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发光片及其制造方法、具电致发光片的机壳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18827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致发光片,包括基片膜,于基片膜上设有透明电极层、发光层、绝缘层及背侧电极层,透明电极层为在基片膜上沉积的铟锡氧化物;发光层设在透明电极层上,绝缘层设在发光层上,背侧电极层设在绝缘层上;电致发光片包括粘合剂层,粘合剂层设在背侧电极层上。所述电致发光片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制成基片膜;b.通过高压成型模具成型;c.冲切,把基片膜的多余部分冲切掉,即成电致发光片;d.注塑,电致发光片的粘合剂层与注塑模具里的塑胶相对,将电致发光片与塑胶注塑成一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具上述电致发光片的机壳及该机壳的制造方法,将机壳与电致发光片制成一体,整体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片,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发光片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高科技产品的普及民用化,从前仅在飞行器的驾驶座舱内使用的场致发光(EL, Electrol Liminescent)技术现已广泛运用于民用消费领域上, 在手机,传呼机、无绳电话、个人数字助理、遥控器等产品上作为背光光源。丰rh 2T^ A'业- El女/Jr -n .,、舌客itX仗士 "T 4、 iJr i- rb喜,1、* lXl 洽、田丁 Mi* jt人久乂u /1 ^t",PJ下十、Tz—、 'j '、里主卞工、公/十、,i、久;w 、 4。 "O主w ' 、 7U K^J入下、及光均匀、发光面积大等特性,使其有很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电致发光片通过在绝缘基底上印刷电致发光材料,并将电致发光片夹在两层电极之间,由电致驱动器驱动发光。现有的电致发光片作为装饰,仅仅是贴在产品的外表面,电致发光片贴在产品的外面,缺乏整体感,也比较低端,电致发光片棵露在空气中,易受空气中的氧和水的影响,而使其稳定性和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致发光片,其可在成型和注塑时不被高温破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致发光片,其 包括基片膜,于基片膜上设有透明电极层、发光层、绝缘层及背侧电极层,所述透明电极层为在基片膜上沉积的铟锡氧化物;所述发光层设在透明电极层上,所述绝缘层设在发光层上,所述背侧电极层设在绝缘层上;所述电致 发光片还包括热传导率低且在注塑时能与注塑料很好结合的粘合剂层,所述 粘合剂层设在背侧电极层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上述电致发光片上设有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热 传导率较低,可确保电致发光片在成型和注塑时不被高温所破坏,当注塑时, 也有助于提高注塑料与电致发光片的结合力。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 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致发光片的制造方法, 其与塑胶注塑而成机壳,电致发光片的稳定性和寿命都增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致发光片的制 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作为透明电极的铟锡氧化物沉积在基片膜上, 形成透明电极层,在透明电极层上印刷发光层,在发光层上印刷绝缘层,在 绝缘层上印刷背侧电极层,在背侧电极层上印粘合剂层;b.将制作好的基片 膜通过高压成型模具成型成想要的形状;c.将成型后的基片膜通过冲切模具 进行冲切,冲切模具把基片膜的多余部分沖切掉,即成电致发光片;d.将电 致发光片通过注塑模具进行注塑,所述电致发光片的粘合剂层与注塑模具上 的机壳相对,将电致发光片通过粘合剂层注塑成一体。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上述电致发光片在经过成型、冲切后,再通过注塑 的方法与塑胶相结合,电致发光片与塑胶成为一个整体,并且可通过注塑料 的保护,使得电致发光片与空气中的氧和水直接接触的区域变小,稳定性和 寿命都增强。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 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电致发光片的机壳,其整体性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电致发光片的 机壳,所述电致发光片包括基片膜,于基片膜上设有透明电极层、发光层、 绝缘层及背侧电极层,所述透明电极层为在基片膜上沉积的铟锡氧化物;所 述发光层设在透明电极层上,所述绝缘层设在发光层上,所述背侧电极层设 在绝缘层上;所述电致发光片还包括热传导率低且在注塑时能与注塑料很好 结合的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设在背侧电极层上;所述电致发光片与机壳 一体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上述机壳与电致发光片为一体,整体性好。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 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具电致发光片的机壳的制造方 法,其电致发光片的稳定性和寿命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电致发光片的 机壳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制作电致发光片a.将作为透明电极的 铟锡氧化物沉积在基片膜上,形成透明电极层,在透明电极层上印刷发光层, 在发光层上印刷绝缘层,在绝缘层上印刷背侧电极层,在背侧电极层上印粘 合剂层;b.将制作好的基片膜通过高压成型模具成型成想要的形状;c.将成 型后的基片膜通过沖切模具进行冲切,冲切模具把基片膜的多余部分冲切掉, 即成电致发光片;将电致发光片与塑胶注塑而成机壳将电致发光片通过注 塑模具进行注塑,所述电致发光片的粘合剂层与注塑模具上的塑胶相对,将电致发光片通过粘合剂层与塑胶注塑而成机壳。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上述机壳的电致发光片在经过成型、冲切后,再通 过注塑的方法与机壳相结合,电致发光片与机壳成为一个整体,并且可通过 注塑料的保护,使得电致发光片与空气中的氧和水直接接触的区域变小,稳 定性和寿命都增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致发光片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电致发光片的薄膜成型的剖视示意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电致发光片沖切时的剖视示意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电致发光片注塑时的剖3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iJt明。应当理解,此处所 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致发光片的一较佳实施例,其包括基层膜l,于 基层膜1上设有透明电极层10、发光层12、绝缘层13、背侧电极层14、保 护层15及粘合剂层16。所述基片膜1为PET或PC制成,基片膜l的厚度为175pm。所述透明 电极层IO设在基片膜1上,为沉积的铟锡氧化物(ITO)或沉积有ITO晶体 的粘合剂,所述发光层12设在透明电极层10上,发光层12为发光油墨,设 在透明电极层IO的有图案的位置上。所述发光油墨为掺以Cu或Mg等莹光染色剂的硫化锌(ZnS)的发光体。所述绝缘层13设在发光层12上,为绝 缘油墨。所述绝缘油墨为钛酸钡(BaTi03)和树脂粘合剂的混合体。所述背 侧电极层14设在绝缘层13上,为银粉油墨。所述背侧电极层14包含碳粉、 银粉、铜粉,用聚酯作为粘合剂。所述保护层15设在背侧电极层14上,为 包含有硅酸镁(MgSi03)和树脂粘合剂的油墨。所述粘合剂层16涂在保护 层15上,粘合剂层16热传导率较低,可确保电致发光片在成型和注塑时不 被高温所破坏,当注塑时,也有助于提高注塑料与电致发光片的结合力。 请一同参阅图2至图4,本专利技术电致发光片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作基片膜l,将作为透明电极的铟锡氧化物沉积在基片膜1上,形成 透明电极层IO,在透明电极层IO上印刷发光油墨以形成发光层12,在发光 层12上印刷绝缘油墨以形成绝缘层13,在绝缘层13上印刷银粉油墨,通过 加热和干燥形成背侧电极层14,在背侧电极4上印刷油墨以形成保护层15, 在保护层15上再丝印粘合剂层16。b潜制作好的基片膜1通过高压成型模具2成型。所述高压成型模具2 包括上模板20、下模板22及压板24,所述上模板20由导套21固定。所述 上模板20的下边是压板24,所述下模板22上i殳有定位柱220,所述电致发 光片通过定位柱220固定在下模板22上,压板24压住电致发光片上,起固 定的作用。所述下模板22上还设有模仁222,所述模仁222设在电致发光片 的下方。所述上模板20上设有充气孔(图中未示出),用于冲入高压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致发光片,其包括基片膜,于基片膜上设有透明电极层、发光层、绝缘层及背侧电极层,所述透明电极层为在基片膜上沉积的铟锡氧化物;所述发光层设在透明电极层上,所述绝缘层设在发光层上,所述背侧电极层设在绝缘层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发光片还包括热传导率低且在注塑时能与注塑料很好结合的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设在背侧电极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江辉赵红振常明珠张家鑫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