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装置以及章动齿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94722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齿轮装置以及章动齿轮装置。第一齿轮装置具有:作为第一齿轮的输入部件,和作为第二齿轮的内轮。内轮的第一端部,相对于输入部件倾斜并且啮合。输入部件包括:形成于输入部件主体的多个保持槽,和保持于各保持槽且分别构成输入部件的齿的多个销。第一端部具有可与销卡合的多个齿槽。销受到来自保持槽和齿槽的力的合力,能够将销作用于保持槽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齿轮装置以及章动齿轮装置
技术介绍
在齿轮装置中,有使两个锥齿轮啮合的装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11-315908 号)。在日本特开平11-315908号中,第一、第二齿轮啮合且第二齿轮相对于第一齿轮倾斜。 在第一齿轮上形成有多个槽,并配置有从槽突出的滚柱。利用该滚柱形成半圆筒状的凸齿。 另一方面,在第二齿轮上形成有多个槽,从而形成半圆槽状凹齿。而且,当第一齿轮旋转时, 第一齿轮的一部分凸齿与第二齿轮的一部分凹齿啮合,从而第一齿轮使第二齿轮旋转。 构成凸齿的滚柱从第一齿轮的槽脱离或脱出(爬齿),会带来转矩损失或者产生 噪声,因此不是优选的。在日本特开11-315908号中,没有积极地将滚柱按压于第一齿轮的 槽内的意向,因此对于防止滚柱从第一齿轮脱离或脱出是不充分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构成齿的部件的脱离或脱出的齿轮装 置以及章动齿轮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具备可绕第一轴线旋转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其可 绕相对于第一轴线倾斜的第二轴线旋转,且可与第一齿轮传递动力地啮合。上述第一和第 二齿轮的一方包括以该一方齿轮的轴线为中心放射状配置的多个保持槽、和保持于各保 持槽且分别构成上述第一和第二齿轮的上述一方的齿的多个销。上述第一和第二齿轮的另 一方具有以该另一方齿轮的轴线为中心放射状配置且可与上述销卡合的多个齿槽。销受到 来自保持槽和齿槽的力的合力,将销作用于保持槽侧。 通过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参照附图并对其中元件标记符号,本专利技术的上述 特征及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传动比可变机构的车辆用操舵装 置的简略构成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比图1的要部更具体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传动比可变机构及其周边的放大图。 图4是图3的传动比可变机构的要部的放大图。 图5是第一凹凸卡合部的要部的立体图。 图6是用截面表示输入部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要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沿着图4的VIII _ WI线的要部的剖视图。 图9是与图8相同的截面的剖视图,用于说明作用于销的力矩。 图10是表示第一接触角与第二接触角的关系的图表。 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要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传动比可变机构的车辆用操舵装 置1的简略构成的示意图。参照图l,车辆用操舵装置l,是利用作为操舵轴的转向轴3,将 施予方向盘等操舵部件2的转舵扭矩分别赋予左右转向轮4L、4R进行转向的装置。该车辆 用操舵装置l,具有能够改变转舵轮的转舵角92与操舵部件2的操舵角ei之比的传动比 9 2/ 9 1的VGR(Variable Gear Ratio)功能。 车辆用操舵装置1,具有操舵部件2和与操舵部件2连接的转向轴3。转向轴3,包 括相互同轴配置的作为第一 第三轴的第一 第三轴11 13。第一 第三轴11 13的 各中心轴线,也是该第一 第三轴11 13的旋转轴线。 在第一轴11的一端,可一同旋转地连结有操舵部件2。第一轴11的另一端与第二 轴12的一端,经由传动比可变机构5可差动旋转地连结。第二轴12与第三轴13,经由扭杆 14在规定的范围内可弹性地相对旋转,并且可传递动力地连结。 第三轴13,经由万向联轴器7、中间轴8、万向联轴器9以及转向机构10等,与转舵 轮4L、4R连接。 转向机构IO,具有与万向联轴器9连接的小齿轮轴15、和作为向车辆的左右方向 延伸的转向轴的齿条轴16,该齿条轴16具有与小齿轮轴15顶端的小齿轮15a啮合的齿条 16a。在齿条轴16的一对端部分别通过转向横拉杆17L、17R与转向节臂18L、18R连结。 根据上述构成,操舵部件2的旋转,经由转向轴3等而传递至转向机构10。在转 向机构10中,小齿轮15a的旋转被转换为齿条轴16的轴方向的运动。齿条轴16的轴方向 的运动,经由各转向横拉杆17L、17R而传递到对应的转向节臂18L、18R,从而使该转向节臂 18L、18R分别转动。由此,能够分别对各转向节臂18L、18R所连结的对应的转舵轮4L、4R进 行转向。 传动比可变机构5,用于改变转向轴3的第一和第二轴11、12间的旋转传动比(传 动比9 2/ e 1),其为章动齿轮机构。该传动比可变机构5具有设置于第一轴11的另一端 的输入部件20、设置于第二轴12的一端的输出部件22、以及作为介于输入部件20和输出 部件22之间的中间部件的轨道轮单元39。 输入部件20可传递转矩地与操舵部件2和第一轴11连结。输出部件22可传递 转矩地与第二轴12连结。第一轴线Zl是输入部件20和输出部件22的中心轴线以及旋转 轴线。 输出部件22经由第二轴12和转向机构10等与转舵轮4L、4R连接。 上述轨道轮单元39构成滚珠轴承,具有作为第一轨道轮的内轮391、作为第二轨道轮的外轮392、介于内轮391与外轮392间的滚珠等转动体393。 作为转动体393,除滚珠以外也可以用圆筒滚柱、针状滚柱、锥形滚柱。另外,转动 体393可以单列配置,也可以多列配置。当为多列时,适于防止内轮391相对于外轮392倾 倒。作为多列配置可以示例多列向心止推轴承。 内轮391可差动旋转地连结输入部件20和输出部件22。内轮391和外轮392,具 有相对于第一轴线Zl倾斜的作为中心轴线的第二轴线Z2。第二轴线Z2,相对于第一轴线 Zl形成规定的倾斜角度而倾斜。内轮391,经由转动体393可旋转地支承于外轮392,由此 能够绕第二轴线Z2旋转。内轮391随着电动机即传动比可变机构用电动机23被驱动而能 够绕第一轴线Zl旋转,其中该电动机是用于驱动外轮392的致动器。内轮391和外轮392 能够绕第一轴线Zl进行哥氏运动(摇摆运动)。 传动比可变机构用电动机23,配置在轨道轮单元39的径向外侧,并以第一轴线Zl 为中心轴线。传动比可变机构用电动机23,通过改变外轮392绕第一轴线Zl的旋转数,来 改变传动比9 2/9 1。 传动比可变机构用电动机23例如由无刷电动机构成,包括转子231 ,其用于保持 轨道轮单元39的外轮392 ;定子232,其包围该转子231并且被固定于作为转向柱的壳体 24。转子231绕第一轴线Z1旋转。 该车辆用操舵装置1,具有用于向转向轴3施予转向辅助力的转向辅助力施予机 构19。转向辅助力施予机构19具有作为与传动比可变机构5的输出部件22连接的输入 轴的上述第二轴12 ;作为与转向机构IO连接的输出轴的上述第三轴13 ;检测传递到第二 轴12与第三轴13之间的转矩的后述的转矩传感器44 ;作为转向辅助用的驱动器的转向辅 助用电动机25 ;介于转向辅助用电动机25和第三轴13之间的减速机构26。 转向辅助用电动机25,由无刷电动机等电动机构成。该转向辅助用电动机25的输 出,经由减速机构26而传递到第三轴13。 减速机构26,例如由蜗轮机构构成,具有作为驱动齿轮的蜗杆轴27,其与转向辅 助用电动机25的输出轴25a连结;作为从动齿轮的蜗轮28,其与蜗杆轴27啮合并且与第 三轴13可一同旋转地连结。另外,减速机构26,不限于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可绕第一轴线旋转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其可绕相对于上述第一轴线倾斜的第二轴线旋转,与上述第一齿轮可传递动力地啮合,上述第一和第二齿轮的一方包括:以该一方齿轮的轴线为中心放射状配置的多个保持槽、和保持于上述各保持槽且分别构成上述第一和第二齿轮的上述一方的齿的多个销,上述第一和第二齿轮的另一方具有以该另一方齿轮的轴线为中心放射状配置且可与上述销卡合的多个齿槽,上述销受到来自上述保持槽和齿槽的力的合力,将上述销作用于上述保持槽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九郎丸善和仁田野雅秀本山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