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胶囊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鱼精蛋白和海藻酸钠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上世纪90年代初,Decher等(Thin Solid Films,1992,210/211832-835)首次采用逐层自组装技术(layer-by-layer,LbL)将带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在平板上组装纳米多层膜,这种能在纳米尺度上对膜结构、组成、形态和厚度进行精确控制的技术迅速被运用到制备微胶囊上(AdvancedMaterials,2001,1311-22)。先将带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逐层交替吸附到球形模板上,然后去除模板就可得到聚电解质微胶囊,这种新型的微胶囊在药物控制释放、化学传感、催化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至今报道的这类胶囊的囊壁材料除纯粹的聚电解质组合外,还有纳米二氧化硅/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具有光催化功能的二氧化钛/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具有磁性的四氧化三铁/聚烯丙基胺盐酸盐、类脂体(lipid)/聚苯乙烯磺酸钠、染料分子/聚苯乙烯磺酸钠、多价铽离子Tb3+/聚苯乙烯磺酸钠等组合。常用模板是球形的聚合物胶体粒子,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聚苯乙烯、聚乳酸、聚乳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鱼精蛋白和海藻酸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1)硫酸锰、碳酸氢铵、聚苯乙烯磺酸钠溶液在20~80℃温度下搅拌反应0.5~2小时得到碳酸锰胶体粒子;所述硫酸锰、碳酸氢铵和聚苯乙烯磺酸钠的浓度分别为0.1~10克/ 升,0.1~8克/升和0~1克/升;(2)将(1)得到的碳酸锰胶体粒子分散液加入到含无机盐的鱼精蛋白水溶液,充分混合,使其充分吸附鱼精蛋白,再除掉未被吸附的鱼精蛋白;加入含无机盐的海藻酸钠水溶液,充分混合,使其充分吸附海藻酸钠,再除 掉未被吸附的海藻酸钠;交替吸附得到具有鱼精蛋白/海藻酸钠多层膜的核-壳结构的胶体粒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精蛋白和海藻酸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1)硫酸锰、碳酸氢铵、聚苯乙烯磺酸钠溶液在20~80℃温度下搅拌反应0.5~2小时得到碳酸锰胶体粒子;所述硫酸锰、碳酸氢铵和聚苯乙烯磺酸钠的浓度分别为0.1~10克/升,0.1~8克/升和0~1克/升;(2)将(1)得到的碳酸锰胶体粒子分散液加入到含无机盐的鱼精蛋白水溶液,充分混合,使其充分吸附鱼精蛋白,再除掉未被吸附的鱼精蛋白;加入含无机盐的海藻酸钠水溶液,充分混合,使其充分吸附海藻酸钠,再除掉未被吸附的海藻酸钠;交替吸附得到具有鱼精蛋白/海藻酸钠多层膜的核-壳结构的胶体粒子;(3)在pH值为1~5条件下用酸溶液除去碳酸锰,得到鱼精蛋白和海藻酸钠微胶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精蛋白和海藻酸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精蛋白为纯鱼精蛋白或硫酸鱼精蛋白。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阳,童真,何成毅,梁振鹏,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