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管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89445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0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一种座管连接结构,其包含有:一座管,顶端具有弯弧状的一头座,其由一内、外壁形成且相对设为一结合部;一夹持组,具有与座垫连接的一第一、第二夹持件,该第二夹持件设有一镂空部,且底部设有一凹弧槽,以与结合部套合;一垫体组,具有二垫体,其二侧分别设有一第一、第二抵接面,将该二垫体分别套设于镂空部与结合部之间,使第一抵接面抵贴于镂空部,且第二抵接面抵贴于内壁;借助上述构件,利用结合件穿设垫体组及夹持组,以固定于头座上,确保座管结构强度,其构件简单、组装快速,以达极佳便利实用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管连接结构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座管连接结构,尤指一种无需穿设螺孔,即可将连结座垫的夹持组结合于座管的头座上,可确保座管的结构强度,且具构件简单及组装快速便利性的座管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自行车的座管主要供与座垫组接的构件,该座管底端组接于车架上,且其顶端通过一连接结构与座垫底部的固定杆紧固定位,以将该座垫结合于车架上,提供骑者乘坐的功效。一般常见的座管顶端设有弯弧状的头座,该头座与座垫间设有固定结构,其具有相对设置的二夹持件,以夹合座垫底部的固定杆,且使该夹持件与头座连接固定,即可将座垫组接于座管顶端,其中该固定结构依夹持件夹合座垫固定杆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上下夹合式与左右夹合式。该上下夹合式的固定方式,于该二夹持件二侧分别对应设有凹槽,使该二夹持件呈上、下相对设置,以供夹合座垫固定杆,并利用结合件穿设结合该二夹持件与头座,使该二夹持件固定于头座上,即可将该座垫组设于座管顶端,以达稳固连接的功效;另, 该左右夹合式的固定方式,将该二夹持件呈左、右相对设置,于该二夹持件底部设有对应头座二侧弯弧状的卡槽,并利用结合件横向穿设该二夹持件与头座,使该二卡槽夹合固定于头座二侧,且该二夹持件上方设有可夹合座垫固定杆的凹槽,以将该座垫组设于座管顶端, 同样可达稳固连接的功效。其中,该上下夹合式的固定结构依结合件与头座的结合方式,大致可分为中央穿设结合式及两侧穿设结合式。现有中央穿设结合式的座管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9202315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 《座管与座椅联结构造》,包括有一座管,供与自行车的车架相联结,其顶部设有一弧形承接部,该弧形承接部的中线处设有一螺丝穿孔;一组联结块,由一上夹片及一下夹片相盖合而成,该下夹片的底缘呈与该弧形承接部相贴合的弯弧状,其中线处设有一长槽孔,该上夹片的中线处设有一穿孔,该上、下夹片的中线两侧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凹部供自行车座椅底部的支杆置入;一螺接件,相对设于该上夹片的穿孔上方处,其下方外围呈一球面状,可相对深入该上夹片的穿孔中并可与该上夹片相对转向;一螺栓,经由该弧形承接部下方穿入弧形承接部的螺丝穿孔、下夹片的长槽孔及上夹片的穿孔之后,与该螺接件相螺接。另一现有两侧穿设结合式的座管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9223010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自行车的座杆总成》,包含有一座杆,具有一杆头及一由该杆头向下延伸的杆身,该杆头具有一球状顶面及一由该球状顶面凹陷而成的沟槽;以及一承座,可枢转地连接于该座杆的杆头,并具有一球状底面而以该球状底面贴接于该杆头的球状顶面,该承座的球状底面具有一容纳于该沟槽内的枢转部,该枢转部的最大宽度实质上等于该沟槽的槽宽。上述所揭结构中,前者的座管顶部设有弧形承接部,该组联结块的下夹片底缘呈弯弧状,以供与该弧形承接部相贴合,将该上、下夹片相互盖合,且该上、下夹片两侧分别夹设座椅的支杆,其将一螺栓由下往上穿设该弧形承接部中线处的螺丝穿孔、下夹片中线处的长槽孔及上夹片中线处的穿孔等的中线处,并与一螺接件相螺接,以提供座管与座椅的联结效果;后者则于该杆头设有球状顶面,该球状顶面并凹设有沟槽,该承座具有相互夹合的上、下夹盖,且其两侧可夹合座垫支杆,该下夹盖设有球状顶面,且该下夹盖底面具有容设于沟槽的枢转部,将该下夹盖贴接于该杆头的球状顶面,利用两固定件由下往上分别穿设球状底面、下夹盖的两侧,并固定于上夹盖的两侧,同样可提供座管与座垫的联结效果。只是,该二个现有结构与头座间的结合方式,无论以螺接件由中央穿设结合座管与座垫,还是以固定件由两侧穿设结合座管与座垫,均须于座管的头座预先钻设有穿孔,此一钻孔方式,会造成座管结构强度降低,且需多一道钻孔加工程序,使得制造成本增加,且该头座、上夹片(上盖片)及下夹片(下盖片)间的各穿孔间的公差累积后,会使其座管结构锁紧结合后,产生座垫两侧无法平行设置,而产生歪斜状况,所以整体结构实用性确有待改良的必要;故本技术人,针对前述问题进一步提供一具实用创新的座管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的一即在提供一种座管连接结构,于座管顶端的头座设有弯弧状的一结合部,该结合部上方设有可夹合座垫固定杆的第一、第二夹持件,该第二夹持件中央设有镂空部,且该第二夹持件底部设有凹弧槽,以供与该结合部套设,于该镂空部与结合部间的间隙中套设有垫体,使该垫体一侧抵贴于第二夹持件的接面,且另侧抵贴于结合部的内壁接面,利用结合件穿设结合该垫体、第二夹持件及第一夹持件,以将该夹持组夹合固定于头座上,其不需于该头座钻设穿孔,即可达组设连接的功效,因此不会影响座管强度,可节省加工程序、降低成本,且其构件简单、组装快速,以达极佳创新性及便利实用性的功效。本技术作目的之二即在提供一种座管连接结构,该座管头座可侧向设有一孔,以具有减轻重量与避震缓冲的效果,且可设使该垫体为一体式设计,其二侧形成抵接部,使该垫体穿设该孔,且使其二侧的抵接部套设于镂空部与结合部的间隙中,配合该结合件的穿设锁紧连结,同样可达稳固定位的功效效。本技术作目的之三即在提供一种座管连接结构,该垫体与第二夹持件的接面间,可相对设为斜面相互抵贴,或设为凹、凸状相互嵌卡,以达稳固定位的功效。有鉴于此, 本技术所揭露的座管连接结构,其包含有一座管,与车架组接;一头座,呈弯弧状且一体形成于该座管顶端,其由具预设曲率的一内壁及一外壁所共同形成,该头座的该内、外壁相对位置设为一结合部;一夹持组,具有一第一夹持件与一第二夹持件,使该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相对设置以夹合固定座垫底部所设的固定杆,该第二夹持件中央设有一镂空部,该第二夹持件底部于该镂空部二侧对应该结合部的形状,而分别形成有一凹弧槽,以与该结合部相互套合,且该镂空部与该结合部二侧分别形成有一间隙,该镂空部对应该凹弧槽的二侧分别设有一接面;一垫体组,具有二垫体,该垫体对应该间隙形状且呈立体状,使该垫体一侧对应该接面形状设有一第一抵接面,另侧的顶面对应该内壁形状而设有一第二抵接面,将该二垫体呈相对设置,且分别套设于该间隙中,使各该第一抵接面与该接面相抵贴,且使各该第二抵接面与该内壁接面相抵贴,并利用二结合件分别穿设结合各该垫体、第二夹持件的镂空部及第一夹持件,使该夹持组固定于该头座上。其中所述结合部于该内壁二侧相对应部位分别设有一内壁接面,其以预设角度呈斜向上状,且该结合部于该外壁二侧相对应部位分别设有一外壁接面,其以预设角度呈斜向下状。所述管及该头座为碳纤维或铝合金材质一体成形制成。所述第一夹持件底面具有分别向下开放的二个凹槽,该第二夹持件顶面对应该第一夹持件而具有分别向上开放的二个凹槽,于该第一夹持件的二凹槽间设有二固定孔,使该第一、第二夹持件呈相对设置,以将该固定杆容设于相对设置的凹槽中,且该二固定孔对应该镂空部设置,并与该二结合件组接结合。所述第二夹持件的该镂空部对应该凹弧槽的二侧分别具有接面,该接面为由上往下离镂空部渐远的斜面状。所述结合部于该内壁二侧相对应部位分别设有内壁接面,其以预设角度呈斜向上状,且该结合部于该外壁二侧相对应部位分别设有外壁接面,其以预设角度呈斜向下状,该垫体中央设有一套孔,该垫体一侧对应该接面形状而设有该第一抵接面,另侧的顶面对应该内壁接面形状而设有该第二抵接面,使各该垫体的第一抵接面与该接面相抵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玛士W·瑞奇
申请(专利权)人:瑞奇设计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