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助力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98109 阅读:3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助力机械手,包括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和夹具依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轴与一个蓄能装置连接。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保护工件和助力机械手不易损坏,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助力机械手
技术介绍
现在很多行业都有助力机械手的应用。目前,通常使用的助力机械手一般 在抓取工件时利用气能,为了便于安装等操作,助力机械手一般会利用气动平 衡设计,以气能来保持平衡,助力机械手一般依次设有第一轴、第二轴、第三 轴,在进行作业时,由于从气源到夹具的管路较长,气能需要经过这三个轴之 后才能到达夹具部分,夹具抓取工件的一瞬间,管路中的气压损失较大,气动 平衡的功能会由于缺少气压而瞬间失效,容易造成工件的快速下降,甚至造成 工件和助力机械手相关部件损坏的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助力机械手,以达到在实际作业中抓取工件时较 好地保持气动平衡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助力机械手, 包括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和夹具依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轴与 一个蓄能装置连接。一种新型助力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能装置为气源入口、单向阀 和蓄能器依次连接,气源入口与单向阀的进气端连接,单向阀的出气端与蓄能 器的进口端连接。一种新型助力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能器的出口端与第一轴连接。 一种新型助力机械手,采用了上述结构,在作业中夹具抓取工件时能较好 地保持平衡,保护工件和助力机械手不易损坏,且本助力机械手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在图1中,1、第一轴;2、第二轴;3、第三轴;4、夹具;5、气源入口;6、单向阀;7、蓄能器;8、工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所示一种新型助力机械手,包括第一轴l、第二轴2、第三轴3和夹具4依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轴1与一个蓄能装置连接。蓄能装置为气源入口5、单向阀6和蓄能器7依次连接,气源入口5与单向阀6的进气端连接,单向阀6的出气端与蓄能器7的进口端连接。蓄能器7的出口端与第一轴1连接。在助力机械手进行作业时,由工厂供应的气能从气源入口 5流经单向阀6,通过蓄能器7到助力机械手的第一轴1,再通过第二轴2、第三轴3—直到机械手的夹具4,使得夹具4抓取工件8。在夹具4抓取工件8的瞬间,用气量急剧增加,由于系统中安装有蓄能器7,此时蓄能器7储备的气能释放出来,保持了整个系统的气压,从而保证了工件8的抓取和释放瞬间的平稳性。另外,当气源突然断气后,单向阀6可以保护蓄能器7中的气能不会回流到气源管路中,此时,系统相当于由蓄能器7供应气能,而蓄能器7中储存的气能可以满足一次操作所需气能,蓄能器7容积可为6升。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助力机械手,包括第一轴(1)、第二轴(2)、第三轴(3)和夹具(4)依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轴(1)与一个蓄能装置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新型助力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能 装置为气源入口 (5)、单向阀(6)和蓄能器(7)依次连接,气源入口 (5)与 单向阀(6)的进气端连接,单向阀(6)的出气端与蓄能器(7)的进口端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助力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蓄能器(7)的出口端与第一轴(1)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助力机械手,包括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和夹具依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轴与一个蓄能装置连接。采用了上述结构,本技术具有能够保护工件和助力机械手不易损坏,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的优点。文档编号B25J19/00GK201389857SQ200920143609公开日2010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8日专利技术者卞桢斌, 祭 黄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助力机械手,包括第一轴(1)、第二轴(2)、第三轴(3)和夹具(4)依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轴(1)与一个蓄能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桢斌黄祭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