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蛋白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4292275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蛋白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的茶叶蛋白多肽,以茶叶蛋白多肽总重量计,分子量在6000Da±100Da的组分占57-64w/w%,分子量在300-1000Da的组分占33-39w/w%;氮溶指数NSI为98.5-99.9%。所述的茶叶蛋白多肽以茶叶、茶渣或茶叶深加工废弃物为原料,通过复合酶A水解得到。所述的茶叶蛋白多肽具有多种生物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提取物,尤其涉及功能性茶叶蛋白肽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茶叶中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但是,作为传统的饮料,我们所饮用的物 质仅占茶叶一部分。 我国茶叶依其发酵程度可分为红茶(95%发酵),黄茶(85%发酵),黑茶(80% 发酵),乌龙茶(60-70%发酵),包种茶(30-40%发酵),青茶(15-20%发酵),白茶(约 5_10%发酵),绿茶完全不发酵。而青茶之毛尖并不发酵,绿茶之黄汤反有部分发酵。在传 统的茶发酵过程中,主要是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发生显著性变化,而茶叶中的主要成分茶 蛋白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茶汤中茶蛋白的溶出量仍然很小,而使得对人体具有高营养 价值的茶蛋白不能被有效利用。 我国现阶段茶饮料的生产工艺为水提一过滤一脱色一脱盐一浓縮一干燥,这种 工艺所提取的物质主要是茶多酚、咖啡碱、糖分、水溶性灰分、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提取的物 质总和也仅占茶叶干重的30%左右。在废弃的茶渣中,仍然残留较多的营养成分。经过提取 的茶渣仍残留1% _2%的茶多酚,0. 1% -0. 3%的咖啡碱,17% _19%的粗蛋白,16% -18% 的粗纤维,氨基酸中赖氨酸和蛋氨酸的组成分别为1. 5% -2%和0. 5% -0. 7%,大部分的茶 叶蛋白仍然没有被有效地利用,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并且增加了茶饮料生产的成本。 茶叶中的蛋白质绝大多数是非水溶性的,只有1% _2%为水溶性的,而且在制茶 过程中,由于蛋白质的变性凝固,使一些蛋白的水溶性进一步降低。茶叶中非水溶性蛋白质 主要是谷蛋白,约占蛋白总量的80%,其次是白蛋白、球蛋白和精蛋白等。谷蛋白类不溶于 水,只溶于稀酸、稀碱溶液。谷蛋白等非水溶性蛋白质难以直接被人体和动物消化吸收,且 其功能性质也不佳,因此尚未被很好地研究和利用,从而使研究开发茶蛋白,尤其是工业化 生产茶蛋白的进展很慢。 前人对茶叶蛋白质进行了一些研究。1954年布库恰瓦用纸上层析分离出茶叶蛋 白质中17种氨基酸。1965年,Takashi Mizuno和Shizuo Kitagawa报道茶鲜叶中含蛋白 质1.66%,白蛋白占3.5%,球蛋白占0.9%,醇溶蛋白占13.6%,谷蛋白占82.0%,含有 16-18种氨基酸。1973年,俄国茶叶科学家Gogoberidze,M. K.和Pruidze,GN.测得格鲁吉 亚茶叶白蛋白的分子量小于120000Da,球蛋白的分子量为65000Da和130000Da。 1980年, Selvendran. R. R等用80%的乙醇浸提茶鲜叶的均桨后,将残渣在热水中提取6小时,分离 得水溶性蛋白质,并从中分离出14种氨基酸。目前国内外对于茶叶蛋白功效的研究比较 少。 由此可见,现阶段国内外对茶叶中蛋白质的研究仅限于茶叶蛋白的一些简单的活 性,对茶叶蛋白的水解及茶叶蛋白肽的功能和活性的研究还无人涉及,并且由于茶叶蛋白 抗性强、水溶性差及难提纯的特点,使得茶叶蛋白无法得到很好的利用,从而造成了茶叶蛋 白资源的严重浪费。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提取茶叶蛋白的方法,可以将茶叶、茶渣及茶 叶深加工废弃物中的茶叶蛋白,制成多功能的茶叶蛋白肽,从而使其成为一种很好的食品 及保健品的蛋白源,因而减少茶叶蛋白资源的浪费,缓解茶叶蛋白废弃物对环境的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茶叶蛋白多肽。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茶叶蛋白多肽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茶叶蛋白多肽的用途。 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茶叶蛋白多肽,以茶叶蛋白多肽总重量计,分子 量在6000Da士100Da的组分占57_64w/w% ,分子量在300-1000Da的组分占33_39w/w% ;氮 溶指数NSI为98. 5-99. 9 % 。 在另 一 优选例中,以茶叶蛋白多肽总重量计,粗蛋白含量90-95w/w % ,灰分 2-3w/w% ,糖和水分含量6-8w/w% ,酸溶性蛋白含量99. 5-99. 9w/w% ,游离氨基酸含量为 0±0. lw/w%。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茶叶蛋白多肽粉末状固体呈淡黄褐色-淡红褐色;所述的茶叶蛋白多肽在所有pH下都能溶于水,溶液澄清,呈淡黄褐色-淡红褐色;显弱酸性;无异味,无苦味;对热很稳定,IO(TC煮沸无沉淀析出;在室温下保存3个月含量无明显变化。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茶叶蛋白多肽通过下述步骤制备得到 (I)将原材料和复合酶A在40-55°C, pH8-10混合3_6小时;以固形物的总重量 计,复合酶A的量为0. 5-2w/w% ;所述的原材料选自下述的一种或多种茶叶、茶渣、茶叶 深加工废弃物;所述的复合酶A由下述成份构成以复合酶A的干物的总重量计,角蛋白酶 65-75w/w%,木瓜蛋白酶10-15w/w%,胰蛋白酶5_10w/w%,碱性蛋白酶5_10w/w%,和菠萝 蛋白酶O. 5-5w/w%。 (II)在5-25tH周节pHl-6使沉淀析出;禾口 (III)过滤除去不溶物得到茶叶蛋白多肽溶液。 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I)前还包括步骤(I')将原材料和水按料液比 1 : 4(w/v)混合后使成乳状物或混悬物;和/或在步骤(III)后还包括步骤(IV)将茶叶 蛋白多肽溶液浓縮、干燥得到茶叶蛋白多肽粉。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茶叶蛋白多肽通过下述步骤制备得到 (1)将原材料和水按料液比1 : 4(w/v)混合后使成乳状物或混悬物;所述的原材 料选自下述的一种或多种茶叶、茶渣、茶叶深加工废弃物; (2)将乳状物和复合酶A在40-55t:,pH8-10混合3-6小时;以固形物的总重量计,复合酶A的量为0. 5-2w/w% ;所述的复合酶A由下述成份构成以复合酶A的干物的总重量计,其中角蛋白酶65-75w/w^,木瓜蛋白酶10-15w/w^,胰蛋白酶5-10w/V^,碱性蛋白酶5-10w/w^,菠萝蛋白酶0. 5-5w/w% ; (3)在5-25tH周节pHl-6使沉淀析出; (4)过滤除去不溶物得到茶叶蛋白多肽溶液a ; (5)将茶叶蛋白多肽溶液通过离子交换层析除盐、脱色,得到茶叶蛋白多肽溶液b ;禾口5 (6)将茶叶蛋白多肽溶液b浓縮、干燥得到茶叶蛋白多肽粉。 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茶叶蛋白多肽的制备方法,所述的 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I)将原材料和复合酶A在40-55t:,pH8-10混合3-6小时;以固形物的总重量计, 复合酶A的量为0. 5-2w/w% ;所述的原材料选自下述的一种或多种茶叶、茶渣、茶叶深加 工废弃物;所述的复合酶A由下述成份构成以复合酶A的干物的总重量计,其中角蛋白酶 65-75w/w% ,木瓜蛋白酶10-15w/w% ,胰蛋白酶5_10w/w% ,碱性蛋白酶5_10w/w% ,菠萝蛋 白酶O. 5-5w/w% ; (II)在5-25tH周节pHl-6使沉淀析出;禾口 (III)过滤除去不溶物得到茶叶蛋白多肽溶液。 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I)前还包括步骤(I')将原材料和水按料液比 1 : 4(W/V)混合后使成乳状物或混悬物;和/或在步骤(I II)后还包括步骤(IV)将茶叶蛋白多肽溶液浓縮、干燥得到茶叶蛋白多肽粉。 在另一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叶蛋白多肽,其特征在于,以茶叶蛋白多肽总重量计,分子量在6000Da±100Da的组分占57-64w/w%,分子量在300-1000Da的组分占33-39w/w%;氮溶指数NSI为98.5-99.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秀云靳伟刚张洋罗鋆琳林育婷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福大百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