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36967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整体尺寸较长、整个底盘难以布局、安全性能较差的问题。本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包括具有一根输出轴的电动转向机构、传感器轴和上轴,传感器轴上端与输出轴相联,传感器轴下端与上轴上端相联,在上轴侧部具有能插入锁定销的锁孔,输出轴与上轴之间通过轴向定位结构相联且传感器轴和上轴能在输出轴的带动下转动,当轴向定位结构所受的轴向作用力大于设定值时,该轴向定位结构将失效并使传感器轴下端部与上轴下端部轴向靠拢且传感器轴下端部至少能到达锁孔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易于安装布局、工作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且安全系数高的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
,涉及转向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式动力转向 装置。
技术介绍
转向系统是车辆底盘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安全性、操纵舒适性和 可靠性,而且还影响使用经济性。车辆的转向系统结构复杂,涉及面广,对零部件的可靠性 要求较高,也是车辆底盘设计中难度大、技术含量较高的部分。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是新型 转向装置,由于它节能,故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利用蓄电池转动电机产生推力。由于不直 接使用发动机的动力,所以大大降低了发动机的功率损失(液压式最大损失5-10马力),且 不需要液压管路,便于安装。现有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整体尺寸较长,造成整个底盘难以布局,且在工作 时容易产生异响,严重影响车辆性能,且安全性能较差。通过对大量事故的调查发现,在正 面碰撞发生时,车辆前部变形往往会影响到转向系统,使转向柱和方向盘向驾驶员方向移 动。显然,这种运动是相当危险的。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 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动转向管柱[申请号=200820032607. 8],包括管柱体、上轴、外管、角度 调节支架、手柄锁紧装置、电机。上轴固定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包括具有一根输出轴(1)的电动转向机构(10)、传感器轴(2)和上轴(3),所述的传感器轴(2)上端与输出轴(1)相联,传感器轴(2)下端与上轴(3)上端相联,在上轴(3)侧部具有能插入锁定销的锁孔(3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轴(1)与上轴(3)之间通过轴向定位结构(7)相联且传感器轴(2)和上轴(3)能在输出轴(1)的带动下转动,当轴向定位结构(7)所受的轴向作用力大于设定值时,该轴向定位结构(7)将失效并使传感器轴(2)下端部与上轴(3)下端部轴向靠拢且传感器轴(2)下端部至少能到达锁孔(31)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包括具有一根输出轴(1)的电动转向机构(10)、传感器轴(2)和上轴(3),所述的传感器轴(2)上端与输出轴(1)相联,传感器轴(2)下端与上轴(3)上端相联,在上轴(3)侧部具有能插入锁定销的锁孔(3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轴(1)与上轴(3)之间通过轴向定位结构(7)相联且传感器轴(2)和上轴(3)能在输出轴(1)的带动下转动,当轴向定位结构(7)所受的轴向作用力大于设定值时,该轴向定位结构(7)将失效并使传感器轴(2)下端部与上轴(3)下端部轴向靠拢且传感器轴(2)下端部至少能到达锁孔(31)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轴(3)外围套 有中柱筒(4),在中柱筒(4)的侧部开有与上述锁孔(31)对应设置且供锁定销穿过的通孔 (41),所述的中柱筒(4)上固定有与车体固定连接的上支架(5),所述的上支架(5)朝向电 动转向机构(10)的一侧具有倾斜面(5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转向装置还包括一个 下支架(6),所述的下支架(6)固定在电动转向机构(10)上,且下支架(6)和上支架(5)分 别位于电动转向机构0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双辉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