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5261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使驾驶稳定性、耐久性以及耐磨性提高,所述充气轮胎具有含有胎体帘布层(6A)的胎体(6)、带束层(7)、胎面胶(Tg)及胎侧胶(Sg),所述胎体帘布层(6A)具备主体部(6a)和折返部(6b),所述主体部(6a)呈环状地横跨在一对胎圈芯(4)之间,所述折返部(6b)与所述主体部(6a)相连,绕着上述胎圈芯(5)折返,在胎肩加强部(B)终止,所述胎侧胶(Sg)配置在所述胎体(6)的轮胎轴向外侧且位于胎侧区域。前記胎面胶(Tg)具有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而形成接地面的主部(10)和与所述主部(10)的两侧连接的翼形胶(11),所述翼形胶(11)的硬度小于所述主部(10)以及所述胎侧胶(Sg)。所述翼形胶(11)的外端部在主体部(6a)和折返部(6b)之间延伸并终止,同时从所述主部(10)向外侧露出的翼形胶的向外面(12)被与所述主部连接的胎侧胶(Sg)覆盖,而不露在轮胎外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胎体帘布层的折返部在胎肩加强部终止的所谓的高反包结构的充气轮胎,详细地涉及可提高驾驶稳定性、耐久性及耐磨性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如图11所示,下述专利文献1提出以前的具有所谓的高反包结构的胎体帘布层a 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具有呈环状地横跨在一对胎圈芯b之间主体部al和与该主体部 al相连的折返部a2,该折返部a2绕着上述胎圈芯b从轮胎轴向内侧向外侧折返,同时在胎 侧部c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区域即胎肩加强部d终止。 又,所述充气轮胎的胎面胶e具有橡胶主部el和与其两端部连接的翼形胶e2。翼 形胶e2由柔软的橡胶构成,在所述胎体帘布层的主体部al和折返部a2之间延伸。 这样的充气轮胎通过延伸到胎肩加强部的折返部a2提高胎侧部c的刚性,进一步 可以发挥优异的驾驶稳定性。又,通过柔软的翼形胶e2,有效地缓和、吸收行驶中的变形比 较大的位于胎肩加强部d的折返部a2的变形。因此,抑制该折返部a2的剥离损伤等的发 生,可以提高轮胎的耐久性。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2-1205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l的充气轮胎中,翼形胶e2露在轮胎外表面。关于这一点,专利文献1记载了翼形胶被设置在直线行驶时不与路面直接接触的位置,但在进行高速转弯等剧烈的行驶时,有时翼形胶e2与路面接触。由于翼形胶由非常柔软的橡胶材料构成,所以容易产生由于与路面接触而只有翼形胶e2的部分在早期磨耗的偏磨耗。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的问题点而想出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以硬度比所述翼形胶大的胎侧胶覆盖翼形胶为基础,可提高驾驶稳定性、耐久性及耐磨性。 在本专利技术中,1记载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充气轮胎,具有含有胎体帘布层的胎体、带束层、胎面胶及胎侧胶,所述胎体帘布层具备主体部和折返部,所述主体部从胎面部经过胎侧部呈环状地横跨在一对胎圈芯之间,所述折返部与所述主体部相连,从轮胎轴向内侧绕着上述胎圈芯向外侧折返,在轮胎径向外侧延伸,同时在胎肩加强部终止,所述带束层配置在所述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且位于胎面部的内部,所述胎面胶配置在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所述胎侧胶配置在所述胎体的轮胎轴向外侧且位于胎侧区域,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胎面胶具有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而形成接地面的主部和与所述主部的两侧连接的翼形胶,所述翼形胶由硬度小于所述主部以及所述胎侧胶的橡胶构成,所述翼形胶的外端部在所述胎体帘布层的主体部和折返部之间延伸并终止,同时从所述主部向外侧露出的翼形胶的向外面被与所述主部连接的胎侧胶覆盖,而不露出于在轮胎外表面。 2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如1记载的充气轮胎,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折返部之间配置有从胎圈芯以前端朝着轮胎径向外侧逐渐变细的方式延伸的三角胶条,且该三角胶条的外端部与所述翼形胶连接,同时它们的在轮胎径向上的连接长度在2. 0mm以上。 3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如1或2记载的充气轮胎,所述胎体帘布层具有胎体帘线和包覆该胎体帘线的贴胶,并且所述翼形胶的橡胶组成及炭黑的种类实际上与所述贴胶的相同。 4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如1 3的任一项记载的充气轮胎,所述主部的两端部构成两分叉状,且具有厚度朝着轮胎轴向外侧逐渐减小的轮胎径向的外缘部和内缘部,并且所述翼形胶的轮胎轴向的内侧部夹在所述主部的外缘部和内缘部之间,且以前端朝着轮胎轴向内侧逐渐变细的方式延伸。 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通过延伸到胎肩加强部的折返部,提高胎侧部的刚性,进一步 地发挥优异的驾驶稳定性。又,通过柔软的翼形胶有效地缓和、吸收行驶中的变形比较大的 位于胎肩加强部的折返部的变形。因此,抑制该折返部的剥离损伤等,进一步地提高轮胎的 耐久性。进一步地,从主部向外侧露出的翼形胶的向外面被与主部连接的胎侧胶覆盖,而不 会露在轮胎外表面。因此,即使在剧烈的转弯行驶状况等中,翼形胶也不会与路面直接接 触。因此,防止翼形胶的磨耗,进一步地提高轮胎外表面的耐磨性。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截面图。 图2是图1的部分放大图。 图3是胎面胶的部分截面图。 图4是其他的实施方式的胎面胶的部分截面图。 图5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部分截面图。 图6是其他的实施方式的胎面胶的部分截面图。 图7是说明滚压工序的轮胎的部分截面图。 图8是其他的实施方式的胎面胶的部分截面图。 图9是说明滚压工序的轮胎的部分截面图。 图10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部分截面图。 图11是以往的充气轮胎的部分截面图。 符号说明 1充气轮胎 2胎面部 3胎侧部 4胎圈部 5胎圈芯 6胎体 6A、6B胎体帘布层 6al、6a2主体部 6bl、6b2折返部 7带束层 10主部 ll翼形胶 12向外面 Sg胎侧胶 Tg胎面胶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截面图,图2显示图1的部分放大图。该充气轮 胎1具有胎体6和带束层7,该胎体6从胎面部2经过胎侧部3到胎圈部4的胎圈芯5,该 带束层7配置在该胎体6的径向外侧和胎面部2的内侧。在该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是圆度 例如不足50%的超低扁平的乘用车用子午线轮胎。 图1以及图2呈现的是轮胎的正规状态,将该轮胎安装在正规轮辋(省略图示) 上,且填充正规内压,并且无负载。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轮胎的各部的尺寸等是在该 正规状态下测定得到的值。 在这里,上述"正规轮辋"是指在含有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每种轮胎 的各个规格规定的轮辋,JATMA的话,为标准轮辋,TRA的话,为"Design Rim", ETRT0的话, 为"Measuring Rim"。又,上述"正规内压"是指在含有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 每种轮胎的各个规格规定的气压,JATMA的话,为最高气压,TRA的话,为"TIRE LOAD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记载的最大值,ETRTO的话,为"INFLATION PRESSURE",但轮胎为乘用车用时,为180kPa。 上述胎体6表示由至少1张将胎体帘线相对于轮胎赤道C倾斜75。 90°的角 度排列的帘布层构成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在胎面部2的轮胎径向内外重叠的内胎 体帘布层6A和外胎体帘布层6B这2张构成。各胎体帘布层6A以及6B使用由上述胎体帘 线和包覆帘线的贴胶橡胶构成的薄片状橡胶。 内胎体帘布层6A —体具有主体部6al和折返部6bl,该主体部6al从胎面部2经 过胎侧部3呈环状地横跨在一对胎圈芯5、5之间,该折返部6bl与该主体部6al相连,绕着 上述胎圈芯5从轮胎轴向内侧向外侧折返,在轮胎径向外侧延伸。又,外胎体帘布层6B也 一体具有主体部6a2和折返部6b2 (另外,总称为胎体帘布层的主体部、折返部时,有时也记 载为"主体部6a"、"折返部6b")。 另外,作为上述胎体帘线,理想的是,采用聚酯、尼龙或人造丝等有机纤维帘线,但 也可根据需要采用钢丝帘线。 又,上述胎体帘布层的主体部6a和折返部6b之间配置有从上述胎圈芯5向轮胎 径向外侧延伸且由例如硬质的橡胶构成的三角胶条8。为了提高驾驶稳定性,三角胶条8的 硬度最好为65 95度。又,从胎圈基部线BL到三角胶条8的轮胎径向的外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具有含有胎体帘布层的胎体、带束层、胎面胶及胎侧胶,所述胎体帘布层具备主体部和折返部,所述主体部从胎面部经过胎侧部呈环状地横跨在一对胎圈芯之间,所述折返部与所述主体部相连,从轮胎轴向内侧绕着上述胎圈芯向外侧折返,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同时在胎肩加强部终止,所述带束层配置在所述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且位于胎面部的内部,所述胎面胶配置在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所述胎侧胶配置在所述胎体的轮胎轴向外侧且位于胎侧区域,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胎面胶具有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而形成接地面的主部和与所述主部的两侧连接的翼形胶,所述翼形胶由硬度小于所述主部以及所述胎侧胶的橡胶构成,所述翼形胶的外端部在所述胎体帘布层的主体部和折返部之间延伸并终止,同时从所述主部向外侧露出的翼形胶的向外面被与所述主部连接的胎侧胶覆盖,而不露出于轮胎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本雅之真船敏行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