芯轴管(2)上,所述凸轮(1)和轴颈环(3)的内壁均具有锯齿状的凸起,且凸起部分位于同一圆周上,其圆周内径与芯轴管的外径尺寸相同,构成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凸轮和轴颈环的内腔均具有锯齿状的凸起,有效地防止了凸轮和芯轴管发生相对滑动,从而提高凸轮轴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内部五大关键零部件之一的凸轮轴,主要提出一种空心组 合式凸轮轴。
技术介绍
目前,在节能减排、降低成本的前提下,汽车零部件的轻量化成为必然的发展趋 势。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分,其中凸轮轴作为发动机的五大关键零件(缸体、缸盖、曲 轴、连杆、凸轮轴)之一,其加工直接影响了整车性能,因此对凸轮轴的制造工艺提出了较 高的要求。凸轮轴大多把一根棒料整体加工成成品,其工艺流程较为复杂,加工成本高,不能 满足节能减排、降低成本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空心组合式凸轮轴。为完成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心组合式凸轮轴, 主要包括凸轮、芯轴管和轴颈环;所述的凸轮和轴颈环套置在芯轴管上,所述凸轮和轴颈环 的内壁均具有锯齿状的凸起,且凸起部分位于同一圆周上,其圆周内径与芯轴管的外径尺 寸相同,构成过盈配合。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空心组合式凸轮轴,在凸轮和轴颈环的内腔均具有锯齿状 的凸起,有效地防止了凸轮和芯轴管发生相对滑动,从而提高凸轮轴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图3是图1的B-B剖面图。图中1、凸轮,2、芯轴管,3、轴颈环。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加以说明一种空心组合式凸轮轴,主要包括凸轮1、芯轴管2和轴颈环3 ;所述的凸轮1和轴 颈环3套置在芯轴管2上,所述凸轮1和轴颈环2的内壁均具有锯齿状的凸起,且凸起部分 位于同一圆周上,其圆周内径与芯轴管的外径尺寸相同,构成过盈配合。权利要求一种空心组合式凸轮轴,主要包括凸轮(1)、芯轴管(2)和轴颈环(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1)和轴颈环(3)套置在芯轴管(2)上,所述凸轮(1)和轴颈环(3)的内壁均具有锯齿状的凸起,且凸起部分位于同一圆周上,其圆周内径与芯轴管的外径尺寸相同,构成过盈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内部五大关键零部件之一的凸轮轴,主要提出的一种空心组合式凸轮轴,主要包括凸轮(1)、芯轴管(2)和轴颈环(3);所述的凸轮(1)和轴颈环(3)套置在芯轴管(2)上,所述凸轮(1)和轴颈环(3)的内壁均具有锯齿状的凸起,且凸起部分位于同一圆周上,其圆周内径与芯轴管的外径尺寸相同,构成过盈配合。本技术凸轮和轴颈环的内腔均具有锯齿状的凸起,有效地防止了凸轮和芯轴管发生相对滑动,从而提高凸轮轴使用寿命。文档编号F16H53/02GK201599072SQ20092025844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5日专利技术者宋志真, 李昌坤, 陈学文 申请人:洛阳宇正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李昌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心组合式凸轮轴,主要包括凸轮(1)、芯轴管(2)和轴颈环(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1)和轴颈环(3)套置在芯轴管(2)上,所述凸轮(1)和轴颈环(3)的内壁均具有锯齿状的凸起,且凸起部分位于同一圆周上,其圆周内径与芯轴管的外径尺寸相同,构成过盈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昌坤宋志真陈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宇正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李昌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