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8041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制剂,其特征在于,含有A群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球菌荚膜多糖-蛋白结合物,C群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球菌荚膜多糖-蛋白结合物,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蛋白结合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细菌荚膜多糖与蛋白结合的疫苗制剂,特别是一种A群、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荚膜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和流感嗜血杆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流脑是一种人类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只感染人类。人与人之间通过飞沫或分泌物直接传染,通常情况下,这种接触使对方成为一个健康带菌者,根据年龄和环境的不同,10-50%的人可成为带菌者。在人体抵抗力下降及特定环境影响下,奈瑟氏脑膜炎球菌可以侵入血流,继而发病,通常发生在接触该菌后的一周内。该病来势非常凶猛,伴有严重脑膜感染的综合症状,严重的全身症状主要有败血症、休克、出血、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内脏出血,病死率较高,尽管抗生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病死率仍维持在5-10%之间。脑膜炎奈瑟氏菌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的病原菌,根据其荚膜多糖的特异性可将脑膜炎奈瑟氏菌分成A、B、C、D、29E、H、I、K、L、W135、X、Y和Z 13个血清群,所有血清群的细菌均可致病,但A、B、C、Y和W135毒力最强,上述5个血清群占病例数的95%以上,其中A群、C群传染性最强,是引起流脑流行最常见的菌株。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疫苗是第一个用于预防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球菌感染的疫苗,应用以后,使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得以大幅度的降低。受A群流脑多糖疫苗的启示,相继研制出了C群、Y群、以及W135群流脑多糖单价疫苗以及含A、C、Y、W135四种流脑多糖成分的联合疫苗。由于各国均以A群流脑、C群流脑流行为主,因此,目前各国使用的疫苗主要为A群流脑多糖疫苗、C群流脑多糖疫苗等。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是引起儿童细菌性脑炎、肺炎、蜂窝组织炎等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在使用有效的疫苗前,美国每年有16000~25000多名儿童因Hib引起感染。其中60%的儿童患上最严重的Hib感染并发症——细菌性脑炎。其中10%因脑炎致死,许多幸存者则造成严重的永久性功能丧失。其他感染包括菌血症、肺炎、脓胸、心包炎、蜂窝组织炎、脓毒性关节炎及会咽炎等。1988~1991年期间,最初获准对大婴幼儿进行Hib结合疫苗接种,以后又获准对小婴幼儿进行接种,使Hib侵袭性疾病及相关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减少。过去几年里,Hib疾病患病人数降低了95%,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将5岁以下儿童的Hib疾病作为一种可采用疫苗加以控制的疾病,并计划1996年消除;到1997年7月,该目标已接近实现但尚未完全达到。值得说明的是,在对18个月以下儿童广泛使用疫苗前,Hib疾病发病率已开始下降。其可能是由于Hib结合疫苗降低了较大儿童的无症状携带率,而导致了18个月以下儿童的感染风险降低。这种“群体免疫”作用所达到的效果是使用疫苗前未预料到的,Hib结合疫苗的成功免疫,为研究及预防由其他含多糖荚膜的细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Hib及其他荚膜细菌的荚膜多糖抗原是其毒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其一直是疫苗研制的标靶。已知这些多糖的特异性抗体可使机体产生保护作用抵抗疾病侵袭。尽管多糖抗原在婴儿中通常没有免疫原性,但当其与载体蛋白共价结合时,则免疫原性明显增强。多糖蛋白结合物可为机体对多糖的免疫应答提供T细胞介导的途径,从而影响了结合疫苗再免疫后产生的抗体的数量和类型。近年来,这种结合疫苗已广泛用于婴儿免疫以预防Hib侵袭性疾病。细菌多糖属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具有以下特点(1)在幼小动物或婴幼儿体内只能产生微弱的免疫反应,甚至不产生免疫反应,免疫反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2)产生低亲和力的抗体,主要为IgM和少量的IgG抗体;(3)只产生短暂的免疫反应,不具备反复接种时的免疫记忆和免疫增强效应;(4)容易产生免疫耐受;(5)普通的佐剂对这种抗原不易起到免疫增强作用。2岁以下的婴幼儿胸腺发育不成熟,对多糖抗原的反应性较差,多糖进入机体后不能被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不能产生有效的抗体,因此对2岁以下的儿童注射多糖疫苗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为了增强细菌多糖疫苗刺激机体免疫应答反应的能力,Goebel和Avery早于1929年就首次成功地用化学方法将肺炎球菌的第3型荚膜多糖共价结合至蛋白质载体上去制备多糖—蛋白质结合疫苗。这种结合疫苗能大大增强家兔对多糖抗原的免疫反应。这是因为蛋白质载体将T细胞非依赖性的多糖抗原转变成T细胞依赖性抗原,从而能启动T辅助淋巴细胞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增强效应。鉴于2岁以下儿童对多糖免疫接种无反应的事实,为了保护此年龄段的儿童免受感染,可将流脑多糖抗原偶联到载体蛋白上,改变抗原的提呈方式,刺激机体对多糖产生有效的保护性抗体,动物实验表明此举大大地增强了多糖的免疫原性,人体临床观察表明,用此种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免疫3月龄的婴儿,可以产生有效的免疫。1987年,世界上第一个多糖蛋白结合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Hib)被美国FDA批准进入市场。作为结合疫苗的载体,必须选择安全有效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必须对人体没有毒性,也不会引起变态反应,同时又能增强多糖的免疫原性,因此可供选择的种类并不多。目前使用的载体主要为微生物来源的蛋白质,例如现成的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疫苗,经基因突变发生减毒的白喉毒素以及细菌的外膜蛋白质等,而且已经用于临床。蛋白质载体也可以源于与多糖同一菌种的致病菌,例如B型嗜血流感杆菌多糖偶联疫苗可以用该菌的外膜蛋白质作为载体;肺炎球菌多糖偶联疫苗可以用肺炎的溶血素蛋白质作为载体,其优点是能具有对不同型别的肺炎球菌感染有交叉免疫保护效果。还有一些细菌的毒素蛋白质也可作为载体,例如霍乱毒素、霍乱毒素的B亚单位和大肠杆菌的不耐热肠毒素,因为它们具有佐剂的效应。另外还有绿脓杆菌的外毒素A、P6和一些高分子外膜蛋白质,以及不相关的蛋白质,如人血清蛋白等,但是这些蛋白质载体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尚未用于临床。至今已经研制成功多种不同的单价细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结合疫苗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能增强婴幼儿对细菌多糖的免疫反应。由于结合疫苗能激活T辅助性淋巴细胞和形成T记忆细胞,重复接种能产生记忆性免疫增强作用,使主要为IgG的抗细菌多糖抗原的抗体水平剧增,对婴幼儿接种后能产生较为持久的免疫保护力。(2)细菌的多糖—蛋白质结合疫苗可成为二价疫苗。这是因为结合疫苗可同时产生针对多糖和蛋白质载体的抗体反应(3)能增强老年人和某些免疫功能低下或有缺陷的病人对细菌多糖抗原的免疫反应。老年人的免疫功能随年龄的增大而下降,因此对细菌多糖的免疫应答能力很差。例如肺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肺炎多糖和蛋白质的结合疫苗就可以增强疫苗对老年人的免疫保护力。也有报道免疫功能低下的艾滋病患者对结合疫苗产生的抗体反应要远胜于多糖疫苗。结合疫苗也可使一些缺乏对细菌多糖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的个体产生高效价的抗多糖抗原的抗体。(4)结合疫苗具有载体蛋白质的效应。事先或同时接种蛋白质载体会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因而能增强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给预先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的动物注射B型嗜血流感杆菌多糖和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只需要接种一次就能使动物产生达到免疫保护水平的抗B型嗜血流感杆菌多糖的抗体。此外,如果将两种混合接种,也能增强对疫苗多糖抗原的免疫反应。但是,如果先接种多糖结合疫苗,再接种破伤风类毒素,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健蒋先敏吴冠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绿竹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