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用做药物缓释壁材料的多层磷脂蛋白质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1003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做药物缓释壁材料的多层磷脂/蛋白质微胶囊是关于一种利用油水乳液制备自组装多层微胶囊的方法,这种多层磷脂/蛋白质微胶囊可以用于药物缓释领域,该微胶囊由脂溶性的磷脂和蛋白组成,脂溶性的磷脂的浓度为0.1mg/ml-1.0mg/ml,蛋白质的浓度为0.1mg/ml-1.0mg/ml,磷脂与蛋白体积比为1~10∶10,用做药物缓释壁材料的微胶囊壁的厚度由组装层数决定。制备方法是将脂溶性的磷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将其分散在含蛋白质的水溶液中,与以往多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相比,它省去了除核过程,可以灵活选材,构造出具有不同特色的微胶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做药物缓释壁材料的多层磷脂蛋白质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利用油水乳液制备自组装多层微胶囊的方法,这种多层磷脂/蛋白质微胶囊可以用于药物缓释领域,属于药物缓释壁材的

技术介绍
层层吸附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制备有序薄膜的方法。它利用有机或无机阴阳离子的静电吸附特性,通过反离子体系的交替分子沉积形成薄膜。Decher和Hong分别在1991和1997年在平面固体介质(石英片)上构造了纳米级的多层聚电解质膜。这种方法的本质是通过分子间静电作用,使带正电荷的大分子和带负电荷的大分子交替吸附在固体表面,使得固体表面带相应的正或负电荷,保证下一步吸附的完成。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多种材料如蛋白质,核酸,磷脂和有机无机纳米颗粒被吸附在平面介质上,得到了有特定厚度,组成和性质的多层膜。如果把作为模板的平面载体改为胶体颗粒,就可以得到空心的聚电解质微胶囊,从而实现多层膜由两维向三维的转变。因而可以利用来设计有特定结构和界面性质的微胶囊。溶核过程是层层组装制备聚电解质微胶囊的关键步骤,它同时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条件参数的改变很可能使得获得的微胶囊不完整,只能得到碎片。此外,由于溶核往往需要强酸,强碱或者高温的环境,这就极有可能改变壁材材料的物化性质。尽管如此,但是由于获得的微胶囊在组成和结构上的可裁剪性,决定了其性质的多样性。使得层层组装方法制备微胶囊此被专利技术后,引起了各领域科研工作者强烈的兴趣,吸引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同时由于获得的微胶囊性质的多样性,其在材料学化学,组装药物学,生物应用等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专利技术拟对层层组装制备聚电解质微胶囊方法的第一步骤进行改良,采用-->油水乳液来替代作为核的胶粒,从而避免后面溶核过程的弱点制备多层微胶囊。本专利技术制备出的多层磷脂/蛋白质高分子微胶囊可以用做药物缓释壁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做药物缓释壁材料的多层磷脂/蛋白质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用做药物缓释壁材料的多层磷脂/蛋白质微胶囊,由脂溶性的磷脂和蛋白组成,脂溶性的磷脂的浓度为0.1mg/ml-1.0mg/ml,蛋白质的浓度为0.1mg/ml-1.0mg/ml,磷脂与蛋白体积比为1~10∶10,用做药物缓释壁材料的微胶囊壁的厚度由组装层数决定。所述的药物缓释壁材料为多层高分子胶囊,脂溶性的磷脂是双链磷脂型胆碱型磷脂或磷酸型磷脂;蛋白质是天然的蛋白质、或人工合成的蛋白质。该制备方法是将脂溶性的磷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将其分散在含蛋白质的水溶液中,其具体步骤如下:1)用有机溶剂溶解脂溶性的磷脂成乳液;把蛋白质溶解于水中成水溶液,2)利用注射泵将以上乳液形成球形液滴,然后把该含有脂溶性磷脂的氯仿球形液滴注入到含有蛋白质的水溶液中,生成混合液,3)将以上混合液在旋转蒸发仪上旋转蒸发,使有机溶剂挥发,4)待有机溶剂挥发完毕之后,离心除去混合液中多余的聚合物,获得吸附有蛋白的磷脂微胶囊。药物缓释壁材料为多层高分子微胶囊时,在获得吸附有蛋白的磷脂微胶囊的表面进行层层吸附自组装,获得多层微胶囊。所述的有机溶剂是氯仿,或二氯甲烷,或苯,或甲苯、或甲醇。在操作步骤类似的情况下,构造由卵磷脂和人血清蛋白组成的胶囊,以及卵磷脂和牛血清蛋白组成的胶囊等。在本专利技术中我们提出利用单分散粒子的悬浊液,磷脂的三相乳液和层层组装方法制备制备多层磷脂/蛋白质微胶囊,该微球可用作药物缓释的壁材料。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利用乳液做核来制备微米级微胶囊或多层微胶囊,具有以下优点:1.方法简单有效:磷脂现在已有上百种,其中决大多数为油溶性,通过-->单种或者多种磷脂的混合可以数以万计的脂质体。同时水溶性的蛋白或聚合物也有成千上万种,通过他们的组合可以制备出各种要求的微胶囊。此微胶囊非常稳定,在生物学领域和药物释放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可以供科研工作者作非常深入系统的研究。2.采用反相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就可以获得多层微胶囊,相对于通常制备多层微胶囊的方法,省去了除核步骤,可以获得高百分比的完整微胶囊。3.制备装置简单,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液滴生成装置可以容易的制作各种尺寸的微胶囊或者微球,容易控制,尺寸分布均匀。4.稳定性好:制备获得的微胶囊稳定性好,耐强酸强碱,耐光耐热,耐磁耐电。性质非常稳定。5.储存运输容易:只要将获得的微胶囊或者微球分散在水溶液中就可以备用。也可以经过长途运输而不需要特别的保护。6.应用范围广:获得的微胶囊在生物学和仿生体系以及药物释放领域都将有非常广泛的用途。7.无毒无害:选用的材料都是生物兼容或者可降解的,所以对人体和环境都非常安全,是非常好的生态环境材料。8.产率高:可以获得高产率的完整微胶囊。附图说明图1是含磷脂的氯仿油滴分散在水中示意图。图2是应用反相蒸发法制备多层聚合物微胶囊。具体实施方式用做药物缓释壁材料的多层磷脂/蛋白质微胶囊由脂溶性的磷脂和蛋白组成,脂溶性的磷脂的浓度为0.1mg/ml-1.0mg/ml,蛋白质的浓度为0.1mg/ml-1.0mg/ml,磷脂与蛋白体积比为1~10∶10,用做药物缓释壁材料的微胶囊壁的厚度由组装层数决定。所述的药物缓释壁材料为多层高分子胶囊,脂溶性的磷脂是双链磷脂型胆碱型磷脂或磷酸型磷脂;蛋白质是天然的蛋白质、或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用做药物缓释壁材料的多层磷脂/蛋白质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是将脂溶性的-->磷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将其分散在含蛋白质的水溶液中,其具体步骤如下:1)用有机溶剂溶解脂溶性的磷脂成乳液;把蛋白质溶解于水中成水溶液,2)利用注射泵将以上乳液形成球形液滴,然后把该含有脂溶性磷脂的氯仿球形液滴注入到含有蛋白质的水溶液中,生成混合液,3)将以上混合液在旋转蒸发仪上旋转蒸发,使有机溶剂挥发,4)待有机溶剂挥发完毕之后,离心除去混合液中多余的聚合物,获得吸附有蛋白的磷脂微胶囊。药物缓释壁材料为多层高分子微胶囊时,在获得吸附有蛋白的磷脂微胶囊的表面进行层层吸附自组装,获得多层微胶囊。所述的有机溶剂是氯仿,或二氯甲烷,或苯,或甲苯、或甲醇。实施例1:制备尺寸在5微米左右的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牛血清蛋白多层聚合物微胶囊:油相溶液的制备:将磷脂DPPC溶解在有机溶剂氯仿中,构成油相,浓度为0.1mg/ml。水相溶液制备:将蛋白质人血清溶解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的水溶液中,浓度为0.1mg/ml。通过电磁泵按照1.0ml/min的速度,使油滴在注射口形成液滴,一滴一滴的分散在水溶液中,然后把烧瓶放到旋转蒸发仪上旋转蒸发,将氯仿蒸发完全,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再通过层层吸附自组装获得多层聚合物微胶囊,尺寸大约在10微米左右。实施例2:配置油相溶液浓度为0.5mg/ml,水相溶液浓度为1.0mg/ml,操作步骤同上面所述,可获得尺寸在20微米左右的多层聚合物微胶囊。实施例3:配置油相溶液浓度为1.0mg/ml,水相溶液浓度为1.0mg/ml,操作步骤类似上面所述,可获得尺寸在40微米左右的多层聚合物微胶囊。微胶囊的应用:此微胶囊可以大量应用在药物缓释体系中,作为药物缓释的壁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做药物缓释壁材料的多层磷脂/蛋白质微胶囊,其特征在于该微胶囊由脂溶性的磷脂和蛋白组成,脂溶性的磷脂的浓度为0.1mg/ml-1.0mg/ml,蛋白质的浓度为0.1mg/ml-1.0mg/ml,磷脂与蛋白体积比为1~10∶10,用做药物缓释壁材料的微胶囊壁的厚度由组装层数决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做药物缓释壁材料的多层磷脂/蛋白质微胶囊,其特征在于该微胶囊由脂溶性的磷脂和蛋白组成,脂溶性的磷脂的浓度为0.1mg/ml-1.0mg/ml,蛋白质的浓度为0.1mg/ml-1.0mg/ml,磷脂与蛋白体积比为1~10∶10,用做药物缓释壁材料的微胶囊壁的厚度由组装层数决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做药物缓释壁材料的多层磷脂/蛋白质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缓释壁材料为多层高分子胶囊,脂溶性的磷脂是双链磷脂型胆碱型磷脂或磷酸型磷脂;蛋白质是天然的蛋白质、或人工合成的蛋白质。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做药物缓释壁材料的多层磷脂/蛋白质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是将脂溶性的磷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将其分散在含蛋白质的水溶液中,其具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忠泽葛丽芹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