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壁结构强化轮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34787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侧壁结构强化轮圈,包括:一环圈状的内环壁以及二个连接该内环壁的左右两侧的侧壁。所述侧壁都包括一个连接该内环壁的加强段以及一个连接该加强段的嵌卡段。所述加强段都包括内外间隔的一内壁部与一外壁部、至少一连接所述内、外壁部的连接壁部以及至少二个由内、外壁部及连接壁部界定出的中空道,所述内壁部、外壁部与连接壁部共同形成至少一个呈H型的结构体,而且结构体与中空道的大小由远离至邻近该内环壁而逐渐变小。通过H型结构设计并配合其大小排列,提供该加强段一个抗扭力结构体,进而加强侧壁的结构强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圏,特别涉及一种安装于自行车的 轮圏。
技术介绍
参阅图l、图2,为一种已知自行车轮圈l,用于供多条辐射 排列的轮辐钢丝21架设,并包括一个圈围成环形并具有多个间 隔的内安装孔lll的内环壁ll以及二个分别连"t妄该内环壁ll的 左右两侧的侧壁12,所述侧壁12与内环壁ll共同界定出 一环嵌 槽13,该环嵌槽13具有一邻近该内环壁ll的第一空间131以及一 个远离该内环壁11并供 一 轮胎2 2嵌卡的第二空间13 2 。而上述侧 壁12都包括一个连4妄该内环壁ll的摊f接部121、 一个与衔接部 121间隔并对应该环嵌槽13的第二空间132的外端部122以及一 个连接在该衔接部121与外端部12 2之间的扩大部12 3 ,所述扩大 部123包括一个接孔124,此接孔124用于供一接轴10插接,以将 该轮圏l的两相反端连结固定而使轮圏l成环圈状。一般轮圏l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轮胎22在转动时同时与地面 接触,轮胎22与地面接触处使得侧壁12经常会受到 一些平行于 地面且向外推扳的侧向力F1以及其它如图2箭头所示作用于轮 圈1上的应力,所述力量传送至侧壁12上,如果应力较大而且侧 壁12的结构强度不足时,侧壁12容易受上述应力的作用而向外 变形,如此会造成该环嵌槽13的开口变大而降低该轮胎22的嵌 装稳固性。此外,轮胎22与地面摩擦接触处同时也承受如F2所 示垂直图面方向的摩擦力应力而传送到侧壁12。前述各种作用 力在自行车转弯的动作过程中,不断地因车体倾斜而变换作用位置及方向,所述作用力产生的力矩可简单地以一不断变化中的扭力T为代表。另一方面,因车体倾斜度改变而将要接近地面与将要远离 地面的轮圏1的侧壁12,其受作用力的情况是由小变大及由大变 小,因此,以轮圈l本体某处的一小段而言,其不只在单一时间 点受扭力T的作用,其在某一小段的时间上,也承受多向变化 的扭力T的作用,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刹车时,侧壁12还会受 到图未示出的刹车块的摩擦。因此轮圈l在使用时,如果侧壁12 的结构强度不足,就会导致轮圏l易于损坏断裂,而且使用安全 性不足。虽然在一结构体中设置中空通道可提升结构体的抗扭力特 性,但是上述轮圈1的每一侧壁12只设有一中空的接孔124所形 成的通道,此种单一通道仍然不足以提供侧壁12足够的抗扭力 强度。因此目前市面上有一种双层轮圈,所述双层轮圏还包括 一个与该内环壁ll间隔并连结在所述侧壁12间的外环壁,通过 该外环壁连结两个侧壁12以提供侧壁12向内的拉力,用以抵抗 前述向外的作用力Fl,然而,只是增加设置外环壁还是无法提 供侧壁足够的结构强度,而且双层轮圈的设计与制造上较为复 杂,因此市面上仍有许多单层轮圈被广泛使用,所以对于单层 轮圈作结构强化改良相当重要。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基于侧壁 12强化结构的重要性而提出 一轮圈的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侧壁利用一个以上的H型 结构设计,以加强侧壁的结构强度的侧壁结构强化轮圏。本技术侧壁结构强化轮圏,供一轮胎安装,并包括 一环圏状的内环壁以及二个分别连接该内环壁的左右两侧的侧壁。所述侧壁都包括一个连接该内环壁的加强段以及一个连接 该加强段的一端且相对于该加强段更远离于该内环壁的嵌卡 段。所述二个侧壁的加强段与该内环壁共同界定出 一 内部空 间,所述加强l更都包^"一个朝向该内部空间的内壁部、 一个连 接在该内壁部的外侧的外壁部、至少一个连接所述内壁部及所 述外壁部的连#"壁部以及至少二个由所述内壁部、所述外壁部 及所述连接壁部共同界定出的中空道,所述内壁部、所述外壁部与所述连接壁部共同形成至少一个呈H型的结构体。而前述 二个侧壁的嵌卡段共同界定出 一与该内环壁相间隔并供该轮胎 安装的安装空间。本技术所述的侧壁结构强化轮圈,所述中空道的截面 的形状为多边形。本技术所述的侧壁结构强化轮圈,所述嵌卡段都包括 一个连接所述内壁部、所述外壁部的径向外端的4氐接区以及一 个自所述抵接区朝该安装空间突出的突卡区。本技术所述的侧壁结构强化轮圈,所述内壁部都包括 一个连接该内环壁的连接区以及一个自所述连接区朝所述外壁 部逐渐地倾斜连4妄的斜伸区。本技术所述的侧壁结构强化轮圈,,该侧壁结构强化轮 圏还包括一个间隔环绕该内环壁并连接在所述侧壁之间的外环 壁,该外环壁将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安装空间区隔开。本技术所述的侧壁结构强化轮圈,在每一个H型的结 构体中,所述连^妻壁部的延伸方向与其^"应的内壁部部位的延 伸方向垂直。本技术所述的侧壁结构强化轮圈,所述加强段都包括 二个彼此间隔并连接所述内壁部、所述外壁部的连接壁部以及三个由所述内壁部、所述外壁部及所述连接壁部共同界定出的 中空道,所述内壁部、所述外壁部与所述连接壁部共同形成二个呈H型的结构体。本技术所述的侧壁结构强化轮圈,所述中空道及H型 的结构体的大小都是沿远离至邻近该内环壁的方向而逐渐变本技术所述的侧壁结构强化轮圈,每一个侧壁的中空 道中最大的中空道都插设一 支接轴,以将该侧壁结构强化轮圏 固定成环圏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H型结构体与中空道的 设计,消除应力集中现象而可以分散应力,进而达到良好的抗 扭力效果。附图说明图l是一种已知轮圏的局部立体图,且图中显示该轮圏与二 接轴的组装关系;图2是该已知轮圏的剖视图,图2的轮圈的摆放方向与图1 上下相反,且图中显示该轮圈与一轮胎的组装关系;图3是本技术侧壁结构强化轮圈的 一 第 一较佳实施例 的剖视图,且图中显示该轮圏与一轮胎的组装关系;图4是本技术侧壁结构强化轮圈的 一 第二较佳实施例 的剖视图,且图中显示该轮圈与一轮胎的组装关系。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要注 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 表示。参阅图3,本技术侧壁结构强化轮圏的第 一较佳实施例 为单层轮圈,并用于架设多条辐射排列的轮辐钢丝3,每一轮辐 钢丝3具有一钢丝本体31及一螺锁于钢丝本体31的一端的螺座 32,且该轮圈可供一轮胎33嵌卡套接。所述轮圏包括 一绕一 中心轴线弯曲成环圈状的内环壁4及二个分别连接在该内环壁4 的左右两侧并径向延伸的侧壁5 。该内环壁4包括多个间隔且贯穿其内、外周面的内安装孔 41,所述内安装孔41用于供轮辐钢丝3的一端结合。所述侧壁5都包括一个连4妻该内环壁4的加强l殳51以及一个 连接在该加强段51的径向外端的嵌卡段52。所述二个侧壁5的加 强段51与该内环壁4共同界定出 一 内部空间501,而且每一个加 强段51都包括一个朝向该内部空间501的内壁部511 、 一个连接 在该内壁部511的外侧的外壁部512、 二个;f皮此间隔并连接所述 内511、所述外壁部512的连接壁部513以及三个4皮此间隔并由所 述内511、所述外壁部512及连接壁部513共同界定出的中空道 514。该内壁部511包括一个自该内环壁4朝该嵌卡4殳52的方向逐 渐向外斜伸的连接区515以及一个自连接区515朝外壁部512的 径向外端倾斜连接的斜伸区516。所述中空道514都顺着轮圏的 环状而围绕成环圏状,而且每一中空道514的剖面都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壁结构强化轮圈,供一个轮胎安装,并包括:一个环圈状的内环壁以及二个分别连接该内环壁的左右两侧的侧壁,所述侧壁都包括一个连接该内环壁的加强段以及一个连接该加强段的一端且相对于该加强段更远离于该内环壁的嵌卡段,所述嵌卡段共同界定出一个与该内环壁相间隔并供该轮胎安装的安装空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个侧壁的加强段与该内环壁共同界定出一个位于该安装空间与该内环壁之间的内部空间,所述加强段都包括一个朝向该内部空间的内壁部、一个连接在该内壁部的外侧的外壁部、至少一个连接所述内壁 部及所述外壁部的连接壁部以及至少二个由所述内壁部、所述外壁部及所述连接壁部共同界定出的中空道,所述内壁部、所述外壁部与所述连接壁部共同形成至少一个呈H型的结构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朝颖
申请(专利权)人:亚猎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