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3371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束紧结构,其包含有:一基座,呈环体状,其上设有轴向剖切的一剖沟,于该剖沟两侧分别形成至少一第一嵌部;两紧束座,其上分别设有可与该第一嵌部相嵌设的至少一第二嵌部,各该紧束座以对称状嵌设于该剖沟两侧,并以一定位件将各该紧束座相互螺接定位,并使该剖沟间隙缩小而产生迫紧作用;通过上述构件,将该基座设于预定束紧的构件上,利用该定位件穿伸两侧各该紧束座予以螺接,可使各该紧束座越来越靠近,该剖沟间隙越来越小,而达到紧箍定位效果,且可提供快速组配及稳固结合的功效。(*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束紧结构,尤指一种于基体上以嵌设两座体并于座体上进 行施力迫紧动作,使基体无需进行任何切削性加工以维持结构完整的束紧结构。
技术介绍
束紧结构主要以套设于一物件后加以紧束,通过一迫紧施力而使物件产生微量变 形,而达到稳固定位的效果;常见使用束紧结构的情形,如两管体相互套接而需一束紧结构 使两管体呈定位状态;另一方面,在自行车车架上也常见此类束紧结构的设置。进一步分析使用于自行车车架的束紧结构,多装设于座管与座垫立管相套接的部 位,此类束紧结构称为“座管束紧”;此外,在把手与把手立管相接设的部位也有设置束紧结 构,此类束紧结构则称为“把手束紧”;另外,其他于自行车架上通过两管体相套接以达到可 高度调整的部位,亦常见有束紧结构装设。座管束紧的结构,主要是相互套设的座管及座垫立管,于套设部位的外径缘上设 置束紧装置,以由外部产生迫紧使该座管产生微量变形而紧箍该座垫立管的外径缘,即能 使该座垫立管定位于该座管上;把手束紧的结构,则是利用与把手立管的两端,以一体形成 方式设有一把手接部及一前叉接部,以分别可套设于一把手及一前叉上的部位,各该把手 接部及前叉接部可设有剖沟,搭配一定位栓以螺设方式使各该把手接部及前叉接部产生微 量变形,造成剖沟间隙缩小而产生迫紧作用,进而分别紧箍定位于各该把手及前叉上。现有常见装设于自行车车架上的束紧结构,如中国台湾省第096208196号新型专 利所揭露的自行车座管束紧装置,其包括一管束体,其包含一本体与一侧盖,本体与侧盖 都具有一枢接端与一锁固端,侧盖的枢接端枢设于本体的枢接端,本体与侧盖的锁固端分 别形成有一领块,领块分别形成有一相对应的结合孔;一固定件,其穿设于本体与侧盖的结 合孔中;以及一衬环,其设置于管束体中。另一种现有装设于自行车车架上的束紧结构,如中国台湾省第091207094号新型 专利所揭露的易检视的把手立管结构,其具有一本体,并有一主要通道贯穿其中,该本体于 一端设有可供把手束设的第一通道,而本体在另一端设有可供转向管束设的第二通道;本 体外表面在通道的径向及轴向位置设有凹槽,通过该凹槽而形成一深入把手立管内部的疲 劳检视区。
技术实现思路
前述结构中,前者属于座管束紧用途,其可利用螺栓或快拆装置作进一步迫紧施 压,以产生紧箍定位效果;后者结构则属于把手束紧用途,配合螺栓螺锁而产生迫紧施压的 定位功效。但是,前述两者结构均以螺栓作为施压的元件,其压力皆集中在螺栓上,由于螺栓 较小的直径的断面面积小,可承受压力容许度也小,故容易造成断裂的情形,以座管束紧或 把手束紧两部位的束紧装置如产生螺栓断裂,则会严重危及骑乘者的生命安全;此外,把手束紧部位的把手立管如为复合材料使用时(如碳纤维等材料),为如进行螺孔钻削加工,则 会造产把手立管的整体结构受到破坏,容易造成尔后的龟裂加大甚至于断裂,有极大的危 险性。故本案创作人针对前述问题提供一种束紧结构,于技术上及功效上作进一步改業 口 ο(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有鉴于此,本技术所揭露的束紧结构,其包含有一基座,呈环体状,其上设有 轴向剖切的一剖沟,于该剖沟两侧分别形成至少一第一嵌部;二紧束座,其上分别设有可与 该第一嵌部相嵌设的至少一第二嵌部,各该紧束座以对称状嵌设于该剖沟两侧,并以一定 位件将各该紧束座相互螺接定位,并使该剖沟间隙缩小而产生迫紧作用;通过上述构件,将 该基座设于预定束紧的构件上,利用该定位件穿伸两侧各该紧束座予以螺接,可使各该紧 束座越来越靠近,该剖沟间隙越来越小,而达到紧箍定位效果,且可提供快速组配及稳固结 合的功效,故整体结构可达便利实用性。(对照现有技术的功效)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束紧结构,于受紧束部位上嵌设两座体, 并于两座体上进行施力迫紧动作,使受紧束部位无须进行任何切削性加工以维持结构完 整,而能达到迫紧定位功效。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束紧结构,其利用两座体嵌设于受紧束部 位上的设计,以增加接触面积而具有较大的迫紧压力承受性,可节省迫紧压力的力度使用, 进而具有较佳的迫紧效果。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束紧结构,其利用两座体嵌设于受紧束部 位上的设计,防止受紧束部位产生断裂或龟劣的情形,而适用于复合材料的应用,且使整体 结构更具有较佳的安全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束紧结构,其包含有一基座,呈环体状,其上设有轴向剖切的一剖沟,在该剖沟两侧分别形成至少一第 一嵌部;两紧束座,其上分别设有能与该第一嵌部相嵌设的至少一第二嵌部,各该紧束座 以对称状嵌设于该剖沟两侧,并以一定位件将各该紧束座相互螺接定位,并使该剖沟间隙 缩小而产生迫紧作用。实施时,该第一嵌部呈凸缘状;该第二嵌部呈与该第一嵌部相配合的凹槽状。实施时,该第一嵌部于预设面形成一弧形勾部;该第二嵌部于相对应该弧形勾部 的部位形成能相嵌设的一弧形凹部。实施时,该第一嵌部以一体成形方式设于该基座上。实施时,该第一嵌部为两个,该两个第一嵌部具预设间距,并分别设于该剖沟两 侧;该定位件在螺接各该紧束座时,穿设于各该第一嵌部的间距处。实施时,本技术所述的束紧结构,进一步包含有一座垫立管及一座管,该座垫 立管穿设于该座管内;该座管具有以轴向剖切且呈预设间距的一剖槽;该基座套设于该座 管的该剖槽上。实施时,本技术所述的束紧结构,进一步包含有一把手立管及一前叉管,该把手立管具有相连接的一把手端及一立管部;该基座形成于该立管部的另一端;该前叉管穿 设于该基座内,以该定位件螺接产生紧箍迫紧状态,而使该把手立管定位于该前叉管上。实施时,该第一嵌部为六个,且每两个所述第一嵌部之间具有预设间距,各所述第 一嵌部分别设于该剖沟两侧;该定位件于螺接各该紧束座时,穿设于各该第一嵌部的间距 处。实施时,该基座以一体形成方式设于该立管部上。 实施时,该第一嵌部以一体成形方式设于该基座上。实施时,该紧束座在相对于该 基座的外径缘接触贴面部位,设有预设曲率的一贴弧面,以与该基座的外径缘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束紧结构,于基体上以嵌设两座体并于座体 上进行施力迫紧动作,使基体无需进行任何切削性加工以维持结构完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二 ;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螺锁部位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嵌设部位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附图标记说明基座-10 ;剖沟-11 ;第一嵌部-12 ;弧形勾部-121 ;紧束部-20 ; 第二嵌部-21 ;弧形凹部-211 ;贴弧面-22 ;定位件-30 ;座垫管组-40 ;座垫立管-41 ;座 管-42 ;把手管组-50 ;把手立管-51 ;把手端-511 ;立管部-512 ;前叉管-52。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照图1至图5,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束紧结构,以应用于自行车的一 座垫管组40部位作说明,其主要包含有一基座10,及设于该基座上10的两紧束座20。该座垫管组40,包含一座垫立管41及一座管42,该座垫立管41穿设于该座管42 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束紧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基座,呈环体状,其上设有轴向剖切的一剖沟,在该剖沟两侧分别形成至少一第一嵌部;两紧束座,其上分别设有能与该第一嵌部相嵌设的至少一第二嵌部,各该紧束座以对称状嵌设于该剖沟两侧,并以一定位件将各该紧束座相互螺接定位,并使该剖沟间隙缩小而产生迫紧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玛士W瑞奇
申请(专利权)人:瑞奇设计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