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6810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一面试图提高低滚动阻力性能及高速耐久性,一面确保轮胎的导电性。由螺旋状地卷绕的束带胶条(12)构成的束带层(9)具有在轮胎轴向外侧超过带束层(7)的束带延出部(9b)。带束层(7)的外端部(7E)被U字状的端部外罩胶(13)包覆。束带层(9)在与上述端部外罩胶(13)的外片部分(13o)重叠设置的重叠设置区域(Q)具备隔开部(K),束带胶条(12)的卷绕部(12R)彼此之间以0.5mm以上的间隔(D)相隔开。通过使胎面基部胶(16)的一部分进入该隔开部(K),配置在上述束带层(9)的径向内外的胎面基部胶(16)和端部外罩胶(13)接触,端子部(17)、胎面基部胶(16)、端部外罩胶(13)和缓冲胶(14)相互之间电导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抑制静电存储在车辆内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有提案提出为了提高汽车的低油耗性并且促进排气气体的降低化,轮胎使用二氧化硅代替炭黑作为胎面胶的加强剂。其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在低温侧下维持较高的滞后损耗,所以发挥优异的湿抓地性能,而由于高温侧下的滞后损耗低,所以滚动阻力减少等低滚动阻力性能和湿抓地性能并存。可是另一方面,二氧化硅由于电绝缘性高,而导致轮胎的电阻增加、静电存储在车辆,由此引起电波障碍等,成为大部分的电误操作的原因。因此,有提案提出以下的结构(所谓笔结构),在由高二氧化硅配比的绝缘性橡胶构成的胎面胶的径向内侧配置由高碳配比的导电性橡胶构成的薄胎面基部胶,并且,将贯通胎面胶、延伸到胎面接地面的端子部立在上述胎面基部胶上(例如参考专利文献l)。在该结构中,从轮辋经由形成胎圈部、胎侧部的外面的外皮橡胶(也就是搭接胶及胎侧胶)、带束层、束带层等,经过胎面基部胶,从上述端子部将车辆的静电放电到路面。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0-160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并且,近几年出于进一步提高低滚动阻力性能的目的,对在胎面胶、以及挠曲量相 对较大或者橡胶体积大的其他橡胶构件中应用二氧化硅的要求加强,上述其他橡胶构件例 如是胎体、带束层、束带层等帘线层中的贴胶以及胎侧胶等。可是,用高二氧化硅配比的绝 缘性橡胶形成上述橡胶构件时,轮辋至胎面基部胶的以前的导电路被中断,不能放掉车辆 内的静电。 因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如图9 (A)所示,用绝缘性橡胶形成配置在带束层a的外端部 和胎体b之间的缓冲胶c,另一方面,在胎体b和胎侧胶d之间新设置从上述缓冲胶c延伸 到搭接胶的薄内导电橡胶层f 。此时,由于胎面基部胶g与缓冲胶c直接接触,所以通过搭 接胶、内导电橡胶层f和缓冲胶c,可以形成从轮辋至胎面基部胶g的导电路。 另一方面,在轮胎中,为了提高高速耐久性,如图9(B)所示,最好将带束层a和束 带层h作成宽幅的,尤其将束带层h作成比带束层a还宽幅的,用更宽的宽度来约束胎面 部。可是,在本专利技术人提出的上述结构的轮胎中采用宽幅的带束层a以及束带层h时,难以 确保胎面基部胶g和缓冲胶c之间的电接触。因此为了确保导电性,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研 允。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在采用宽幅的带束层及束带层时,也可确保导电性,并且一面试图提高高速耐久性,一面可以提高低滚动阻力性能。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1)的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具备胎体,从胎面部经过胎侧部至胎圈部的胎圈芯;带束层,配置在上述胎体的径向外侧且位于胎面部的 内部;缓冲胶,介于上述带束层的外端部和胎体之间,截面为三角形状;束带层,具有配置 于上述带束层的径向外侧而覆盖该带束层的束带主部和与上述束带主部连接且超过上述 带束层的轮胎轴向外端而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的束带延出部,同时由宽度窄的带状束带胶 条呈螺旋状地连续地巻绕而成;胎面胶,配置在上述束带层的径向外侧且构成胎面接地面; 薄片状的胎面基部胶(undertread),通过上述胎面胶和上述束带层之间且在轮胎轴向延 伸;以及端子部,沿径向贯通上述胎面胶的内外,其径向外端部露出于上述胎面接地面,且 其径向内端部与上述胎面基部胶接触, 同时,在上述带束层的外端部设置有包覆上述外端部的U字状的端部外罩胶,该 端部外罩胶具有覆盖该外端部径向外表面的外片部分和覆盖径向内表面的内片部分, 并且,用体积固有电阻在lX108Qcm以上的绝缘性橡胶材料形成上述胎体的 贴胶(topping rubber)、带束层的贴胶、束带层的贴胶和胎面胶,且用体积固有电阻不足 1 X 108 Q cm的导电性橡胶材料形成上述端子部、胎面基部胶、端部外罩胶和缓冲胶, 上述束带层在与上述外片部分重叠设置的重叠设置区域具备隔开部,使得上述束 带胶条的巻绕部彼此之间以0. 5mm以上的间隔D相隔开, 通过利用该隔开部,配置在上述束带层的径向内外的上述胎面基部胶与端部外罩 胶接触,上述端子部、胎面基部胶、端部外罩胶和缓冲胶相互之间电导通,从而形成从上述 胎面接地面至缓冲胶的第1导电路。 又,在(2)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隔开部在圆周方向形成0.5周以上且1周 以下。 又,在(3)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隔开部的上述间隔D在10mm以下。 又,上述(4)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胎体的轮胎轴向外侧配置有与上述胎面胶的轮胎轴向外端连接且构成上述胎侧部的外侧面的胎侧胶和与上述胎侧胶的径向内端连接且构成上述胎圈部的外侧面的防止轮辋偏移用的搭接胶(clinch rubber), 用绝缘性橡胶材料形成上述胎侧胶,且用导电性橡胶材料形成上述搭接胶,同时 通过在上述胎侧胶和胎体之间配置由上述导电性橡胶材料构成的且其上端部与上述缓冲胶接触、且其下端部与上述搭接胶接触的内导电橡胶层,形成了从上述缓冲胶至上述胎圈部的外侧面的第2导电路。 又,(5)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轮胎所使用的整个橡胶材料的质量的90%以上由绝缘性橡胶材料构成。 专利技术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在带束层的外端部设置由导电性橡胶材料构成的端部外罩胶, 同时上述束带层具备隔开部,在与上述端部外罩胶的外片部分重叠设置的重叠设置区域, 上述束带胶条的巻绕部彼此之间以0. 5mm以上的间隔相隔开。结果胎面基部胶的一部分可 进入到该隔开部内。因此,用绝缘性橡胶材料形成胎体、带束层及束带层的各贴胶以及胎面 胶时,再将带束层和束带层宽幅化时,在上述隔开部中,都可使胎面基部胶和端部外罩胶进 行电接触,可以一面试图提高低滚动阻力性能及高速耐久性,一面确保轮胎的导电性,防止 静电积蓄。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是放大显示胎面部的截面图。 图3是进一步放大显示胎面部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4是显示束带胶条的巻绕状态的展开图。 图5是显示束带胶条的立体图。 图6是显示胎圈部以及内导电橡胶层的截面图。 图7是概念性地显示轮胎的电阻测定装置的概略截面图。 图8是显示表1的比较例1、2的结构的胎面部的部分截面图。 图9(A) 、 (B)是说明
技术介绍
的胎面部的部分截面图。 符号说明 2胎面部2S胎面接地面2G胎面胶3胎侧部3G胎侧胶4胎圈部 4G搭接胶5胎圈芯6胎体7带束层7E外端部9束带层9a束带主部 9b束带延出部12束带胶条13端部外罩胶13i内片部分13o外片部分 14缓冲胶16胎面基部胶17端子部20第1导电路21内导电橡胶层 22第2导电路K隔开部Q重叠设置区域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连同图示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l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 胎l的截面图。 在图1中,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至少含有以下构件而构成,包含从胎面部2 经过胎侧部3至胎圈部4的胎圈芯5的胎体6 ;配置在上述胎体6的径向外侧且胎面部2的 内部的带束层7 ;配置在上述带束层7的径向外侧的束带层9 ;配置在上述束带层9的径向 外侧且构成胎面接地面2S的胎面胶2G ;配置在上述胎体6的轮胎轴向外侧且构成胎侧部3 的外侧面的胎侧胶3G ;配置在上述胎体6的轮胎轴向外侧且构成胎圈部4的外侧面的防止 轮辋偏移用的搭接胶4G。另外,上述胎侧胶3G与胎面胶2G的轮胎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具备:胎体,从胎面部经过胎侧部至胎圈部的胎圈芯;带束层,配置在上述胎体的径向外侧且位于胎面部的内部;缓冲胶,介于上述带束层的外端部和胎体之间,截面为三角形状;束带层,具有配置于上述带束层的径向外侧而覆盖该带束层的束带主部和与上述束带主部连接且超过上述带束层的轮胎轴向外端而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的束带延出部,同时由宽度窄的带状束带胶条呈螺旋状地连续地卷绕而成;胎面胶,配置在上述束带层的径向外侧且构成胎面接地面;薄片状的胎面基部胶,通过上述胎面胶和上述束带层之间且在轮胎轴向延伸;以及端子部,沿径向贯通上述胎面胶的内外,其径向外端部露出于上述胎面接地面,且其径向内端部与上述胎面基部胶接触,同时,在上述带束层的外端部设置有包覆上述外端部的U字状的端部外罩胶,该端部外罩胶具有覆盖该外端部径向外表面的外片部分和覆盖径向内表面的内片部分,并且,用体积固有电阻在1×10↑[8]Ωcm以上的绝缘性橡胶材料形成上述胎体的贴胶、带束层的贴胶、束带层的贴胶和胎面胶,且用体积固有电阻不足1×10↑[8]Ωcm的导电性橡胶材料形成上述端子部、胎面基部胶、端部外罩胶和缓冲胶,上述束带层在与上述外片部分重叠设置的重叠设置区域具备隔开部,使得上述束带胶条的卷绕部彼此之间以0.5mm以上的间隔D相隔开,通过利用该隔开部,配置在上述束带层的径向内外的上述胎面基部胶与端部外罩胶接触,上述端子部、胎面基部胶、端部外罩胶和缓冲胶相互之间电导通,从而形成从上述胎面接地面至缓冲胶的第1导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信近英男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